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明显高于冠心病心绞痛窦性心律组。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几种心血管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鲁米诺依赖的CL法检测83例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并选择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①AMI组PMN-CL的本底、峰值、积分及吞噬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也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0.001);②心绞痛组PMN-CL的本底、峰值、积分反吞噬指数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01);与心肌炎、风心病组相比,PMN-CL的本底、吞噬指数显著增大(P<0.05~0.001)。③高血压心脏病组PMN-CL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O.001);同时显著小于AMI组(P均<0.05);与心绞痛组相比,PMN-CL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④心肌炎组、风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N-CL各项指标无差异。⑤各组间PMN-CL峰时无差异。文中就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代谢指标的影响。将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疗组和维生素C治疗组,分别予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每天2克,静脉滴注,共用7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7天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参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血浆丙二醛浓度等氧化损伤指标,并测定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法检测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SOD、LPO和心肌酶改变,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心绞痛组PMV-CL本底、峰值、积分及LPO明显高于正常组,SOD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不稳定心绞痛PMN-CL峰值、积分及LPO、CK、LD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氧化代谢功能以及维生素C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方法:60例AMI患被列入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Ⅰ组(30例);给予AMI的常规治疗;Ⅱ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静脉滴注,每天3g连续应用7d后停药。在入院后及治疗第1,3,7,10天检测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olymorphonuclear chemiluminescence,PMN-CL)参数,并行心电图检查,与AMI患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62例作为对照组(Ⅲ组)。结果AMI患PMN-CL各项参数显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在第3,7d,Ⅱ组其各项参数较Ⅰ组明显下降,在停用维生素C后3d仍较Ⅰ组明显下降(P分别<0.05,0.01,0.001),心电图ST段改善的积分明显高于Ⅰ组。结论:AMI患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机体氧化损伤;静脉滴注维生素C能有效抑制AMI患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从而能减轻AMI患心肌的进一步坏死。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PMN-CL)法检测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与血清SOD、LPO和心肌酶改变,并与30 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心绞痛组PMN-CL本底、峰值、积分及LPO明显高于正常组,SOD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不稳定心绞痛PMN-CL峰值、积分及LPO、CK、LDH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且SOD降低更明显。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增强,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例 1 男, 61 岁。因全身乏力,纳差,腹胀就诊。轻度贫血貌。体检: T 37.2℃,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皮肤黏膜无出血点,胸骨无压痛,心肺检查无异常, X 线:胸片未见感染。B 超示:肝轻度肿大,巨脾。实验室检查:Hb 100 g/L,WBC 35.3×109/L, PLT 230×109/L;分类: N89%,L 11%,未见幼红、幼粒细胞,成熟红细胞无明显异常。尿、大便常规,乙肝(-)、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入院后检查未见感染,无发热,为清除潜隐感染,先后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治疗,WBC仍在(32.0 ~ 35.5)×109/L 之间,为明确病因故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少见的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随着人们对此病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的报道已明显增多。我院近年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58岁,因“疲乏无力4个月,发现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自觉腹部有一包块,遂行腹部B超示,脾脏重度肿大,查血常规示:Hb142g/L,Plt73×109/L,WBC13.0×109/L,N0.89。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脾脏重度肿大,质硬,无压痛。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72.5%,以杆状及分叶核为主,占52.5%,全片见巨核细胞32只,产板巨2只,余为颗粒巨,… 相似文献
15.
中性粒细胞分泌功能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PMN)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重度哮喘和致命性哮喘中。激活的PMN能分泌多种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在此,对PMN分泌功能在哮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化疗可导致患者感染 ,与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而中性粒细胞抗感染能力与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有关。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巩固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 1b/CD1 8表达及其体外对趋化三肽 (fMLP)的反应 ,观察其与感染的关系。1 资料方法1 .1 病例选择3 4例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男 2 5例 ,女 9例 ,年龄 1 4~ 6 2岁 ,平均 3 3岁。均为进一步巩固治疗入院。化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为(1 .9~ 4.1 )× 1 0 9/L ,平均为 3 .4× 1 0 9/L ;化疗后采血时外周血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7.
金诺芬是一种含磷金类化合物 ,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在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于对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 toidarthritis,RA)的治疗 ,抗炎、镇痛作用效果明显[1 ] 。然而其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 ,金诺芬对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有着双向性[2 ] 。中性粒细胞是最重要的炎症细胞 ,参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同时也可能对机体的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因此 ,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和其功能状况平衡和调节着机体炎症反应发生的强度、发展以及收敛[3 ] 。许多药物的作用靶点就是基于对这种炎症细胞的调控。Liu等[4] 近期报道 ,… 相似文献
18.
19.
人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抗原可分为不同种类:第1类是广泛分布于其他组织和细胞上的抗原,如I、P血型系统和HLAI类抗原。第2类是共同抗原,在其他一些细胞上有限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