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病人 女 ,45岁。右上肢无脉 1 0余年 ,活动后心悸、气短 4年。查体 :血压左上肢 1 0 0 /35mmHg(1mmHg =0 1 33kPa) ,右上肢 80 /40mmHg,下肢 1 75/40mmHg。X线胸片示心影呈主动脉型 ,主动脉增宽、迂曲延长 ,左室大。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MRI示头臂型大动脉炎 ,累及双侧锁骨下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 ,左颈总动脉中段管壁增厚 ,管腔中度狭窄 ,以开口部位及近段为著 ,右颈总动脉开口局限性中度以上狭窄。脑血流图示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 -基底动脉血流增快。术前诊断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头臂型大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14例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致颅内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14例均采用动脉旁路术,其中单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不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1例;单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3例。结果 14例病人手术成功,共搭桥18条人工血管,1例术后出现右下肺感染及胸腔积液,1例术后人工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病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0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2.9%(13/14),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4.4%(17/18)。随访5~115个月,1例在术后5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3条血管分别在术后6、66、79个月发生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闭塞,其余13条人工血管通畅,通畅率为81.3(13/16)。结论大脑willis环完整性对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模糊,1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TIA),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发现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60%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治愈严重颈肩部电烧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男,15岁。高压电烧伤后1小时30分入院,伤后昏迷约20分钟。查体:T 36℃,P 120次/分,R 24次/分,BP 10/8 kPa(75/60 mmHg)。意识尚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右颈肩部约10 cm×8 cm×4 cm 创面,气管外层组织暴露约2 cm,局部肌肉缺损;颈椎6、7横突烧焦,只扪及左侧颈总动脉搏动,且搏动较弱。右上肢感觉丧失,肌力0级,末梢循环较对侧差,桡动脉搏动细弱,左上肢感觉及活动尚可。双下肢前侧、右足背、阴茎部分烧伤创面呈焦痂状。诊断:①电烧伤合并休克,面积10%,Ⅲ度;②颈总动脉损伤;③颈浅丛、臂丛神经损伤、右上肢瘫痪。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6岁,因“右颈部有铁块崩入6h”于2005年7月27日晚上10时急诊入院。受伤当时有血喷出,压迫后无活动性出血,伤后稍感头晕、憋气、视物模糊、右上肢麻木,余无特殊不适。查体:T36.7℃,P72次/分,R19次/分,BP128/72mmHg。神志清,言语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应灵敏。右侧颈部及颈根部肿胀,皮肤无淤斑,无颈浅静脉怒张,在锁骨上2cm胸锁乳突肌区可见1cm伤口,无出血,压痛明显。右侧颈总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好。四肢活动自如,感觉无异常。行颈部X线及胸部CT示铁块在右侧锁骨上方,气管稍左偏。行血管造影示铁块位于头臂干分叉处…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18~49岁,病史7~96个月.均全身乏力,有长期发热史3例,头晕头痛3例,视物模糊2例,高血压4例,脑梗塞1例,双上肢无力3例,双下肢无力1例,皮下疼痛结节1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体格检查:双上肢无脉或脉微弱3例,下肢脉微弱1例,颈双侧压痛2例,皮下压痛结节1例,颈部血管杂音2例.4例行动脉造影(DSA)检查:1例腹主动脉及左肾动脉狭窄;1例示头臂干狭窄,右颈总动脉狭窄60~70%,左颈总动脉近端完全闭塞,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有血栓并完全闭塞,左锁骨下动脉中段闭塞,左椎动脉及左胸廓内动脉显影好;2例头臂干狭闭及双颈动脉狭窄.1例彩超示:左侧颈动脉闭塞,双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右颈动脉轻、中度狭窄.  相似文献   

7.
腔内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瘤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 女 ,5 5岁。发现左颈部搏动性肿块 3个月并渐进性增大 ,无其它不适。 1年前患者曾患肺结核服用利福平和链霉素治疗 ,无外伤史。入院查体 ,体温 :37℃ ,脉搏 84次 /min ,呼吸 16次 /min ,血压 140 / 80mmHg。左颈动脉区可扪及 30mm× 30mm搏动性肿块 ,无震颤和杂音 ,压迫瘤体近端颈总动脉后肿块消失。彩超显示 :左颈总动脉分叉部 2 9mm× 2 4mm× 19mm囊状动脉瘤 ,位于颈总动脉前内侧 ,内有附壁血栓 ,最厚处2 1mm× 15mm ,距颈总动脉分叉部 10mm。颈总动脉内径 6 8mm。胸片 :右上肺陈旧性结核灶。血、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头臂血管转流并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中心应用头臂血管转流并同期行覆膜支架植入手术技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4±5.5)岁。29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8例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例行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全组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1例(2.0%),术后生存48例,随访率100.0%(48/48),术后随访6~47(26.8±11.9)个月,其中1例术后6个月再发胸痛,急诊复查全程主动脉血管造影CT提示逆撕Stanford A1S型夹层,行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全组存活患者未发生内漏。结论头臂血管转流并同期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动脉瘤(PDAA)合并腹腔干动脉狭窄的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D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未出血被偶然发现,6例均合并腹腔干动脉狭窄或闭塞,所有患者行腔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42~81岁,平均59.8岁;瘤径8~21 mm,平均14.6 mm;2例为真性动脉瘤,4例为假性动脉瘤;4例位于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2例位于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5例患者有腹腔干动脉狭窄,狭窄率68%~92%,平均81%,1例完全闭塞。6例患者均行PDAA弹簧圈栓塞术,腹腔干动脉狭窄均未处理,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76.7±13.5)min;4例破裂患者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未破裂动脉瘤栓塞后瘤体消失,术后患者住院时间7~13 d,平均(10±2.3)d。随访9~15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复发及内脏缺血表现。结论:PDAA合并腹腔干动脉狭窄单独行动脉瘤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腹腔干动脉狭窄不处理并未出现内脏缺血表现,也未增加动脉瘤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12例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中8例行人工血管旁路术,3例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89个月,手术、扩张、保守3种治疗方法均明显地改善了脑缺血症状,并能正常生活,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以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疗效最好。结论 重症头壁型大动脉炎的患者如果处于活动期应尽量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可能缓解脑缺血的症状,处于非活动期时可根据情况选择介入或手术治疗,一侧颈总动脉没有完全闭塞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对狭窄之颈总动脉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如双侧颈总动脉均完全闭塞,我们主张以选择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的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应控制血压,并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11例因短暂性脑缺血(TIA)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TIA表现消失,4例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TIA病人在经Doppler超声或DSA或MRA检查发现-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总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DCB治疗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结果 11例中,股总动脉闭塞7例,重度狭窄4例;9例为原发病变引发狭窄,2例为支架内再狭窄;股总动脉病变累及股浅动脉5例,单纯股总动脉病变6例。5例接受减容联合药物球囊、6例接受单纯药物球囊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30天内无死亡。有效随访10例,随访12个月,累积一期通畅率为85.75%,均未行靶病变重建,2例发生截肢;术后12个月Rutherford分级及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总动脉病变短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0岁.因外伤后颈部肿胀2h入院.患者于2h前骑摩托车发生车祸,被摩托车反光镜撞伤右前颈区,随后出现局部剧痛伴颈部弥漫性肿胀瘀斑.无声音改变及呼吸困难,无偏瘫及抽搐,未行特殊处理急送入院.以往无甲状腺疾病史.查体:T36.2℃,P90次/分,R19次/分,BP 169/90mm/Hg.神志清晰,查体合作.头颅及器官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感,活动自如,颈前区弥漫性肿胀以右侧为著,未及震颤及皮下气肿,无波动感及骨擦感,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6 2岁 ,因突然头晕、头痛入院。体检 :T36 8℃ ,P6 8次 /分 ,BP2 10 /110mmHgRR2 0次 /分 ,心电图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用降压药 (不详 )血压下降 ,下腹坠胀入妇科检查 ,诊断为卵巢上皮性囊腺瘤 (恶变 )、高血压病 ,拟在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麻醉方法 :入室BP 130 /90mmHg,HR 86次 /分 ,RR 2 0次 /分。开放上肢静脉 ,选L2~ 3 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 ,推注腰麻液 (0 75 %布比卡因2ml+麻黄碱 0 5ml+5 0 %葡萄糖 0 5ml混合液 ) 2ml。成功后…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2 0岁 ,因发热、腹痛伴乏力1个月入院。既往 (1年前 )曾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查体 :T38.9℃ ,P90次 /分 ,R2 0次 /分 ,BP10 0 / 70 mm Hg,慢性病容 ,面黄 ,睑结膜及甲床苍白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中下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 4次 /分。实验室检查 :WBC5 .6× 10 9/ L,Hb85 g/ L,纤维结肠镜示回盲部糜烂水肿 ,胃镜示慢性胃炎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初步诊断 :1糜烂性结肠炎。2阑尾残端出血 ?经抗炎、止血等治疗后 ,患者症状未缓解 ,且出现纳差 ,恶心 ,呕吐 ,体重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 70 g/ L。行剖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顺应性获得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 18只 ,分成 2组 :A组 ,右颈总动脉结扎当天 (n =8) ;B组 ,右颈总动脉结扎 3d后 (n =10 ) ,3d后 ,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采用低血压法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到 5 0mmHg ,维持 3 0min后 ,使血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90min后 ,用激光多谱勒法测定双侧半球脑表 2 5处局部脑血流 (lCBF)。以 2 5处lCBF的中位数代表区域脑血流 (rCBF)。结果 在脑缺血前后 ,A组的左右双侧大脑半球rCBF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 ,缺血中以及缺血后 90min ,右侧脑血流较左侧脑血流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颈总动脉闭塞后所造成的脑缺血在 3d内完成了脑血管顺应性的建立 ,其机制为脑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颈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女 ,5 2岁 ,6 0kg ,诊断右甲状腺腺瘤伴甲亢 ,拟在全麻下施行颈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术前心肺功能正常。快速诱导后 ,插入ID 7.0螺旋钢丝支架弹簧气管导管 ,连接Ohmeda 2 1 0麻醉机 ,行机械控制呼吸 ,VT5 5 0ml,吸呼比 1 :2 ,呼吸频率 1 2次 /分 ,气道压力 1 5cmH2 O ,维持PETCO2 在正常范围。以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中监测ECG、SpO2 、PETCO2 、左桡动脉测压、右股静脉中心静脉压 (CVP) ,并于术前、麻醉后 (气颈前 )、气颈 30min及解除气颈后 1 5min分别作血气分析 (表 1 )。麻醉平稳后 ,在双侧乳晕上缘及双侧乳房中央各…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在颈丛麻醉下 ,对 3 9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中有 1例是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分流后 ,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3 9例手术 ,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 (2 7± 7)min ,术后 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欠佳 ,11例出现高血压 ,2例出现切口轻度肿胀 ,均康复出院。 2 5例术前有症状患者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 4个月至 1年 ,均未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塞。结论 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应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麻醉可以很好地观察患者脑部供血情况 ,对于脑组织侧支循环不良者 ,采用自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建立分流 ,可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伤。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术中操作 ,完整去除颈动脉内膜残片及碎屑、充分排气和术后控制高血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外科治疗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性 ,19岁 ,阵发性心慌、胸闷、气喘 2年 ,近 2个月症状加重且有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伴咳嗽、咯痰。查体 :双上肢血压 12 0 /70mmHg(1mmHg=0 133kPa) ,双下肢血压 85 /6 5mmHg,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细弱。胸部X光片显示 :心脏明显增大 ,以左心室为著。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胸降主动脉近端严重狭窄 ,左锁骨下动脉近端部分狭窄 ,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仅 18%。血沉(ESR )最高 4 9mm/h ,术前复查为17mm/h。患者未采用过激素治疗。在内科诊断为 :大动脉炎累及降主动脉、左…  相似文献   

20.
我院收治 1例颈部锐器伤致气管中下段破裂患者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患者男 ,2 8岁 ,体重 80kg ,因颈部外伤伴呼吸困难 2h入院。查体见颈部胸骨上凹上 1cm处有一长 2 5cm纵行裂口 ,有气体逸出 ,全身大面积皮下气肿 ,胸廓膨隆 ,语音震颤减弱 ,叩诊鼓音 ,双肺呼吸音弱。X线检查示双侧气胸。立即于颈部气管破裂处插入ID7 5气管导管 (以下称A管 )以保持气道通畅 ;同时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急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测BP 140 / 70mmHg ,HR 12 0次 /分 ,SpO2 94%。A管接麻醉机吸入纯氧 ,静注芬太尼 5 μg/kg、咪唑安定 0 15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