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围绝经期焦虑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精力缺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展开对围绝经期焦虑症的中医病机研究,以期为围绝经期焦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围绝经期焦虑症西医及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围绝经期焦虑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新疆"阴虚内燥型"围绝经期焦虑症的病机、模型选择、防治方药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指出医家认为新疆女性围绝经期这一特殊阶段多表现一派阴虚内燥之证候,新疆围绝经期焦虑症发病与"西北燥证"具有一定相关性,并以"西北燥证"防治经验指导新疆围绝经期焦虑症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兰者  孙英莲  穆静 《河北中医》2009,31(5):700-701
围绝经期焦虑症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减而表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2006—06—2007—12,我们采用二仙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焦虑症38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从少阳、阳明论治围绝经期焦虑症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围绝经期女性病理生理特点,以"五七,阳明脉衰"及"少阳枢机"理论为基点展开探讨。结果:女子衰老始于阳明,病邪外传波及少阳,少阳气机郁滞,内生郁热可致焦虑,故从两经经脉循行、络属脏腑和病理生理特性论治,少阳枢机转利,阳明气血充足则疾病得解。结论:从少阳、阳明论治围绝经期焦虑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正>围绝经期焦虑症(perimenopausal anxiety disor-der,PAD)是女性从接近绝经开始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内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兴趣减退等,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1]。目前西医学认为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环境因素既是围绝经期焦虑症的诱发因素,同时也是其直接的致病因素[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防己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围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口服黛力新片,治疗组防己地黄汤加味联合黛力新片口服,疗程28 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1.4%;中医证侯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防己地黄汤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焦宁汤治疗围绝经期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治疗组40例予焦宁汤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均采用Kupperman Index(KI)评分评价主要症状,同时进行性激素相关指标测定[包括血清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K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_2均升高,FSH、LH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E_2高于对照组,FSH、L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宁汤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焦虑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病症特点,归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临床病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常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的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动物模型的量化评价奠定基础,进而形成病证相结合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近年来,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文章从雌激素、5-羟色胺、内啡肽假说等方面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有关机制进行述评,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从基因层面进一步阐释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90-1892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冲任二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文献,从冲任二脉的循行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现代研究、调理冲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冲任失调型的辨证太笼统,当有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机制,寻求防治措施,需要建立与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进一步为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该文通过主题词及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动物”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4个数据库检索,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及对应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共确定了673项研究,其中61项被纳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去势模型最为常见,免疫缺陷模型较为少用。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呈高发的态势。因此,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尤为重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采用论述与分析的形式,通过收集大量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而从这些文献资料中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分别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自由基代谢、血脂代谢、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并进一步对用中医药和单纯用西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的优势进行了简要比较,从而肯定了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波动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类症候群。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而中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方法灵活且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目前,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着手,从激素内分泌、免疫、细胞凋亡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自2000年以来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方法分别论述近年来对于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的研究及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综合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结论中医针刺治疗因方法灵活、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定义及发病机制目前暂无统一的共识。既往研究表明,针灸对高血压病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通过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针灸对该病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对未来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该疾病的作用机制及进行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社区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城镇和近郊社区人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相关方面知识的需求程度。方法:应用相关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程度;应用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表和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状态以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对其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中,在眩晕、疲乏、心悸等症状上,城镇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近郊人群;在皮肤蚁走感、记忆等症状方面,近郊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城镇人群。从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中,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方面,近郊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城镇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63.18%的城镇人群和69.43%的近郊人群希望有专业医师对自己进行围绝经期知识的介绍。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社区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相关服务和咨询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受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自由基和骨的新陈代谢、血脂改变的角度,总结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方法:检索了截止到2014年6月发表的临床和实验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的研究,检索数据库包括MEDLINE,EMBASE,CNKI,万方和重庆维普。结果: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安全的、有效的、科学的,疗效是显著的。结论:以前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后再开展研究时,应采用诸如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等高科技,也应开展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较多。围绝经期的自然生理变化使围绝经期妇女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其中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围绝经期抑郁症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医学干预,会加深其恐惧感和紧张感,进而精神症状出现或更严重,给围绝经期妇女带来一定痛苦。为了有效地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本院应用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故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处于围绝经期肾精不足、发作高血压时多合并焦虑症状的证候特点,得出肾虚肝郁为其主要的证候类型。结合临床,明确了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证高血压的辩证要点,确立了补肾填精、疏肝解郁为该型高血压的主要治法。通过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明·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适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常见的肾虚肝郁证候,为今后开展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