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玲 《当代医学》2014,(2):109-110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液分析检测中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进行分组,试管A(直接离心备用);试管B(木棍轻缓搅匀),试管C(离心置于I8℃环境下备后);试管D(离心后放置3~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以上四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后(试管B)对血常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RBC、MCV、N降低,MOH、MGHC、RDW、L、PLT升高,与试管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处理后(试管C)对血常规各指标均有所影响,但主要影响Hb、WBC、RBc及PLT,与试管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时fd延长后(试管D),对血常规各指标均有所影响,但主要影响wBc和PLT,与试管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分析检测的干扰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在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使血液分析检测结果可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弛的塞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中标本的最短放置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x-21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标本的最短放置时间,以得到快速而准确的检测结果。方法将40例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后检测的WBC、PLT、和LYM结果进行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结果放置Omin的WBC、PLT、和LYM结果与放置1min、2min、5min后的结果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放置1min后测定的结果与放置2min和5min后的结果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Kx-21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模式中样本的最短放置时间为1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ALK3/α-MHC和C57BL/6小鼠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及其脏器重量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分别8~9周龄C57BL/6、ALK3雌、雄小鼠的常用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值进行检测:并测定了各小鼠的脏器。结果C57BL/6和ALK3/α-MHC小鼠血液的PIT、HGB差异显著(P〈0.05)。C57BL/6和ALK3/α-MHC雌、雄之间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差异显著;乳酸脱氢酶(LDH)差异极显著。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ALK3/α-MHC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标的测定数据,将为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等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D大鼠血液样品于不同时间放置后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只SD大鼠眶静脉采血获得的血液样品分别在即刻和放置3h、6h后用血液分析仪对各项血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标本存放3h和6h后WBC、GRAN(%)降低,LYM(%)总数逐渐增高,存放3h对RBC、PLT数无明显影响,存放6h后RBC数、PLT数明显降低。Hb标本存放3h和6h后改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血后立即检测结果较好,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存放,可提高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军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19-1721
目的了解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随着血样采集放置时间的延长RBC(红细胞)、WBC(白细胞)、PLT(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方法对3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样采集后放置〈1 h,24 h,48 h后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平均值(Mean)、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的统计计算。结果同一样本采集后放置〈1 h~48 h检测的数据差异均〈20%,为可接受范围。相关性分析显示,两个时间点上的检测结果相互之间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0.95.结论在实验室其他条件(温度、试剂等)不变情况下,用迈瑞BC-26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WBC、PLT计数,血样采集后放置时间延长至48 h,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5例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和3例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川崎病病例及实验室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敏感型治疗前WBC、CRP、ESR、LDH较非敏感型明显降低(P〈0.05),Hb、ALB PLT明显升高(P〈0.05)。非敏感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BC、CRP下降不明显,PLT、ESR、LDH明显下降(P〈0.05),Hb、ALB明显升高(P〈0.05);敏感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BC、CRP、PLT、ESR、LDH明显下降(P〈0.05).Hb、ALB明显升高(P〈0.05)。结论:WBC、CRP、LDH明显增高,Hb、ALB降低是川崎病患者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生化检测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选择了67例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的患者,患者在标本抽取后10min、抽取后1h、抽取后2h分别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比较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患者血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结果标本放置时间越长红细胞计数越低,血小板计数先升高后降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比较无明差异,P0.05。尿素氮、血糖水平会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则会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越长,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越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生化指标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脑梗死患者红细胞(RBC)与对照组比较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生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者的生化指标低于脑梗死患者(HDL、FBG除外)。结论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判断有明显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寻找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45例健康体检者中每位体检者采集2管血液标本,1管为正常未溶血的血液标本,另一1管在人为作用下使其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将45例未溶血标本作为对照组,45例溶血标本作为实验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反应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液样本血清钾、葡萄糖、白蛋白、总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尿素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各项生化指标的水平,观察2组血清中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K+、TP、TBIL、AST以及LDH的检测结果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GLU的检测结果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ALB、BUN以及ALT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光照的不均匀性对正常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体重60-80g的SD大鼠80只,适应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饲养模拟,饲养笼位从上到下分为A、B、c、D层,测定笼位内不同点的光照度及其所占面积,每2周测采食量和体重,8周后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笼位内侧光照度A、B、c、D层无显著差异(P〉0.05),各层笼位外侧和中部的光照度及其所占笼位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2)A—D层大鼠的采食量和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3)A至D层雌性大鼠WBC、MCHC、HDW、MPV、NEUT、EOS、BASO和Reti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P〈0.05,P〈0.01);(4)A至D层雌性大鼠AsT、TBIL、UA、TG、CK、CK—MB有明显降低,ALP、GLu明显升高(P〈0.05,P〈0.01):而雄性大鼠只有TBIL、CK-MB有明显降低,GLU、BUN有明显升高(JP〈0.05,P〈0.01)。(5)同层大鼠雌性与雄性相比,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层的笼位光照具有不均匀性,且对SD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尤对雌性大鼠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段本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5):61-62,64
目的:观察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血小板采集后6h,24h,72h和96h加5%的DMSO于-80℃超低温冰箱冷冻保存。3个月后取出解冻,全自动生化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i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血小板中LDH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血小板采集后6h和24h冷冻,Plt、MPV、pH、LDH和CD62p表达与新鲜血小板无明显差异,而采集后72h和96h冷冻血小板Pit、MPV和LDH含量明显降低,而pH和CD62p表达较新鲜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采集后长时间放置后冻存会导致血小板激活,采集后应尽快冷冻保存,以保证冰冻血小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普通级和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本省、本地区实验动物生理指标数据背景资料,为科学研究和新药安全性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普通级、SPF级Wistar大白鼠(6~8周龄)各60只,雌雄各半,腹主动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普通级Wistar大白鼠的ALT、ALP、CHO、CK、CRE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SPF级Wistar大白鼠的ALB、ALT、ALP、CHO、BUN、CK、AST、GLU、TBIL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普通级与SPF级Wistar大白鼠的ALT、ALP、TP、BUN、TBIL、CRE、CHO、CK、AST、ALB、GLU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明普通级与SPF级Wistar大白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多数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谢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77-1379
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脂肪乳剂静脉滴注对血常规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对肠外营养76例患者输入脂肪乳前后抽取静脉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各项指标。结果输入脂肪乳前后,HGB、PLT、PCT、MPV、PDW、GPR、MCHC值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1);LPR、MCH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WBC、RBC、MCV、MP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输脂肪乳后12h内或餐后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饮食后不应急于采集血常规标本,待体内脂肪乳代谢完全后再采血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血糖受检者,分别从血液样本不同放置时间、不同血糖检测方法、餐后不同采血时间等方面分析总结其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液样品中的血糖含量逐渐降低,且放置不同时间所测的血糖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方法所测血糖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氧化酶法所测结果高于POCT快速检测法;受检者隔夜空腹〈8h测定的血糖值大于隔夜空腹I〉8h测定的血糖值,且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不同放置时间、不同血糖检测方法、餐后不同采血时间等均会对血糖含量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淋巴细胞比值(LYM%)、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30例患者,每位患者抽取静脉血2mL,EDTA.K2抗凝,室温保存,在抽取样本后第2h、4h、第6h、第8h、第lOh、第12h上机进行血常规测定,分析上述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6个时间点的WBC、NEU%、PLT不全相等(P〈0.05),第2小时、第4小时的WBC、NEU%、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了第4h以后,WBC逐渐上升,NEU%、PLT均逐渐下降。6个时间点的LYM%、RBC、H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血常规部分结果有显著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7.
王智新 《中外医疗》2012,31(7):187-187
目的探讨血液离体后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在室温下(18~22℃)放置5h,每隔1h取血清进行血糖含量测定。结果血标本在放置1、2h内检测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3~4h的检测值明显降低(P〈0.05),放置5h后的检测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2h内血糖浓度并无明显下降,而2h后血糖浓度明显降低,因此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在2h内进行血清分离,以确保血糖测定结果的精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患者60例的血液标本,分别在0h、3h、6h对血标本血常规和生化13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逐渐增加,NEUT、GLU、TP、TBIL、MONO的水平逐渐降低,而PLT、PHOS、K+的水平逐渐升高,多数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的放置时间对诸多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检验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定执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BC‐6800血液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按CLIS和ICSH的标准从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相关性等方面对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检测血液样本 WBC、RBC、HGB、MCV、PLT等指标的批内及批间精密度的CV%均在标准范围内;WBC、HGB、RBC、PLT 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0.30%和0.18%,均在要求的标准内;WBC、RBC、HGB和PLT的 r2都大于0.99,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仪器稀释功能良好;BC‐6800手动和自动模式配对检验( P>0.05),其在不同模式间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6800与L H750比较时,配对检验 P>0.05,与L H750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性能良好、检测快捷、能满足临床应用和临床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180例,8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将室温下5min、2h、4h、6h、8h、12h常规测定差异。10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值的差异。结果 2h内静脉血常规、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各项参数与即刻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6h后血小板计数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比例升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很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样本一旦采取应当及早送检,以免造成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