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245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检测。结果:2453例患者4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率7.8%、抗-HCV阳性率为1.4%、抗-HIV阳性率0.04%、TP-Ab阳性率1.5%,总阳性率为10.74%。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举  刘蕾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59-1960
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笔者对2006年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 IV、梅毒检查,并与同期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4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6年本院部分科室受血者6341名,2006年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82 157名。1.2试剂和仪器STAR全自动加样器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器(瑞士HAM IL-TON),HBsAg、抗-HCV、抗-H IV和梅毒检测试剂(初检为北…  相似文献   

3.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77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丙肝病毒 (HC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 (RPR)检测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率 6.62 %、HIV阳性率 0 .0 2 5 %、HCV阳性率 2 .3 7%、RPR阳性率 0 .12 % ,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 (P<0 .0 0 5 )。结论 输血前受血者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减少医疗纠纷 ,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血前传染病相关检查结果。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我院672名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分别为5.95%、1.8%、Anti-TP阳性者为4.2%,未检出HIV(1+2型)抗体。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目前我国病毒感染者约70万人,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万余例,输血后感染的人数呈逐渐增多趋势[1].近年来,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时有报道.为杜绝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避免手术及交叉感染等院内感染的发生,我国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其中规定经血传播的相关传染病,如乙型肝炎(HBsAg)、艾滋病(抗-HIV1+2)、丙型肝炎(抗-HCV)及梅毒(TP)等在输血前必须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1115名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指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以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相关感染指标的意义,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对古田县1115名受血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李伟  刘庆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0):1250-1250
输血传播疾病不仅成为整个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通过输血途径可传播的疾病有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疟疾等。然而。由于缺少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受血者输血前后传染病感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影响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的规定。为有效监测医院内输血感染情况,证实输血前血清学指标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相关的医疗纠纷,本文对准备受血的7862例住院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东莞厚街地区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艾滋病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HBsAg、抗-HBV、抗-HCV采用酶联免疫法,梅毒采用TRUST及TPPA法,对3029例受血者进行检测。结果 HBsAg、抗-HIV、抗-HCV、梅毒、梅毒+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1%、0%、0.79%、1.09%、0.5%。结论应加强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肖洋  于惠  曲明 《中国保健》2009,(17):803-803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输血风险主要是指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也可引起传播输血相关疾病。输血相关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均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黄热病等。为避免受血者在输血之后发生输血相关传染病纠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现对资料完整的136例受血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明确临床诊断,以预防手术感染及防止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进行输血的2 3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 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CV)、艾滋病病毒血清标志物(抗-HIV)以及梅毒试验(TRUST)等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输血前观察组患者HBSAg、TRUST、抗-HCV、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2.89%、0.43%、0.30%、0.2%;输血前患者所检测的4项传染病指标呈现出的阳性率为13.79%,与2100名健康人员阳性率3.52%相比,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4,P<0.01),未检测出抗-HIV阳性率。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也是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输血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为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需输血、手术的患者10 09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常规4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P-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1009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834例,阳性率为8.26%,HCV抗体阳性患者94例,阳性率0.93%,TP-Ab抗体阳性患者81例,阳性率为0.80%,HIV抗体阳性患者16例,送疾控中心进行复测阳性15例,阳性率0.15%.结论 手术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可防止可能的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相关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所有来院的手术、输血或孕产妇10681例患者的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结果 10681例患者标本中HBsAg阳性共计573例,阳性率为5.36%,其中以HBsAg+HBeAb+HBcAb模式最多,阳性率为2.76%;HBsAb阳性3346例,阳性率为31.33%。59例抗HCV-IgG阳性,占0.55%。HIV抗体4例初筛阳性,送上级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均为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共有119例,其中TPPA阳性97例,TRUST阳性12例,且滴度均大于1:8。结论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术前、输血前或产前患者进行相关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手术、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的情况。方法:对13377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8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7.4%,抗-HCV阳性率0.3%,抗-HIV阳性率0.04%,抗-TP阳性率1.8%。乙肝二对半检测的模式有12种。结论:在手术、输血前进行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了解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3612例患者进行输血前的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3612例患者中,HBsAg阳性例数为330例,阳性率为9.14%;抗-HCV阳性例数为39例,阳性率为1.08%;抗-TP阳性例数为41例,阳性率为1.14%。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对于保证输血安全、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918例血液内科需多次输血患者Rh表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检测Rh表型及选择相匹配的Rh表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对918例需多次输血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并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918例患者共检出Rh(D)阳性911例,其中911例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386例)>CcDEe(332例)>CcDee(79例)>ccDEE(64例)>ccDEe(30例)>CCDEe(10例)>CcDEE(7例)>ccDee(2例)>CCDEE(1例);6例Rh(D)阴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4例)>Ccdee(1例)>CcdEe(1例);1例弱D表型为DCc Ee。D、C、c、E、e抗原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99.67%)>e(93.96%)>C(91.00%)>c(48.96%)>E(42.92%)。进行Rh配合性输注后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其中新产生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仅为1例。结论对于多次输血患者输血选用Rh表型匹配的血液输注,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尤其对Rh系统免疫过的患者再次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监测在临床输血中所产生作用的分析。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从我市二甲医院选取30例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检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依据检测结果可以发现配血不合原因,其中有83.3%的患者在交叉配血检测中为阳性。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对患者输入配比率较低的血液,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自2000年颁布至今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现状及相关研究情况.方法 检索2000年至2010年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临床用血合理性评价的文章,对10年来我国用血合理性进行概括分析.结果 入选的35篇文献中,合理性评价主要从用血量、输血例次和病历数3个方面进行.总体来看,血小板合理用血率最高,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量输血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32例非挤压伤患者随机分为非输血治疗组(对照组)、大量输血治疗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输血前、后及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患者的血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2,P<0.05),术后12 h之外两组患者的血钾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大量输血并不是引起患者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但某些患者在大量输血后会出现血钾升高,因此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血钾水平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且应注意肾功能变化,以排除由于肾功能受损导致的血钾升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陈绍芬 《卫生软科学》2004,18(4):190-191
目前已知可通过输血传播的病毒有十多种 ,这种现状威胁着临床用血的安全。血液安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问题 ,为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输血相关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实行无偿献血 ,严格筛选献血者 ;加强采血和血制品的无菌技术及血液初、复检制度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 ;临床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