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疹是冬春季节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2000年以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为了降低麻疹发病率,2004~2006年顺义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在外来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工作中,优先补种麻疹疫苗。经过3年工作,2006年外来人口中麻疹发病呈现持续降低趋势,麻疹疫苗接种在控制麻疹发病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外来人口资料来源于北京市顺义区公安分局,麻疹疫苗接种资料来源于各接种单位上报麻疹接种数据。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和北京市麻疹监测系统。1.2麻疹及外来人口定义麻疹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  相似文献   

2.
宋蕊 《中国校医》2011,25(8):577+579-577,57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患者多为儿童,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普及,麻疹的发病率大大降低了。但是,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率又开始增加,而且发病年龄也由小孩  相似文献   

3.
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全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县人口,外来人口集聚的经济开发区发病率最高。3~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率占前两位的是农民工、散居儿童。发病成双峰型,<1岁和<15岁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1%。男女发病比例为1.56∶1。结论邹平县应以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建议调整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对外来务工人员需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徐州地区儿童麻疹疫情处理方案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6~2007年徐州地区的儿童麻疹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处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 与2004~2005年统计数据(年均发病率9.31/10万、7.35/10万)相比较,年均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率高的仍以8岁以下患儿为最高,但成年人发病率有所上升.结论 8岁以下儿童,其机体抵抗力和自然保护力弱,以及外来人口的流动影响总的发病率水平.因此,对新生儿加强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免疫和及时对外来人口疫情有效管理是控制麻疹疫情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0—2020北京市石景山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20年石景山区累计报告麻疹246例,平均发病率为3.76/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73.17%。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以及>20~40岁青壮年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报告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的占14.63%;病例发病前7~21天有就诊史的占45.53%。结论 石景山区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加强免疫规划人群的疫苗接种,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覆盖率,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是目前防控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越城区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近年来外来人口的不断涌人,本地易感人群的积累,呈现发病不稳定的趋势。为探讨符合本地的控制、消除麻疹对策,现对2003--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龙岗区2000~2004年麻疹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龙岗区发病率波动在20.48-49.80/10万之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40/10万,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0-7岁为麻疹的高发年龄;4-6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报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7.20%,元免疫史的占64.72%,免疫史不详者占28.09%;外来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97.31%。结论:该市应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其免疫覆盖率,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及干预作用以控制麻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20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几点经验教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从临床工作者的视点探讨深圳1998年的麻疹较大流行的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本院收治的208例麻疹的资料,分析比较4个年龄段中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患者的占有比、≤8月龄患儿的麻疹疫苗接种史和母亲麻疹史、〉8月龄患者中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史等。结论 (1)〉8月龄的外来人口107例中,未种麻疹疫苗者占79.4%;〉8月龄的本地人口72例中,未种麻疹疫苗者占41.7%;(2)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9.
皮世昌  李鸿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56-1157
目的研究大朗镇2003年麻疹流行特征,为本镇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本地人口、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率检验和相对危险度比较,分析两个人群流行特征。结果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麻疹发病率经标化后比较,显示外来人口患麻疹的相对危险度为5.27,且两者发病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来人口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其中外来青工、散居流动儿童更是高发,因此,重点加强对该人群的管理,采取以提高全人口麻疹免疫覆盖率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慈溪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对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7.9/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最多的乡镇外来人口也多,病例集中于3~4月份,常住人口发病以<8月龄和>20岁年龄组为主,而外来人口发病以1~7岁为主。结论常住人口发病呈现两极分化,外来人口发病主要由于MV接种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外来儿童预防接种率是降低该市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旭雯 《职业与健康》2010,26(20):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52/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本市人口以20岁以上成人病例为主,外来人口麻疹病例集中在8月龄~6周岁年龄组儿童,发病均以无免疫史为主。结论外来人口存在免疫空白是导致麻疹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杜绝免疫空白,是无锡市消除麻疹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沈阳地区127例住院婴儿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6年沈阳地区127例住院婴儿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更好地防治要儿麻疹.方法 对沈阳市传染病院2006年收治的127例住院婴儿麻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3-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的86.61%;②发病年龄主要为5~10月龄,占83.46%;③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为农村到城市务工者)子女发病率高,占64.57%;④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疹典型,为充血性斑丘疹,口腔麻疹黏膜斑明显可见.结论 本次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数增加,发病季节后移,临床症状典型,并发症多,以肺炎、喉炎、肝脏损伤、心肌损伤常见.建议提高基础免疫覆盖率、及时性以及接种质量;适当提前婴儿的初免年龄;对育龄妇女可适时进行麻疹疫苗复种.  相似文献   

13.
分析高密市历年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资料,以探讨麻疹发病与疫苗接种的关系。 将1951~1994年分为四个阶段,1951~1970年为麻疹疫苗接种前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1000.02/10万;1971~1978年为麻疹疫苗开始接种阶段,年平均发病率为270.40/10万;1979~1986年为计划免疫阶段,年平均发病率为25.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唐山市的麻疹发病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579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其中阳性442份,阴性137份,总的阳性率为76.3%。确诊病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占总数的67.5%;县区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市区和郊区,占总数的77.6%;发病高峰为4-5月份,发病人数占全年的66.2%。结论:应做好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158例成人麻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征、发病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2005年收治的158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成人麻疹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皮疹典型为充血性斑丘疹,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常常合并肝脏和心肌损伤,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和心肌炎为主。讨论成人麻疹发病率增加可能与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缺少麻疹疫苗(MV)的保护,早期麻疹暴露,人口流动性大,儿童广泛接种麻疹疫苗等因素相关。若能够对麻疹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并对易感者进行广泛的麻疹疫苗接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有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2006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西安市麻疹发病231例,年均发病率3.40/10万,新城、雁塔、长安3个区的流动人口发病高于本地人口;0-9岁为麻疹高发年龄,最小年龄70d,最大年龄49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55:1;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35.06%,39.83%;实验室诊断率86.08%,阳性率42.53%。结论西安市应以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初免和复种工作的同时,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并对大年龄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上海市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9~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4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2.69/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发病率呈现一年高一年低的趋势。病例集中在3~5月,多为无明确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者,本市人口以未及MV初免月龄儿童和≥20岁成人病例为主,远郊区发病率高于近郊区和市区,外来人口麻疹病例集中在<10岁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共报告麻疹爆发94起,涉及348例。本市人口爆发主要为成人,外来人口每年均有爆发,但爆发起数逐年下降,外来人口自办学校中麻疹爆发已基本得到控制。结论本市人口中成人发病增多,外来儿童中MV接种率低,存在免疫空白,是上海市消除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绍兴县2005年麻疹疫情回升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绍兴县2005年麻疹疫情高发的影响因素,探索防制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县200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县麻疹病例共计229例;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份,外来人口聚集的镇街是高发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发病率最高,在600/10万以上;16~35岁人群发病率高于8~15岁人群;麻疹疫苗病例值得关注。结论:麻疹疫情的回升与易感人群的积累有关,原发性免疫失败和免疫空白人群使得麻疹仍将保持一定的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德县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广德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广德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6/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3~5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9.87%(109/156),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有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趋势。结论加强麻疹监测和疫苗接种,能降低麻疹的发病率,达到最终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外来人口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和免疫预防措施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外来人口麻疹发病已成为上海市消除麻疹工作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外来人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季节高峰为3-5月,发病年龄以8月龄~9岁为多,有45%~68%的病例无免疫史,全市麻疹暴发点均为外来人口中的儿童、学生和民工.对外来人口采取常规的、应急的和春节前强化免疫接种措施的落实,已使1998年的发病减少49.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