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GCV)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婴儿时的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出院诊断CMV感染、住院期间有GCV治疗指征且规范使用GCV治疗3个疗程的患儿,界定GCV的不良反应,回顾性采集病史,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和剔除标准的111份病历进入本文分析,男70例,女41例,平均年龄2个月29 d。在完成GCV规范治疗后均临床好转。60例诊断CMV肝炎,38例诊断CMV肝炎伴听力损害,10例诊断CMV感染并发听力损害,2例诊断CMV脑炎,1例诊断CMV感染并发间质性肺炎、听力损害。GCV用药前血常规(1例)、肝功能(2例)、DB(4例)和肾功能(14例)数据缺失者,用药后除2例(1例用药后ALT 270 U·L-1、1例用药后直接胆红素 35.3 μmol·L-1)外均在正常范围; GCV用药前2例PLT减少症和5例肾功能异常者用药后均在正常范围。111例婴儿用药后发生21例ANC减少症,完成当次疗程后1周随访,其中15例患儿ANC恢复正常,其余6例患儿ANC减少症发生在第3疗程未获得后续随访数据;15例贫血,完成当次疗程后1周随访,其中13例Hb上升,1例Hb降低,1例贫血发生在第3疗程未获得后续随访数据;27例GCV所致肝功能损害的患儿中,除3例ALT、AST上升发生在第3疗程无法获得后续随访数据外,其余患儿ALT和AST值均有所下降。用药后部分患儿ALT[49.6%(54/109)]、AST[37.6%(41/109)]和直接胆红素[18.7%(20/107)]一过性升高;18例出现以皮疹为表现的过敏反应;未发现WBC减少和PLT减少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未记载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用药前以ANC 2.00×109·L-1 为界值,用药后ANC减少症发生率(11/30 vs 10/80, χ2=10.17,R=0.29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Hb 100 g·L-1 为界值,用药后贫血发生率(11/52 vs 4/58, χ2=4.73,R=0.207,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GCV在治疗婴儿CMV感染时可引起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诱导治疗期间,程度较轻且可逆。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及非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非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的损伤及其治疗措施。方法根据国内采用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断方案,血CMV-IgM、CMV-pp65检测之一阳性者确定为CMV感染,46例患儿均确诊为CMV感染。按症状开始时间,分为先天性感染组(先天组)和非先天性感染组(包括围生期感染和生后感染,非先天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酶及胆红素变化,观察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对两组进行随诊,随诊中比较其转归情况。结果先天组21例,非先天组25例。CMV-IgM阳性38/46例,CMV-pp65阳性19/43例,两者均阳性11例。先天组并先天性畸形者较多,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后胆红素、肝酶下降明显;更昔洛韦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随诊中发现先天组3例患儿死亡,1例于10个月时出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先天性感染可并听力损伤,且可在生后进展。先天性感染及生后感染均可引起肝胆受损,但部分先天性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结论先天性感染较非先天性感染对患儿危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GCV)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8.1~2009.1)、EMbase(1988.1~2009.1)、Cochrane图书馆(2003年第3期和2009年第1期)、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1~2009.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4.1~2009.1)、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1994.1~2009.1),纳入用GCV治疗及未用GCV治疗先天性CMV感染的随机及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人群的干预措施及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GCV治疗后在先天性CMV感染患儿的病情好转率(91.4%vs 34.0%,P<0.01)及病毒感染指标转阴率(87.6%vs 15.3%,P<0.01)这两方面均明显高于未治疗的对照组。GCV治疗后还可明显降低CMV感染患者的听力障碍发生率(4.7% vs 37.2%,P<0.01)。GCV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本系统评价提示,对先天性CMV感染的婴儿,使用GCV治疗可以增加患儿的治疗好转率,增加CMV感染指标的转阴率,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率,而GCV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因纳入研究的总样本量较小,证据强度有限,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35-39] 相似文献
4.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系统损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文玲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9):702-703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小婴儿血液等多系统损害。方法 对7例CMV感染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证实为CMV感染,并两个系统以上损害,部分患儿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结论婴儿CMV感染同时并多系统损害,用一般病因难以解释,追踪观察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应尽早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5.
婴儿胆汁淤积症伴巨细胞病毒感染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婴儿胆汁淤积症伴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胆汁淤积症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肝内胆汁淤积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脏肿大和(或)脾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经更昔洛韦抗病毒及退黄、护肝、利胆、营养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总胆汁酸等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但天冬氨酸转移酶、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明显下降.结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普遍,应加强母孕期预防保健,早发现,早治疗.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更昔洛韦和黄芪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造血祖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 (GCV)和黄芪对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所致脐血粒 巨噬系祖细胞 (CFU GM)、红系早、晚期祖细胞 (CFU E、BFU E)、多向造血祖细胞 (CFU Mix)及巨核系祖细胞(CFU Mk)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观察、计数巨细胞病毒AD169株 (CMV AD169)感染CFU GM、CFU E、BFU E、CFU Mix和CFU Mk后各祖细胞集落、峰期及维持时间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集落细胞内CMV DNA ;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将GCV和黄芪作用于CMV感染的CFU GM、CFU E、BFU E、CFU Mix及CFU Mk祖细胞 ,再分别计数集落、峰期及维持时间。结果 ( 1)CMV感染组CFU GM、CFU E、BFU E、CFU Mix及CFU Mk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集落维持时间CMV感染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2 )用PCR在感染组集落细胞内检测到CMV DNA的存在 ;( 3)黄芪和 (或 )GCV作用于CMV感染的祖细胞后 ,与病毒组比较集落维持时间明显延长 ,集落数和集落增殖率明显提高 (P <0 0 1) ,黄芪组集落增殖率分别为 2 7 2 %、4 5 2 %、4 9 1%、39 0 %、11 9% ;GCV组分别为 37 4 %、74 2 %、71 7%、6 7 4 %、38 9% ;GCV 黄芪组分别为 5 3 6 %、83 8%、88 7%、87 8%、6 1 5 %。结论 CMV AD169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FU GM、CFU E、BFU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系祖细胞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很多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巨核系祖细胞致ITP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HCMV相关ITP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体外培养技术收集集落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并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46例血清HCMV-DNAPCR阳性或血清HCMV-IgM阳性的ITP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集落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19例,更昔洛韦治疗有效16例;mRNA阴性27例,更昔洛韦治疗有效4例。阳性组疗效高于阴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可感染CFU—MK而成为1TP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巨核系祖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检测阳性者更昔洛韦治疗有效,能使血小板上升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并血液系统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玲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9)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致小婴儿血液等多系统损害。方法 对 7例CMV感染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证实为CMV感染 ,并两个系统以上损害 ,部分患儿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结论 婴儿CMV感染同时并多系统损害 ,用一般病因难以解释 ,追踪观察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应尽早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丽科伟)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30例确诊为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分为症状性16例和无症状性14例两组,按照丙昔洛韦诱导和维持治疗组结合的方案。根据定量CMV-PCR结果判断其疗效。结果:更昔洛韦诱导治疗结束后转阴率为17/30(56.8%),维持治疗结束后转阴率为26/30(86.7%),CMV-DNA≤10^4/ml的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转阴率高于>10^4/ml的患儿(P<0.05),而且无症状性感染诱导治疗结束后的转阴率高于症状性感染(P=0.007),维护治疗结束后两两比较均无差异。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先在性CMV感染安全有效,其疗程与CMV-DNA拷贝数大小及感染类型有关,建议对所有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卵均应提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关于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与防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感染率高,笔者单位于1995~1997年连续3年对1678例就诊患儿筛查血清HCMVIgG抗体发现,1~3岁组抗体阳性率达83.2%,~7岁组83.7%,~14岁组87.3%;同期成年人组高达95%[1];另一项前瞻性研究[2]结果显示,HCM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子女至周岁时HCMV感染率已达85.1%,提示大多数原发性HCMV感染发生于幼儿时期。随着我国病毒学诊断技术的普及和抗HCMV药物国产化生产和推广应用,HCM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问题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经验就其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母婴巨细胞病毒感染课题组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5)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婴儿期生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lrus,CMV)感染状况及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市4家医院联合进行了孕妇、新生儿和婴儿CMV感染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本文选取非先天性CMV感染婴儿210例,检测1岁龄婴儿血清CMV IgG.根据婴儿12周龄尿CMV DNA结果和1岁龄CMV IgG结果,将婴儿分为围产期CMV感染组、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母婴相关资料并检查婴儿1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智测、眼睛和听力,对3组婴儿的新生儿期状况、1岁龄的生长发育进行比较,对影响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10例婴儿中围产期CMV感染42例、婴儿期生后CMV感染98例、非感染70例,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率46.40%,结合前期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结果,婴儿1岁龄时CMV总感染率为66.85%.3组婴儿出生时与1岁龄时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和总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要儿期生后CMV感染组中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87.76%、9.18%和3.06%,非感染组为61.43%、21.43%和17.14%(χ~2=17.040,P<0.01).结论 我国婴儿CMV感染非常普遍,非母乳喂养是婴儿期生后CMV感染的重要保护因素.婴儿期生后CMV感染对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没有见到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A case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acquired by intra-uterine blood transfusion and complicated by the nephrotic syndrome is described. 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the antiviral agent ganciclovir is reported. 相似文献
13.
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毅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11(4):207-209
目的探讨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相关性、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于AITP患者,应用ELESA方法测CMVIgG、IgM,对仅CMVIgG阳性者,再予CMVDNAPCR检测,同时予肝功能检测。对于CMVIgG或CMVDNAPCR阳性而无肝功能损害,均予地塞米松(Dex)+静注人血丙球(IVIG)常规治疗,而对同时有肝功能损害者分析予Dex+IVIG+阿托莫兰或Dex+IVIG+阿托莫兰+更昔洛韦(GCV)治疗。结果仅CMV感染而无肝功能损害与非CMV感染的AITP患者经正规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肝功能异常时,两组血小板升至正常及肝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婴儿AITP与CMV感染密切相关,若合并有其它脏器损害需联合应用GCV治疗,否则只需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4年 4月重庆医大儿童医院通过检测血抗CMV IgG、IgM ,血CMV 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 4 0例婴儿CMV肝炎 ,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 ,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 ,退黄 ,补充维生素处理 ,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 DNA阴转约 5 0 % ,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疸消退方面与综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 4 0 %、30 %。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 ,为一较理想药物 ,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分布广泛,人类是其惟一宿主,CMV可致部分婴儿(主要是宫内感染及围生期感染儿)发生感觉神经性耳聋.目前,该类患儿听力受损的特点、治疗及预后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该文对婴儿CMV感染时听力受损的发生时间、发生率、特点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生期和出生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儿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48例围生期和生后CMV感染及22例非CMV感染的婴儿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出生、3月龄及1岁龄时体格发育变化,并分别对两组1岁龄婴儿进行发育商(DQ)测试.结果 出生及3月龄时两组婴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岁龄时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值均在正常范围,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1岁龄时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社交能力DQ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总DQ均值在正常范围,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DQ值按评价等级划分,大都处于正常级别范围,差异亦无显著性(χ2=1.026,P>0.05).结论 围生期和出生后CMV感染对婴儿近期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多集中在围生期新生儿,本研究针对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不同年龄的临床表现及差异做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3组:12 m组。结果:各年龄组患儿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患、合并畸形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12 m组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52%)、血液系统疾患(33%),黄疸和肺炎少见。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靶器官损伤与患儿年龄密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1-23] 相似文献
18.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分析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回顾性分析 12 1例婴儿CMV肝炎的临床特征。②观察更昔洛韦正规治疗的 5 3例婴儿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脾大小、肝酶 (ALT、AKP、γ GT)变化 ,定量检测 (FQ PCR法 )尿CMV DNA ,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绝大部分以黄疸为首发表现就诊 (90 9% ) ,但亦有以其他不典型症状就诊者。多伴有肝脾肿大 (96 7%和 49 6 % ) ,先天性感染者易合并先天畸形 (39 7% )。病程中可并发机会致病菌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受累、维生素K缺乏等。应用更昔洛韦 5mg/kg每 12h静滴 1次 ,用 (14± 2 )d后 ,血清胆红素下降、肝脾回缩、血清ALT降低、尿CMV DNA定量减少 ,所有指标均差异显著 (P <0 0 1)。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儿应警惕CMV肝炎的发生 ,治疗中除应用特异抗病毒药物外应同时进行抗细菌、预防出血治疗。并加强母孕期监测及保健。更昔洛韦 5mg/kg每 12h用 1次静滴治疗 ,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