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文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正常人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的对比分析.方法采用美国麦迪根公司2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双侧胭动脉,足背动脉.结果显示双侧胴动脉及左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人慢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右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正常相比尚未达显著水平P>0.05.双侧胴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较正常人增高,血管阻力较正常人增高P<0.05.结论定期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进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检查,尽早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预防和治疗下肢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2.
舒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
目的 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有.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4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下肢动脉.结果 84例糖尿病患者中69例有下肢动脉病变,管壁斑块形成,管腔不规则狭窄,峰值流速减低,(P<0.05),尤其是足背动脉显著.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并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提供诊治信息,亦可将无症状动脉硬化检出和预报. 相似文献
3.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坏疽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弥可保对2型糖尿病坏疽下肢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在治疗糖尿病基础上(降血糖、血脂、血压及应用阿司匹林)加用弥可保治疗;对照组(90例)仅用糖尿病基础治疗60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5%,显效率为1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显效率为46%,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弥可保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但至今所有的方法均不能起到较明显的效果。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 ,因而理想的方法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 ,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 ,给缺血脑组织及时供血。正因为如此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 ,国内外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1] ,及早使用溶栓疗法可以使血管再通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本文主要以超早期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治疗进行综述如下。1 治疗时间窗的判定及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01—2015-01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均经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1例,超早期(6h)治疗,对照组41例,在6~24h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率34.15%,总有效率78.05%,血管再通率51.22%,出血转化率29.27%;观察组显效率51.22%,总有效率90.24%,血管再通率82.93%,出血转化率9.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和Fib、ADL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h、1周、2周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2h、24h、1周、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降低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及早使用溶栓疗法可以使血管再通,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和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1].本文主要对超早期脑梗死的动脉内溶栓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分析尤瑞克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1∶1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14d,随访3m.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3m,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m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尤瑞克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3m BI评分较14d时均有所改善,但尤瑞克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伟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评分(7.2±2.2)较对照组(14.4±2.4)优;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满意率为95.5%,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方法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探索急性期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的氧化应激程度。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50例(ACI糖尿病组),无糖尿病者47例(ACI无糖尿病组)。观察入选ACI患者发病48 h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炎性因子(IL-1、IL-6、TNF-α)和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发病48 h ACI糖尿病组血清8-OHdG(0.73±0.38)ng·m L~(-1)和MDA(4.32±1.93)nmol·m L~(-1),较ACI无糖尿病组血清8-OHdG(0.51±0.31)ng·m L~(-1)和MDA(3.21±1.16)nmol·m L~(-1)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2和P=0.001)。SOD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4±18.16)U·m L~(-1) vs(134.89±19.17)U·m L~(-1)]。IL-1、IL-6、TNF-α在ACI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结论 ACI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清除自由基及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组与高危组(脑梗死高危因素)CR发生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68例、高危组59例、脑梗死组121例,采用光比浊法分别测定入组(氯吡格雷75 mg/d)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服药2周后,出现CR者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检测其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非CR的脑梗死患者维持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6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
结果 服药前,脑梗死组[(65.75±13.11)%]分别与健康对照组[(50.49±12.42)%]、高危组[(56.71±11.33)%]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显著性(t =4.534,P =0.000;t =7.829,P =0.000);服药2周后,高危组CR发生率为13.6%(8例),脑梗死组的发生率为29.75%(36例),且两组患者发生CR的患者中患糖尿病比例均较高(分别为50%和41.67%);换用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70%CR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服药3个月后脑梗死组未见新CR;服药6个月后脑梗死组新发CR者15例(17.65%)。
结论 脑梗死组CR发生率较高,CR在脑梗死患者中可能存在时相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人血白蛋白在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之后酌情间断应用;对照组36例,仅在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时加用人血白蛋白。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显著,且能降低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脂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的TG、LDL-C和apoB较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显著升高,而HLD-C和apoA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对患者的血脂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促使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While a delay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t the site of a ventricular catheter has occasionally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 delayed hemorrhage caused by venous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case, a 68-year-old woman underwent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through a frontal burr hole, and developed a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of venous infarction on the second postoperative day. This massive venous infarction was caused by bipolar coagulation and occlusion of a large paramedian cortical vein in association with atresia of the rostral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us,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venous infarction, technical precautions to avoid damaging surface vessels in a burr hole are required under loupe magnification in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相似文献
17.
252例脑梗塞病人中19例CT扫描显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变化,将其与19例无LA的脑梗塞病人做对照研究。结果发现LA在脑梗塞病人中占7.54%(19/252),高血压病是脑梗塞病人发生L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LA的CT特征为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呈现对称或非对称性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如月晕或扫帚状,尤以侧脑室前角周围的白质最易受累。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测定了69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1的变化,并与23例脑出血和2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24h内血清sELAM-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测定了69 例脑梗死患者血清sELAM-1的变化,并与23 例脑出血和20 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24 h 内血清sELAM-1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P< 0.01)。血清sELAM-1 水平在24h 至14 天(d)呈下降趋势。大梗死灶组血清sELAM-1 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组。脑梗死后并发感染者血清sELAM-1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sELAM-1 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ELAM-1 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