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U Ying  徐雯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16-2418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79例,根据Child-Pugh评分分为3组,A级组21例。B级组29例。C级组29例,另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组。Child-PughA、B、C级肝硬化患者再根据其入院症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ELISA法测定血清IGF-1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方法测定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A、B、C级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A、B、C级组间比较IGF-1水平亦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Child-PughA、B、C级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院者与非出血组IGF-1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IGF-1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IGF-1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但是不能作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及铁蛋白三者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明确三者对肝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128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67例,酒精性肝硬化48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3例;128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情况:A级45例,B级49例,C级3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联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FP及铁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Child-Pugh分级由A级提高至C级,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FP及铁蛋白亦逐渐上升,并且与Child-Pugh分级成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FP及铁蛋白与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对客观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肝硬化不同临床阶段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不同临床期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A级12例,B级23例,C级17例)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检测52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空腹胰岛素为(10.59±3.83)mU/L,空腹血糖为(7.26±0.5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IRS)为(3.35±0.1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38±2.11)mU/L、(5.09±0.56)mmol/L、(1.37±0.13)(均P<0.05);肝功能分级Child C级组IRS为(5.15±0.39),明显高于Child B级组(3.38±0.21)和Child A级组(2.61±0.15)(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测定IRS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血清胱抑素C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其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ys C/Alb)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1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根据血清Cys C水平分为高Cys C组与正常Cys C组,按Child-Pugh标准进行肝功能评分及分级,分析2组Cys C水平、Cys C/Alb与Child-Pugh分值和分级的相关性,对Cys C/Alb与Child-Pugh分值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49例血清Cys C水平升高,62例血清Cys C水平正常;高Cys C组Child A级16例、B级13例和C级20例,Cys C值、Cys C/Alb比值与Child-Pugh分值和分级均呈正相关;正常Cys C组Child A级37例、B级23例和C级2例,Child-Pugh分值和分级与Cys C值无相关性,与Cys C/Alb呈正相关。2组Cys C/Alb比值与Child-Pugh分值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结论:高血清Cys C的肝硬化患者Cys C值或Cys C/Alb比值可较好评价其肝功能情况,反应肝硬化程度,Cys C/Alb比值与肝功能相关性的密切程度优于Cys C值,可作为血清Cys C水平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其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ys C/Alb)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1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根据血清Cys C水平分为高Cys C组与正常Cys C组,按Child-Pugh标准进行肝功能评分及分级,分析2组Cys C水平、Cys C/Alb与Child-Pugh分值和分级的相关性,对Cys C/Alb与Child-Pugh分值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49例血清Cys C水平升高,62例血清Cys C水平正常;高Cys C组Child A级16例、B级13例和C级20例,Cys C值、Cys C/Alb比值与Child-Pugh分值和分级均呈正相关;正常Cys C组Child A级37例、B级23例和C级2例,Child-Pugh分值和分级与Cys C值无相关性,与Cys C/Alb呈正相关.2组Cys C/Alb比值与Child-Pugh分值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结论:高血清Cys C的肝硬化患者Cys C值或Cys C/AIb比值可较好评价其肝功能情况,反应肝硬化程度,Cys C/Alb比值与肝功能相关性的密切程度优于Cys C值,可作为血清Cys C水平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活性和正常人血浆胆碱酯酶活性以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并按Child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CHE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A组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HE活性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活性与肝脏的损害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型肝病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各30例,另选取无脏器功能疾患、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应用酶法和放免法测定各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并评价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与C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血糖为分别(8.35±0.87)、(8.74±1.15)mmoL·L-1,胰岛素分别为(13.06±1.56)、(13.33±1.18)μU·L-1,C肽分别为(5.16±2.07)、(4.85±1.62)μg·L-1,均分别高于健康体检者的(5.41±0.73)mmoL·L-1、(6.82±1.35)μU·L-1、(2.06±1.39)μg·L-1(P<0.05);而急慢性病毒性乙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肝癌患者C肽水平的临界参考值分别为4.98μg·L-1和4.81μg·L-1。结论糖代谢与肝炎病程和肝损程度有关。C肽释放试验在鉴别肝源性糖尿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肝硬化程度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元坤  段长利 《临床荟萃》1993,8(13):614-615
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1年10月共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治疗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系急诊科及内科住院患者。符合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7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功能评价采用ChildPugh分类,A级18例,B级8例,C级2例。年龄16~82岁。男21例,女7例,出血程度分级,轻度10  相似文献   

9.
姚敏 《临床医学》2005,25(10):9-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CHB和4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MMP-2,并与30例健康献血员比较。结果CHB中度、CHB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MMP-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C级>肝硬化B级>肝硬化A级>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0.05,0.05,0.05,0.01,0.01)。结论血清M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过程中明显升高,可做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FⅡ∶C)与抗凝血酶活性(A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 - pugh分级A级22例(A组) ,B级47例(B组) ,C级23例(C组) ;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FⅡ∶C、发色底物法测定AT∶A。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FⅡ∶C、AT∶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 ,并随病情的加重降低越甚。92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与AT∶A相关系数为0.63(P<0.01) ,具有中度相关性。结论FⅡ∶C、AT∶A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检测FⅡ∶C和AT∶A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1年2月至1992年3月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Hualuronic Acid,HA)的检测,旨在探明HA与肝硬化、肝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对照组 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64岁,均为健康体检者。 1.1.2 病例组 35例均为住院患者,肝炎后肝硬化25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49.6岁(25~68岁),按Chilld氏分级法,A级9例,B级9例,C级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肝硬化与正常人之间的对照,了解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的胃电图表现;同时探讨益生菌对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作用.方法 对45例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行体表胃电图检查,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同时给45例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双歧杆菌”治疗3周,观察胃电图变化,以期证明肠内环境对肝硬化患者的胃肠动力是有影响的.结果 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餐前、餐后主频降低,餐后、餐前主功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予“双歧杆菌”治疗3周后,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餐前、餐后主频和主功率均有所提升,与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的胃电图表现存在明显异常,益生菌对肝硬化胃动力紊乱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AS法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l、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Child A级组和B级组,Child B级组高于Child A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丙氨酸转氨酶无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硬化严重程度,可为临床诊治、评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97例肝硬化主要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南晖 《临床荟萃》2003,18(16):924-925
为了探讨贵阳地区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我们对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入住我院的 97例肝硬化患者主要并发症及诱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7例肝硬化患者 ,男性 6 9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3~ 71岁 ,平均年龄 4 6 .5岁。其中肝炎肝硬化 84例 ,酒精性肝硬化 1 0例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2例 ,隐原性肝硬化 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 2 0 0 0年 9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1 ] 。肝功能分级 :按Child分级法[2 ] A级 2 6例 ,B级 4 9例 ,C级 2 2例。1 .2 临床表现  97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科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03/2007—07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35~69(SF均47.5)岁。均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并除外其他肝炎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等。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其中Child—PughA级7例,B级19例,C级13例;对照组35例,其中Child—PughA级6例,B级17例,C级1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病毒复制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16项检测指标与Child-Pugh分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16项出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了解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及纤溶的功能,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各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PLT、PCT、MPV、PDW)及12项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及Ⅱ、Ⅴ、Ⅶ、Ⅷ、Ⅸ、Ⅹ、Ⅺ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1)血小板4项参数中,肝硬化各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均下降,MPV、PDW均升高,且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APTT、TT、D-二聚体中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升高,而FIB均明显下降,其中PT、FIB、D-二聚体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TT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Ⅱ、Ⅴ、Ⅶ、Ⅸ、Ⅹ、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Ⅴ、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Ⅷ因子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出凝血、纤溶机制异常,且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7.
血清CA125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住院患者64例,根据Child-pugh积分法分为A级12例,B级23例,C级29例,设正常对照组35例,均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结果以血清CA125>35U/L为阳性,64例肝硬化患者中57例阳性,其血清CA1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CA125明显下降,P<0.05。Child-pugh分级中,B级较A级及C级较B级血清CA125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A级及B级血清CA125显著下降,P<0.05,C级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多升高,其水平可作为评判肝功能损害程度、肝硬化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技术,测定12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0例、B级45例、C级37例)及109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WBC)总数和MOV、MOC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WBC和MOC明显降低(P<0.01),MOV、MOV-SD及MOC-SD明显增大(P<0.01).与Child-Pugh A级比较,Child-Pugh B 级和C级的MOV、MOV-SD、MOC-SD均明显增大,MOC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ild-Pugh B级和C级间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肝硬化过程中MOV及MOC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MOV及MOC的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在慢性肝炎及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慢性肝炎60例及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2例,C级17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PLT进行检测,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的PLT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肝硬化进程PLT减少更显著,与A级相比,B、C级的PLT更有显著变化(P<0.01和P<0.001).结论 外周PLT对评估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16项出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了解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及纤溶的功能,并分析这些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患者60例,按Child-Pugh分级,A、B、C各2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PLT、PCT、MPV、PDW)及12项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及Ⅱ、Ⅴ、Ⅶ、Ⅷ、Ⅸ、Ⅹ、Ⅺ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 (1)血小板4项参数中,肝硬化各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均下降,MPV、PDW均升高,且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PLT、PC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2)PT、APTT、TT、D-二聚体中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升高,而FIB均明显下降,其中PT、FIB、D-二聚体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TT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Ⅱ、Ⅴ、Ⅶ、Ⅸ、Ⅹ、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明显下降,其中Ⅱ、Ⅶ、Ⅸ、Ⅹ因子的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Ⅴ、Ⅺ因子的活性,肝硬化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Ⅷ因子活性,肝硬化各级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A级与B级、B级与C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出凝血、纤溶机制异常,且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