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少见模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HBsAg与抗-HBs共存的不同模式, 与HBV 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83例HBsAg与抗-HBs共存的患者中,HBsAg(+)HBsAb(+) HBeAg(+)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与HBsAg(+)HBsAb(+)HBeAb(+)HBcAb(+)三组HBV-DNA 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HBV-DNA阳性组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5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P均大于0.05. 结论 HBV-M、HBV-DNA、肝功能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对于乙肝患者来讲三者结合能全面了解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肝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以及导致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外周血相关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临床特点。结果共6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7.93%);年龄、透析时间、透析总次数等均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淋巴细胞亚群低于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高于非感染组,上述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比较严重,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感染的发生,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降低、肝脏功能受损、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下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4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作HBV-M测定,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HBV-DN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及谷草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ASTm)测定,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组)HBV-DNA定量显著高于HBsAg(+)HBeAg(-)HBcAb(+)(小三阳组)(t=6.47,P〈0.05)和HBsAg(+)HBcAb(+)组(简称"1,5组")(t=2.25,P〈0.05),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P〉0.05);大三阳组的HBV-DNA阳性率为90.8%(108/119)明显高于小三阳组的32.4%(52/150)及1,5组的34.3%(12/35)(P〈0.05)。HBV-DNA定量与肝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部病例分析仅TBil与HBV-DNA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但分组分析表明,大三阳组中TBil和γ-GT与HBV-DNA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而小三阳组和1,5组TBil、ALT、AST、γ-GT和ASTm与其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乙肝患者中,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1,5组间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乙肝患者血清学不同的HBV-M下,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γ-GT和ASTm的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者病毒学特征动态变化。方法对53例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进行平均13.5个月的随访,检测随访前后血清 HBV标志物,并对 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其病毒学特征变化特点。结果53例患者随访期间,4例(7.55%)HBsAg转为阴性,13例(24.53%)抗-HBs转为阴性,而36例(67.92%)HBsAg和抗-HBs仍同时为阳性。随访后患者血清 HBsAg与抗-HBs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率及ALT水平与随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 HBV DNA水平(3.44±1.60log10)IU/mL较随访前(3.00±1.36)log10 IU/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抗原与抗体可长期存在,HBsAg及HBV DNA水平较低、HBeAg阴性患者更易发生HBsAg转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HBsAb)双阳性样本的产生机制.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技术在血清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作为研究组,利用HBsAg和HBsAb体外血清学中和反应为同时阳性的样本寻找配对的样本作为配对组,对筛选出的每一对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HBV-DNA病毒载量测定、HBsAg亚型分析、HBV-S基因测序,记录结果.同时,收集HBsAg阳性并且HBsAb阴性的样本血清作为对照组,同步分析,记录结果.结果 20例研究组的血清学标志物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为阳性,基因型均为B型,HBV-DNA病毒载量均大于105 copies/ml,HBsAg亚型均为adw,有7例样本HBV-S基因有突变;20例配对组的HBcAb均为阳性,基因型均为C型,HBV-DNA病毒载量均大于105 copies/ml,HBsAg亚型均为adr,有6例样本HBV-S基因有突变.25例对照组样本的HBcAb均为阳性,HBV-DNA均大于105 copies/ml,其中12例样本基因型为B型,11例样本基因型为C型,2例样本基因型为B+C型;HBsAg亚型16例为adr,7例为adw,2例为ayw;有8例样本HBV-S基因有突变.结论 HBsAg和HBsAb双阳性样本的产生机制可能由于机体在一定时期内感染了两种基因型和HBsAg亚型均不同的HBV而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于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肾移植史、外科手术史及输血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163例患者中,感染HBV的患者18例(11.0%),感染HCV的患者14例(8.6%)。感染HCV患者的透析龄最长,为(79.0±51.6)月,同时,感染HCV的患者肾移植病史及外科手术史比例也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分析HCV及HBV首次发现时间,患者感染HCV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感染HBV多发生于透析开始前,而发生在透析间期的比例不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感染HCV与HBV患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感染HCV的患者多继发于肾移植、手术及输血,而感染HBV的患者多为原发。因此,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感染HCV的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大量的没有感染性的亚病毒颗粒,这些亚病毒颗粒是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组成的小球形或管型颗粒,其浓度可达到病毒颗粒的100000倍,但对于过量的亚病毒颗粒的产生及其生物学功能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本文就HBV亚病毒颗粒的生成及其在病毒致病性和临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结果: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SAS、SDS总标准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文化程度高与乙型肝炎病毒"大三阳"孕产妇SAS、SDS得分高于文化程度低和"小三阳"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获得的家庭支持比正常妊娠无合并症孕产妇要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有较好的家庭支持,提示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结果: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SAS、SDS总标准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文化程度高与乙型肝炎病毒“大三阳”孕产妇SAS、SDS得分高于文化程度低和“小三阳”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获得的家庭支持比正常妊娠无合并症孕产妇要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有较好的家庭支持,提示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68-2069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变化对孕妇早产发生的影响。选取我院接收的31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由临床医师依据是否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分为对照组(正常孕妇)2897例和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孕妇)293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对孕妇肝功能变化和早产影响进行研究。两组在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早产发生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变化能够提高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影响孕妇肝功能变化情况,提高孕妇早产发生率,因此需要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进行充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universal vaccination,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health burden worldwide, with an estimated 350–400 million people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Over the past decade, rapi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with regards to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B, from conventional interferon to pegylated interferon, and with the earliest oral agent lamivudine to the current, more potent drugs such as entecavir and tenofovir. There have also been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diagnostic and monitoring tools for CHB. Qualita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testing has been used to diagnose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HB. More recently, quantitative HBsAg titer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treatment outcome when measured at baseline or early into treatment. The progress on the us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DNA levels has been more rapid. Serum HBV DNA levels have been shown to be important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B infection, with higher levels being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r patients receiving antiviral therapy, the baseline and early on-treatment HBV DNA level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reatment outcomes. Monitoring of HBV DNA levels during therapy will allow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The end-of-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HBV DNA level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reatment success and relapse, respectively. With newer and more powerful antiviral agent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assays that are highly sensitiv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optimize the use of these tools and agents in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CH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LHBs)与 HBV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8~11月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17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LHBs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HBV 表面抗原(HBsAg)及 HBV e 抗原(HBe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HBV‐DNA 。按 HBeAg 结果分为 HBeAg 阳性组(58例)和 HBeAg 阴性组(112例)。比较 LHBs 和 HBV‐DNA 的阳性率,同时分析 LHBs 水平与 HBsAg 浓度及 HBV‐DNA 拷贝数的相关性。结果 HBeAg 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 >0.05);HBeAg 阴性患者血清中,LHBs 阳性率与 HBV‐DNA 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9,P<0.05)。 LHBs 水平与 HBV‐DNA 拷贝数(r=0.979,P<0.05)、HBsAg 浓度(r=0.923,P<0.05)呈正相关。结论 LHBs 是从蛋白水平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对 HBeAg 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用于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血清中HBsA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GICA试条只与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叉反应。检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HBsAg标准品,灵敏度可达1ng/ml。用GICA与酶免疫法比较检测了395份不同血清标本中HBsAg,两法符合率为99.0%。结论GICA检测血清中的HBsAg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HBV-LP、Pre-S1抗原、HBV-DNA载量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反映不同血清学类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疗效监测的最佳指标以及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64例HBV感染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HBV-M;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V-LP、Pre-S1;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组(大三阳)HBV-LP、Pre-S1及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HBV-M模式组(P〈0.05);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Pre-S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与HBV-DNA的阳性率(P〈0.05);HBV-DNA拷贝数与HBV-LP、Pre-S1平均A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26),而与HBsAg定量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LP比Pre-S1试剂效果大大提高,且大蛋白的检出率与血液中病毒DNA的检出高度符合,对于判断病毒复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HBeAg及HBV-DNA的补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进行病毒S区基因分析。方法利用套式PCR法(Nested PCR)特异性扩增乙型肝炎病毒DNA的S区,对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测序结果经Genotyping软件分型并与美国GeneBank中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 37例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标本中,成功扩增并测序32份,其余5份扩增产物因不满足测序要求无法进行S区序列分析,32份成功测序标本经Genotyping分型,B型20例,C型12例,分别与GeneBank中收录的AF100309、AB014381同源性最高;血清学分型18例为adr,10例为adw,3例为ayw,1例为ayr,并发现21例S区核酸序列发生点突变,其中15例突变不会引起编码抗原决定簇氨基酸突变,为无义突变,而其他6例点突变均可引起抗原决定族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从而导致表面抗原结构改变。结论对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患者S区序列研究将为低水平乙型肝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以及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疾病,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衰竭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最直接的病毒复制指标,临床可将其作为监测评估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据,但受实验室要求严格限制,不能快速检测,影响临床疾病诊断.随着临床研究深入,临床研究发现HBsAg水...  相似文献   

18.
扬州地区2010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蓉  鲁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1972-1973
目的 了解扬州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评价乙肝疫苗策略效果.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将受检者以不同的年龄、性别分组计算HBsAg的阳性率.结果 HBsAg的阳性率8.05%,41~50岁组的HBsAg的阳性率最高,达到10.38%,男性多年龄组HBsAg的阳性率高于女性且变化幅度较大.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注射乙肝疫苗的预防免疫在控制乙肝发挥了重大作用,乙肝的防治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血液透析患者(hemodialysis patient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HD)T淋巴细胞亚群(T-lymphocytes,TLC)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43例CHB-H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46例普通血液透析(HD)患者作为对照,应用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LC计数,CD4+/CD8+比值,检测血生化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比较CHB-HD与HD患者TLC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分析CHB-HD患者TLC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CHB-HD与HD患者相比,CD3+TLC计数降低(883.12±331.74/mm3比1060.94±337.01/mm3,t=2.233,P=0.030);CD8+TLC计数降低(336.65±153.95/mm3比441.89±209.76/mm3,t=2.393P=0.020)。在CHB-HD患者中,白蛋白(ALB)与CD3+、CD8+TLC计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P=0.048),0.314(P=0.041)。前白蛋白(PALB)与CD3+、CD8+TLC计数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P=0.029),0.391(P=0.02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紊乱进一步加重,并与前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