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短暂性视觉障碍(TVD)是南于动脉狭窄或栓塞、偏头痛等使眼部血流量降低、视网膜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矇和视网膜短暂性缺血发作(TIA),以预防病因和对症治疗为主。作者将TVD的有关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导致完全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所致的偏瘫,讲话困难,意识模糊,一过性晕厥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的跌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指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导致的相应区域一过性局灶性脑.  相似文献   

4.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主要为脑动脉硬化所致,发病年龄多是中、老年。青少年及儿童TIA尚未专题报告。本文报告了一组8例年龄在20岁以下的TIA。作者结合临床发现、常规及生化、脑血管造影等各项检查证实为脑脉炎,并对TIA的诊断、发病机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本组TIA为钩端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及发病前一过性缺血发作(TIA)发作是否对后继的腔梗具有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收集发病的相关因素,并分为三组:A组:发病前无TIA发作;B组:发病前一周内有TIA发作;C组:发病前一周以上有TIA发作。入院后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一个月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在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及TIA的比例较高,梗死前一周内有TIA发作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好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是危险因素,TIA是预报因素,发病前一周的TIA对后继腔隙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公众的头号杀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在我国存在着"知晓率低,发病率高,漏诊率高,治疗率低"的"双高""双低"现象,疾病现状不容乐观.纵观TIA定义的演变,对TIA的认识已由关注TIA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转变到关注TIA引起组织学损害过程.与传统TIA的定义(1965年)比较,Albers(2002年)的定义强调了症状持续时间,多数TIA局限在1 h之内,并且增加了影像学是否有脑梗死的证据,2009年6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在杂志上发表新的卒中指南,完全取消了TIA定义中的对症状持续时间的限制,由此将对TIA的诊断从单纯的临床时间概念引入到一过性缺血症状很可能造成永久性组织学损害上.临床医师对TIA应有新的认识,它并非是完全良性生病灶,必须摒弃TIA是一个良性过程需等待病情自行好转的错误认识,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1].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表现,探索TIA治疗方法。方法:根据18例TIA发作时间不同行MR T2WI和DWI检测进行比较分析。针对16例DWI显示与体征相一致病灶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在18例TIA患者中,15例常规MR T2WI上表现无改变,而DWI均可见发生异常信号。1例在DWI上未显示异常信号,1例发作性缺血症状与DWI异常信号分布区不一致,1例T2WI上见部分大脑半球皮层稍高信号,而DWI可见大片高信号。17例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均明显改善(临床判定大多数采用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扬州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溶栓治疗后次日、6天后再次TIA发作2例。随访2—24个月,未见发生脑梗死者。结论:多数TIA患者呈现一过性症状脑梗死,应尽早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的争议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光 《疑难病杂志》2006,5(6):465-466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传统定义与争议1951年美国神经病学家Fisher首次将“暂时出现的神经定位体征”命名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965年第4次普林斯顿会议上定义TIA为:大脑局灶性或区域性缺血产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在24h内症状完全消失[2],被称为TIA的24h定义,1975年美国脑血管病分类中采用该定义,因此24h定义逐渐被推广,1986年起我国也基本采用该定义:反复发作的脑局部血流一过性减少,使相应灌流区出现短暂的神经缺失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病急,持续时间短,一般持续5~30min,最多不超过24h,多无意识障碍,不遗留后遗症。1995…  相似文献   

9.
贯彻循证医学的原则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全身性疾病全球性重负世纪的挑战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重要器官的动脉血管,导致组织缺血和坏死,产生致残或致死的后果(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TIA)/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间歇跛行).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临床关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动脉狭窄基础上血压波动使远端血管一过性供血不足,多发生在血压明显下降时或房颤,大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栓子脱落阻塞远端血管时等,TIA是一种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尽管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很快,但在病理学上它已经对脑组织造成缺血.  相似文献   

11.
降纤酶治疗一过性脑缺血发作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脑梗死发生前的一段时间患者有时出现TIA发作 ,因此做好TIA治疗可缓解或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我们对 6 0例TIA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 ,比较降纤酶和常规治疗对TIA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 (观察组 )及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观察组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4 5~ 70岁 ,平均 6 8岁。对照组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4 8~ 6 8岁 ,…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导致完全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所致的偏瘫,讲话困难,意识模糊,一过性晕厥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的跌倒发作,眩晕,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复视,视野缺失,短暂遗忘等。在临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及改善脑循环药物。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6月,共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32例,观察应用西比灵胶囊、葛根素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魏养慧 《医学综述》2005,11(5):478-47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尽管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很快 ,但在病理学上它已对脑组织造成缺血、缺氧的损伤 ,只是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若缺血、缺氧的持续时间长而不可逆 ,就形成脑梗死。为探讨TIA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 ,选择 5 0~ 70岁TIA发作患者  相似文献   

14.
贾绍华 《中外医疗》2009,28(30):188-18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病变,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脑缺血研究的深入,传统定义将临床症状持续24h,标准扩大了TIA的诊断范围,将有一部分脑梗死误诊为TIA,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根据TIA定义的新观点,对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和开始治疗,TIA和脑梗死都是脑缺血的严重状态,须积极干预和治疗。本文综述了TIA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以及TIA发作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美国坦帕消息:一项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大规模研究证实,此药对高危病人有某种益处。英国一项包括2500名病人的一过性脑局部缺血发作(TIA)的阿司匹林试验证实了以前一些小规模研究不明确的结论:(1)对预防TIA后或不严重卒中后发生的其他非致死性血管意外,阿司匹林的疗效比其在减少严重致残性或致死性继发意外的危险性的疗效更显著;(2)虽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它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每次犯病的时间持续不久,通常是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等,最长不超过24小时.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据统计TIA发病7d内脑梗塞的发生率为8%-10.55[1] ,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塞,而威胁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恢复,不超过24 h。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TIA的诊断目前尚无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有:(1)微栓子学说;(2)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3)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4)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TIA。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一次TIA后1个月内发生卒中约40~8%,1年内约12%~13%,5年内则达24%~29%。TIA患者发生卒中在第1年内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  相似文献   

19.
尼莫通治疗TIA发作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995年 7月至 1997年 2月用尼莫通治疗 TIA(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发作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病例选择 :78例临床患者中男 4 6例 ,女 32例 ,年龄 50~ 72岁 ,病史 1天至 2月 ,有脑血管病史者15例 ,78例均符合 TIA (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发作诊断标准 :1突发言语障碍及运动、感觉障碍或眩晕发作 ;2发作几分钟至几小时 ;2 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 ,不遗留任何神经体征 ;3反复发作。治疗方法 :78例患者均予以一般对症处理及常规处理 ,如吸氧、口服阿斯匹林、维生素 E等。将 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38例。对照…  相似文献   

20.
林峰  薛俊玲 《新疆医学》2007,37(3):66-67
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其病因有微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颈部动脉受压、脑血管痉挛等学说。早在1914年Hunt氏提出“脑性间歇性跛行”为颈内动脉疾病的一个症状。直到1950年Denny Brown氏认为这种发作,可由魏利氏环缺血发作引起,并在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动力学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