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肠促胰岛素药物是否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设计人群队列研究。背景英国680位全科医生为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作出重要贡献。背景受试人群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初次使用肠促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与51712例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对比,随访日期截至2013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肠促胰岛素药物是否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设计人群队列研究。背景英国680位全科医生为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作出重要贡献。受试人群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13初次使用肠促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与51712例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对比,随访日期截至2013年3月31日。主要方法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计算肠促胰岛素治疗患者相对磺脲类药物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模型经过十分之一倍高维倾向得分矫正。结果肠促胰岛素治疗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45/1000人(95%可信区间为0.99~2.11),服用磺胺类药物患者的发病率为1.47(1.23~1.76)。与使用磺脲类药物患者相比,肠促胰岛素药物相关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无明显升高(高维倾向得分校正后危险度:1.00,95%可信区间为0.59~1.70)。结论与使用磺脲类药物患者相比,使用肠促胰岛素药物不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患病风险。尽管该结论让人欣慰,但不能排除患病风险被其他因素中和的可能,因此该结论仍需其他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起病缓慢、隐匿,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发展,有的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被发现,李锐等[1]通过对上海市15~74岁社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未经临床诊断糖尿病(DM)患者高达45.69%,其中农村居民为69.26%,城市居民为40.37%.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劳动强度很大,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对大多数2型DM来说并不明显,因为高强度的劳动也会带来这些表现,加上经济与医疗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原因没有进行健康体检,因而导致了发病早期容易被忽视,大多数患者都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引起重视,而此时往往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要使农村2型DM患者主动接受胰岛素治疗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胰岛素治疗教育上根据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运用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方法来教育他们增加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笔者在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农村136例2型DM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和运用胰岛素治疗创新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新的胰岛素治疗,包括生理性基础-餐时胰岛素的概念以及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正在改变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有效胰岛素治疗的关键是对胰岛素治疗原则的理解,实施这一原则可改善糖尿病控制。目的:系统回顾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关文献。数据来源:使用MEDLINE检索1980年1月1日~2003年1月8日所有对1型和2型糖尿病成年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文献。通过参考文献目录和有关专家查找附加研究。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所有研究(包括1型糖尿病的199项研究和2型糖尿病的144项研究,以及38项其他研究)只要涉及人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持续至少4周且每组病例数不少于10例,并且报告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事件发生者均纳入分析。胰岛素-口服药联合研究亦按同样要求人选。数据综合:28项1型糖尿病研究,18项2型糖尿病研究,以及48项胰岛素-口服药联用研究符合标准。1型糖尿病病人使用生理性替代治疗,即睡时基础胰岛素和餐时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方法,与常规治疗相比,前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较低。1型糖尿病病人更宜选用速效胰岛素而非普通胰岛素,因为速效胰岛素可更好地改善HbA1c水平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药治疗者,增加睡前中性鱼精蛋白Hagedorn胰岛素(isophane,为同型异种胰岛素——译校者注),特别在病程早期开始使用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睡前使用甘精胰岛素比中性鱼精蛋白Hagedorn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于胰岛素缺乏更严重的病人,生理性胰岛素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更低。如果HbA1c下降迅速可导致胰岛素治疗的副作用,例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结论:目前有许多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可供选择。目前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的生理性胰岛素治疗相对简单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全国性大规模观察研究,探讨了心血管病症(CVD)与胰岛素使用间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长期随诊的210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日一次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或者一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对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C肽升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DM)发病率逐年增多,我国DM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6年的3.21%,而其中绝大多数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英国DM前瞻性研究,血糖严格控制可以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于2型DM患者,口服降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首次使用胰岛素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知识的知晓度,以利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首次使用胰岛素的112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知识的知晓度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学历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情况有关(P<0.01);怕注射后引起依赖及认为注射胰岛素是病情加重的表现是主要的两大认知误区.结论 学历与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1]。本研究通过对近2年在我院住院的144例2型糖尿病[2]患者进行尿肾功四项(Alb、IgG、α1-MG、β2-MG,尿Alb、IgG升高主要反应肾小球功能损伤情况,尿α1-MG、β2-MG升高主要反应肾小管功能损伤情况[3])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据保守估计,目前有超过100万的澳大利亚人口患有糖尿病,且主要为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是T2DM的主要特点,在有效阻止该功能衰退之前,大多数患者应接受胰岛素治疗,从而进行持续有效的血糖控制。目的 为初级医疗机构何时和如何开始胰岛素治疗提供实用综述。讨论 目前的澳大利亚指南建议以每日一次的基础疗法或预混合胰岛素疗法进行胰岛素治疗。在非卧床护理机构中,两种疗法均可安全进行并实施注射,全科医生应对此熟知。  相似文献   

11.
袁举  张喜平 《中原医刊》2007,34(10):82-82
胰岛素治疗现已不仅仅是满足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多在于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又称诺和锐30)是一种新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餐时胰岛素释放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本文对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英  王虹  高君  李春花 《吉林医学》2010,(34):6186-618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肝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对患者达靶血糖时间、达靶血糖时胰岛素用量、胰岛素剂型及用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达靶血糖时间为(10.46±3.65)d,达靶血糖时胰岛素用量(40.01±12.93)U,速效胰岛素用量(27.25±2.12)U,中效胰岛素用量(10.25±3.11)U。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肝病适合强化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干预后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担心程度是否可以提高其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40例改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增加(P<0.05),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担心程度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相关知识的了解越多、对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担心程度越低,其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越好(P<0.05)。结论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关注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抵触情绪,降低其对胰岛素治疗的担心程度,最终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以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高血糖本身对胰岛B细胞的功能和胰岛素的靶细胞有毒性作用,但在维持短期血糖正常后,高血糖的某些毒性作用是可逆的。因此,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可阻止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朱银亭 《河北医学》2011,17(1):105-107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血糖达标后,分别转换给予预混人胰岛素30R每天2次注射治疗、人胰岛素R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皮下注射治疗,进行低血糖的发生率、血糖达标率、血糖控制情况的观察比较.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2型 DM)以及合并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 IGF- 1水平 ,采用酸乙醇提取法去除 IGF结合蛋白 (IGFBP)的影响。结果 :1年龄、性别匹配的 DN组 (79例 )、非 DN组 (79例 )和健康对照组 (5 0例 )间 FBG存在显著性差异 (F =31.1,P =0 .0 0 0 1) ,该 3组 FBG分别为(7.81± 2 .5 7) mm ol/ L,(7.2 2± 1.87) mm ol/ L,(5 .0 6± 0 .4 8) mm ol/ L;2该 3组间 Hb A1c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 2 .33,P =0 .0 0 0 1) ,3组 Hb A1c分别为 (8.91± 2 .86 ) % ,(8.96± 3.2 4 ) % ,(5 .99± 1.0 8) % ;33组间 IGF- 1存在显著性差异 (F =9.15 ,P =0 .0 0 0 2 ) ,3组 IGF- 1分别为 (185 .4 9± 12 0 .89) μg/ L,(132 .6 4± 6 2 .0 3) μg/ L,(132 .35± 4 5 .16 ) μg/ L。结论 :2型DM的非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与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DN患者血清 IGF- 1水平明显高于非 DN患者 ,提示 IGF- 1可能是 2型 DM肾病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早期胰岛素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对比。随访一年,分别比较二组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4周、12周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胃肠道不适2例,肌肉酸痛3例;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美荣  党慧  马吉香 《吉林医学》2008,29(2):162-163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极为复杂,常有焦虑恐惧、对病情不够重视、沮丧抑郁、暴躁否认等不良情绪,可加重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而且糖尿病又可加重患者心理障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通过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观察与护理,体会到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控制病情,使其尽快适应患者角色,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而且可以缓解患者焦虑、  相似文献   

19.
1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因而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一旦确诊,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损害。胰岛素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和最终的必须选择。1997年,I lkova报道1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后,约40%的患者仅通过饮食控制即可以获得2年以上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FPG>8.0mmol/L,HbAIC>8%),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原有胰岛素剂量不变,加用瑞格列奈,对照组在原有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提高胰岛素剂量15%~30%,两组患者观察12周,观察指标为:FPG、2hPG、HbA1C、BMI、低血糖次数.结果 治疗组平均FPG下降3.68mmol/L,2hPG下降5.95mmol/L,HbA1C下降3.12%,且胰岛素平均用量减少7U/d;而对照组治疗12周后,平均FPG下降1.5mmol/L,2hPG下降3.2mmol/L,HbA1C下降0.36%,且胰岛素平均用量增加10.4U/d.结论 胰岛素联用瑞格列奈较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达标率高,降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