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 membvrane protein,GMP-140)单抗SZ-51,经放免法评估2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血浆内OMP-140的含量在脑血栓急性期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恢复正常,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未见显著改变。提示血浆内GMP—140的浓度可作为脑血栓急性期体外诊断新的参考指标。当兔颈动脉植入人血栓并用125I—SZ—51作为示踪剂,4h后离体血栓与血液的放射活性比值(Thrombus/Blood,T/B)高达6.8:1,而用125I-IgG时,T/B值仅为1.4:1。提示单抗SZ-51在体内能与血栓结合,为脑血栓的新的体内定位诊断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变化及其对诊断治疗的价值。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膜表面以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测定。③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膜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3.35,P<0.01),而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膜GMP-140含量低于初治期的病人(F=3.22,q=5.76,P<0.01),其血浆中GMP-140的含量则与此相反。④结论GMP-140的检测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μp-140)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PNS病人和20例正常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血及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PLT、血浆Fib、尿FDP水平明显升高(P<0.01)。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γ=0.56,P<0.01)。结果:血浆GMP-140水平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血小板活化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陈世伦 《北京医学》1998,20(5):265-267
血小板活化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出现在血小板浆膜表面并有部分进入血浆。GMP-140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志。应用双抗夹心放免测定法,定量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其结果表明:1.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2.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变化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脑梗塞急性因浆GMP-140 1-6天显著增高,7-10天开始减少,10天以后与正常相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GMP-140、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浆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了34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CSF和血浆中GMP-140、vWF的含量。结果:病人组CSF和血浆中GMP-140、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以及脑血管内皮的损伤;检测CSF中GMP-140和vWF含量的变化对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和血浆血栓烷B2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2例正常的人GMP-140在血小板膜表面的分子数和血浆中的含量,并测定TXB2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和血浆中GMP0-140含量,血浆TXB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未发现GMP-140与TXB2在高血压病患者异常变化中的线性相关性。结论:提示二者在高血压病中可能有不  相似文献   

7.
张永田 《中原医刊》1995,22(4):16-16
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20例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斯匹林(ASA)100mg/d,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GMP-140分子数、TXB2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小剂量阿斯匹林对血小板活化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GMP-140浓度,应用荧光标记示踪法测定血小板[Ca2+]i。结果偏头痛患者血浆GMP-140浓度及[Ca2+]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其机制与血小板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 和血浆血栓烷B2(TXB2) 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观察33 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2 例正常人的GMP140 在血小板膜表面的分子数和血浆中的含量,并同时测定TXB2 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 分子数和血浆中GMP140 含量,血浆TXB2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未发现GMP140 与TXB2 在高血压病患者异常变化中的线性相关性。结论:提示二者在高血压病中可能有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L-5l和125I-S12以及单克隆酶联免疫法、发色底物法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EH)患者血浆GMP-140、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及活性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活性,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GMP-140、TxB2、PA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keto-PGF1α、t-PA显著低于对照组。将所得血浆各值与动态血压(ABP)监测各指标作单相关分析,提示PAI、GMP-140、TxB2与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白昼收据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6-keto-PGF1α与24小时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大小的变化。方法:答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9例二尖瓣置换病人CPB前后6个时间点血小板GPIb,GMP-140及血小板大小的动态变化。结果:肝素和CPB均导致部分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GBIb的降低(P〈0.05)。血小板的活化和血以GPIb的降低呈正相关(P〈0.05),而血小板的大小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GMP-140的浓度。结果脑梗塞患者血浆GMP-140浓度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正常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GMP-140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亢进。  相似文献   

13.
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性疾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栓形成疾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GMP-在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0),且GMP-140的增高程度与血栓怕量及血同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内GMP-140,可作为血栓形成的一种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膜蛋白颗粒(GMP-140)的增高是否反映了血小板的激活和释放反应。方法:对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AS)患者,其中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进行血浆GMP-140、假血友病因子(vWF)测定。结果:AMI和UAP患者血浆GMP-140、vWF明显升高。GMP-140与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以及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缺血面积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GMP-140是AMI和UAP发作时体内血小板活化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125Ⅰ标记抗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ranulemembraneprotein,Mr=140kd,简称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测定了39例冠心病人和20例正常人血小板GMP-140结合量,并进行了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冠心病人血小板膜GMP-140特异抗体SZ-51的结合量为1964±963/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人的结合量943±341/血小板(P<0.01),冠心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为2.59×105±0.66×105/mm3,亦显著高于正常人的2.15×105±0.42×105/mm3(P<0.01)。说明冠心病人血小板膜GMP-140的表达明显增高,即血中激活的血小板百分比和绝对数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可能与血栓形成及其导致的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血浆中GMP-140、血栓素B2水平的改变。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尿激酶溶栓期间血浆GMP-140、TXB2升高,血小板再次被激活。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纤溶增加的同时伴有血小板再次被激活,这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溶栓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VWF和GMP-140水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HFRS各病期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止血,血小板活化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酶标免疫技术(ELISA)对36例HFRS患者血浆中VWF,GMP-140进行动态检测,并与24例正常组对照。结果 VWF、GMP-140值在发热期下降,少尿期达到高峰,轻型至危重型逐渐递增。VWF与GMP-140之间各  相似文献   

18.
现已证实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糖尿病病人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通过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α-颗粒蛋白(GMP-140)含量的测定,并同3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在本组病人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浆D-二聚体和GMP-140含量增高是糖尿病合并脑血栓患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犬实验研究围术期体外循环10个时段血小板数量、聚集功能、代谢产物、活化标志蛋白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1)体外循环造成血小板活化,从而使血小板数量下降,聚集功能降低,花生四烯酸代谢旺盛,TXB2/6-Keto-PGF12比值升高,血小板表面GMP—140升高,电镜下血小板伪足增多、破碎、脱粒和微管扩张;(2)川芎嗪能降低这些变化的程度,使血小板得到保护,而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并能减少鱼精蛋白的量.并从血小板内cAMP、cGMP含量变化探讨了川芎嗪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血浆内GMP—140酶联免疫测定法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抗人活化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单抗SA-51和兔抗人GMP-140多抗,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反应,建立了血浆内GMP-140浓度的酶联夹心测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