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是(92.7±3.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7.1±5.6)分(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是98.6%。结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马美芬  张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93-2094
目的观察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和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针灸、牵引、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同时积极护理配合颈椎康复操,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1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82例,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方便、便宜、有效等优点,适宜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余清云 《当代医学》2016,(1):156-157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干预组联合中医推拿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4±0.1)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2±0.5)分,椎间盘高度为(4.9±0.6)m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针刀疗法),对照组:66例(手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率44.6%,总有效率8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83例)和牵引对照组(37例),分别施以仰卧拔伸手法和颌枕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手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牵引对照组为91.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头痛和生活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前后椎间孔CT观察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都采用推拿治疗,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为84.64±3.2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2.52±8.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C2~C3、C3-C4与C4~C5的椎间孔面积明显变大,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CT对于椎间孔面积测量能有效评价颈椎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3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中医康复治疗)与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经过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3.33%与33.33%,反映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疗效明显,对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适应性、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1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证为血瘀气滞,肝肾亏虚,脉络闭阻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伸筋草汤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9例(治疗组);布洛芬片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对照组),分剐治疗1个疗程,随访1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机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83%,两组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布洛芬。伸筋草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非手术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组(高压氧加七叶皂甙钠组)、B组(高压氧组)及C组(七叶皂甙钠组)各30例。通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疗效标准和视觉模拟痛疼量表(VAS)进行评分观察。结果:A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分方面,A组患者的疼痛较B组及C组患者明显减轻,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患者疼痛比较则无差异性(P>0.05)。结论:高压氧加七叶皂甙钠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及有效的保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症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颈肩肢痛VAS评分、颈肩肢痛频度、颈肩肢痛持续时间、上肢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述主症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72.10±35.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6.12±2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下颈夹脊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2月就诊于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1例,按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刺"下颈夹脊穴"法治疗为主,对照组依据《针灸治疗学》第2版中颈椎病的取穴方法选穴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 两组Mc Gill疼痛询问表(MPQ)评分及目测类比定级(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MPQ:治疗组:(11.8±3.0)分比(0.8±0.1)分,对照组:(12.2±4.1)分比(4.3±2.5)分;VAS+PPI:治疗组:(10.6±2.5)分比(1.9±0.3)分,对照组:(10.4±1.7)分比(4.3±1.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葛根桂枝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颈椎前屈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芪葛根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可取得满意疗效,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地塞米松组)和B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组),在CT引导下行颈椎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别注射地塞米松和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4周及6个月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症状改善评分和优良率。结果在治疗后第6个月时A组VAS为(5.4±1.5),B组为(3.4±1.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评分A组为(2.6±0.5),B组为(1.4±0.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A组为71.1%(32/45例),B组为95.6%(43/45例),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颈部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青年患者疗效优于地塞米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3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予以运动、牵引加TDP照射、按摩及口服中药等综合治疗;物理治疗组予以牵引、TDP照射、按摩治疗;药物治疗组予以口服中药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治疗组疗效、1年复发率分别与物理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储红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206-120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理情绪的影响,为临床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 8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疗效、相关评分等情况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积分上,两组治疗末在颈痛程度、颈痛与睡眠、手臂放射症状、每日持续时间、携带物件、阅读和看电视、工作和家务、社交活动、驾驶上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积分上,两组治疗末VAS、 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P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痊愈率25%、总有效率77.5%,观察组痊愈率45%、总有效率9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改善穴位贴敷联合电针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减轻疼痛,增进疗效,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牵引、推拿牵引、针刺推拿牵引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1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推拿牵引治疗组(A组)、针刺牵引对照组(B组)、推拿牵引对照组(C组),每组47例。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牵引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重视针刺、推拿、牵引三者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纯西医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显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本疗法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发荣 《中国医药导报》2014,(3):105-107,1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疗法,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临床效果情况,并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1.04±0.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2±0.83)分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6例,显效108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57例,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饶振芳 《河北医学》2010,16(3):378-379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配合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甘露醇、地塞米松及川芎嗪针)治疗;两组疗程皆为2周,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6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药物治疗配合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眠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辅以安眠贴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2.6)分、(79.2±10.2)%、(62.5±5.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睡眠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7±2.4)分、(67.5±10.3)%、(51.2±4.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60.0%)和治疗总有效率(90.0%)均高于对照组(30.0%、77.5%),复发率(10.0%)低于对照组(2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安眠贴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失眠,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