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凤贞  刘辉  唐巍 《现代医院》2008,8(5):51-53
目的比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病人自控(CSEA+PC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9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B组为镇痛组,行CSEA+PCEA分娩镇痛,A组鞘内用0.1%罗哌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B组鞘内用0.1%布比卡因2.5mg,硬膜外镇痛维持用0.1%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产妇均于宫口开大3cm时开始镇痛,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C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分别观察产妇生命体征、产程变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运动阻滞程度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各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和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结果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后A组96.7%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二产程有延长,但对分娩方式无影响,各组间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阻滞病人自控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而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3μg舒芬太尼+3mg罗哌卡因组(S3R3组)和15μg芬太尼复合3mg罗哌卡因组(F15R3组),双盲对照观察。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A+PCA),S3R3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1%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F15R3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观察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镇痛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剖宫产率、副作用等。结果:镇痛起效时间S3R3组比F15R3组快,S3R3组的镇痛效果、镇痛满意度、镇痛维持时间均优于F15R,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μg舒芬太尼+3mg罗哌卡因鞘内给药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15μg芬太尼复合3mg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1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入0.15%罗哌卡因 芬太尼2μg/m l(A组)及0.125%布比卡因 芬太尼2μg/m l(B组),分别评价两组镇痛效果,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及母婴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罗哌卡因组对下肢运动阻滞轻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双下肢运动阻滞轻,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间歇给药可安全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健康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B组和C组在宫口开至2~3cm时开始硬膜外注药,采用首量+持续背景量+PCA(LCP)模式。镇痛药B组采用0.125%罗比卡因,C组为0.125%罗比卡因+芬太尼(2μg/ml)。结果硬膜外镇痛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无影响。硬膜外镇痛组产妇疼痛感明显减轻,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下肢活动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减退。C组产妇镇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0.125%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时间长,而且不增加副作用,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生理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低浓度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胎可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 5 6例。随机分为罗比卡因组 (R组 ;n =2 8例 ,0 1%的罗比卡因 +1μg/ml芬太尼 )和布比卡因组 (B组 ;n =2 8例 ,0 1%的布比卡因 +1μg/ml芬太尼 )。镇痛期间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Bromage评估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第一、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 ,进行持续胎儿心率监测 ,新生儿Apgar评分及SpO2 ,观察产妇并发症。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无运动神经阻滞者分别为R组96 4 % ,B组 32 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器械助产R组 14 3% ,B组 32 1%。结论 低浓度罗比卡因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分娩镇痛麻醉药物剂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收治的正常单胎初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方式行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注射0.15%罗哌卡因2 ml后,随机分为3组进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组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B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C组采用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各组分娩镇痛效果、满意率、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B、C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满意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镇痛效果及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12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够有效防止罗哌卡因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翟伟  崔晓岗  李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0):609-6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伍用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芬太尼 /布比卡因混合液对 5 2例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 ,与条件相当的 6 6例未接受麻醉剂的产妇对照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的产程、剖宫产率、胎儿及新生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器械助产率 ,镇痛组 ( 32 .7%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3.6 % ) ,P<0 .0 5。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伍用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配制液中芬太尼最佳配制剂量。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20例。腰麻配制液:B组:0.75%布比卡因2 ml+ 0.9%氯化钠1.0 ml;BF5组:0.75%布比卡因2ml+50 μ g/ml芬太尼0.1 ml+ 0.9%氯化钠0.9 ml;BF10组:0.75%布比卡因2ml+50 μg/ml芬太尼0.2 ml+ 0.9%氯化钠0.8 ml; BF20组:0.75%布比卡因2ml+ 50μg/ml芬太尼0.4 ml+ 0.9%氯化钠0.6 ml; BF30组:0.75%布比卡因2ml+ 50μ g/ml芬太尼0.6 ml+ 0.9%氯化钠0.4 ml。患者取左侧卧位,选L2~3间隙穿刺,各组分别推注腰麻配制液3ml。测量并记录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感觉平面退到T12平面时间、运动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镇痛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BF30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较B组、BF5组、BF10组、BF20组短(P<0.05),而B组和BF5组较BF10组、BF20组、BF30组长(P<0.05)。BF20组感觉平面退到T12平面时间较B组、BF5组、BF10组、BF30组长(P<0.05),B组和BF5组较BF10组、BF20组、BF30组短(P<0.05)。B组和BF5组运动恢复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较BF10组、BF20组、BF30组短(P<0.05)。B组患者发生瘙痒例数(0)明显少于BF5组(8例)、BF10组(3例)、BF20组(6例)、BF30组(6例)(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在0.75%布比卡因腰麻配制液中加入10 μg芬太尼可以缩短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与镇痛维持时间也相应延长,在30μg内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可活动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可活动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n =30 )腰硬联合镇痛组 :L2~ 3 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 ,蛛网膜下腔注射 0 1%罗哌卡因 2ml含芬太尼 10 μg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30min内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继续硬膜外注射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 5~ 8ml,直至VAS 0~ 2分 ;B组 (n =30 )硬膜外镇痛组 :L2~ 3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注射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2 μg/ml 10~ 2 0ml,直至VAS 0~ 2分。在VAS 0~ 2分时采用双盲法进行双下肢活动功能的评定。并记录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 (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 ;双下肢运动能力 (镇痛后 6 0min)A组Bromage评分高于B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 (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起效快、双下肢运动阻滞轻 ,可安全用于可活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对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心、分娩方式、产妇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8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的初产妇 ,随机分为 4组 ,A组作为对照组 ,其余 3组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 B组为 0 .12 5 %丁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 ,C组为 0 .0 6 2 5 %丁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 ,D组为 0 .1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在宫口开大 2~ 3cm时给予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自控泵 ,给药方式采用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间产痛程度、产妇运动能力、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影响。结果 :各观察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 (P<0 .0 1) ,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P>0 .0 5 ) ;各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 ,宫颈扩张快 ,剖宫产率下降 ,经阴道分娩率高 (P<0 .0 5 )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D组对产妇运动功能影响最小 (P<0 .0 5 )。结论 :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佳 ,可加快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尤以 0 .1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更为理想 ,实现了可行走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可行走式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子宫收缩、产程的影响,为推广应用可行走式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新疆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孕妇120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有分娩镇痛要求的60例作为镇痛组,无分娩镇痛要求行常规分娩的60例作为对照组.镇痛组宫口开大3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分娩,不行分娩镇痛.结果 ①镇痛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10min、15min、30min、60min、120min、t/P值分别为-3.256/0.031、-6.134/0.004、-5.218/0.006、-7.137/0.002、-7.107/0.002.镇痛起效时间10.5±6.4min;②子宫收缩持续时间:镇痛后10~60min镇痛组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10min、15min、30min、60min、t/P值分别为-2.487/0.016、-2.224/0.029、-3.013/0.004、-4.185/0.000,镇痛后120min两组宫缩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值为-0.234/0.816);③子宫收缩间隔时间:镇痛后60min镇痛组较对照组宫缩间隔时间延长(P<0.05),χ2/P值为14.253a/0.003,镇痛后120min两组宫缩间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χ2/P值为0.244/0.970;④两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比较:镇痛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t/P值2.261/0.026,两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P值分别为0.298/0.767、-0.374/0.709,镇痛组催产素使用率较对照组高(P<0.05),χ2/P值为5.635/0.028,两组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P值为0.693/0.490.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P值为0.189/0.851.结论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宫缩在一定时间内有一过性减弱.在严密观察下合理使用催产素,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对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儿尿道下裂术后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患儿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C组、D1组、D2组、D3组),每组20例,双盲对照观察。各组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剂量:吗啡0.02 mg/kg,镇痛泵C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生理盐水至100 ml,D1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0.2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D2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0.4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D3组罗哌卡因100 mg+吗啡2 mg+右美托咪定0.6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l;持续输注吗啡2μg/(kg.h),PCA剂量2 ml,分别记录术后各时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药物使用量,记录患儿及家长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C组明显大于D2、D3组,D1、D2、D3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总体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在术后各时点D1、D2、D3组镇静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C组2例(10%),D1组1(5%)例,D2、D3组0例,皮肤瘙痒C组2例(10%)、D1、D2、D3组均为0例,过度镇静D3组2例(5%)4组均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可以减少硬膜外吗啡使用量,镇痛,镇静效果增强,不良反应少,其中右美托咪定剂量0.4μ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仪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各46例,镇痛仪组采用乐蓓尔分娩镇痛仪进行镇痛,硬膜外镇痛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差异及分娩结局。结果镇痛仪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t值分别为3.739、2.634、4.303,均P<0.05)。镇痛仪组的轻度疼痛率(84.78%)高于硬膜外镇痛组(65.22%),中度疼痛率(15.22%)低于硬膜外镇痛组(34.78%),镇痛仪组的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镇痛组(χ2=4.696,P<0.05)。镇痛仪组的1、5、10min Apgar评分与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仪组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硬膜外镇痛组( t=11.770,P<0.05)。结论乐蓓尔分娩镇痛仪用于临床分娩镇痛较硬膜外持续镇痛具有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分娩疼痛的优势,同时不会影响新生儿及产妇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产程活跃期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ontrolled pidural nalgesia,PCEA)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要求分娩镇痛的190例单胎、足月临产的初产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镇痛Ⅰ组采用0.2%罗哌卡因(98例),镇痛Ⅱ组采用0.1%布比卡因(92例),均辅以芬太尼2μg/ml,首次负荷量为10ml,采用电子镇痛泵调节维持给药量为5ml/h,宫口开全后停用麻醉剂,选取同期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分娩的100例为对照组(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结果镇痛Ⅰ组、镇痛Ⅱ组的孕妇分娩镇痛效果均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分娩镇痛能缩短产程活跃期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镇痛Ⅰ组与镇痛Ⅱ组相比,使用阴道器械的助产率低(P〈0.05),对产妇产后出血无影响(P〉0.05),对胎儿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亲及胎儿安全有效,罗哌卡因不影响子宫收缩力和其他产力,更有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程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是否对母儿存在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初产妇病历资料,观察组(CSEA+PCEA)共345例,对照组(未采用CSEA+PCEA)282例,比较两组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镇痛后VAS疼痛评分下降(87.5±12.5)%。观察组产程中需增加催产素用量(41.4%)、出现胎心异常(36.5%)及因胎心异常手术产(26.4%)较对照组增加(对照组26.6%、20.6%、15.6%);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延长,两组分别为271.93±127.44min、57.39±35.52min和188.08±110.29min、44.84±31.92min;观察组产钳率(18.0%)及剖宫产率(24.9%)、产程中发生尿潴留(27.0%)及羊水变化(21.4%)均较对照组增加(对照组分别为11.7%、12.1%、10.3%、14.6%),第三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尿潴留两组无差异。结论CSEA+PCEA镇痛效果满意,但对产程进展及胎儿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并非理想的产时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对体温升高的影响.方法 选取宣城市中心医院在2015年1至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200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间断组(n=100)和持续组(n=100).间断组单次给予10mL剂量,持续组按10mL/h恒速持续给药,药物剂量为0.08%罗哌卡因8mg+0.4μg/mL舒芬太尼4μg.记录两组在镇痛前、镇痛后60、120、180、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产间发热例数、感觉平面阻滞、白细胞介素-6、鼓膜体温等情况;对比两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产程时间、镇痛时间、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等硬膜外阻滞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产间发热及感觉平面阻滞在各时段均无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1.52、0.79,均P>0.05);与镇痛前相比,两组在镇痛后240、300min、分娩时及分娩后60min时的鼓膜体温均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两组在所有镇痛后时段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镇痛前高,且持续组升高更为明显(F值分别为3.42、4.00,均P<0.05);持续组在镇痛后180、240min时的VAS评分较间断组高(F=3.23,P<0.05);持续组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的用量较间断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6.16,均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规律间断给药与恒速持续给药产生的产间发热例数无明显差异,体温升高可能与白细胞介素-6有关.规律间断给药使用药物剂量较小,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潜伏期镇痛组186例、活跃期镇痛组220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三组孕妇产程时间、催产素的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镇痛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镇痛组比对照组的活跃期缩短,剖宫产率降低(P0.05);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潜伏期镇痛组的潜伏期有延长的趋势,催产素的使用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阴道助产率,不影响新生儿预后;潜伏期分娩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程、母婴的影响以及经产妇有无必要采用镇痛分娩。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A组),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同期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1组(B组),同样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另设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对照2组(C组),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胎心,记录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出血量等。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效果确切有效,A组与B组相比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1;A组产程快于C组,C组快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A组和C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A、C两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0.05、PC-B<0.05;3组阴道手术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PB-C<0.05,A、B两组之间相比,B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安全有效,且运动阻滞轻,用药量少,适用于初产妇,同样也适用于经产妇,经产妇亦应根据情况和需要采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