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全组共收集(2007年6月~2009年6月)43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65~79岁,平均73岁,均为机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均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术前出现心源性休克9例,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急诊行CABG术;CABG术中心脏复跳后撤体外循环困难行IABP辅助循环13例,CABG术后出现心脏泵衰竭行IABP辅助21例,均在术后6小时内放置.本组1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均狭窄≥70%)急诊行CABG术;7例出现室颤行电击除颤,心肺复苏,CABG术前、术中、术后各2例;本组均采用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阻断时间为55~139分钟,平均80.15分钟.其中5例自动复跳,其余38例均需电击(20瓦秒)1~8次,平均3.1次.人工血管桥为2~4支,平均3.33支.二次开胸探查止血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经验和体会。临床资料 :32例病人中男 2 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 4± 3)岁。近期内急性心肌梗死 3例 (占 9.4% ) ,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 (占 6 .3% ) ,不稳定心绞痛2 0例 (占 6 2 .5 % ) ,2例术前曾行PTCA介入治疗 (占 6 .3% )。搭桥 1~ 5 (平均 3.47)支。合并左室壁瘤切除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各 1例。平均气管拔管时间 (17± 3.5 )小时 ,4例重新二次气管插管 ,1例再发心绞痛 ,1例二次开胸止血 ,1例死亡 ,病死率为 3.12 %。结论 :选择合适病人 ,充分术前准备 ,维护良好心功能 ,加强呼吸道管理 ,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并发症是保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已经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我科自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实施冠状动脉腔内支架安置术 2 6 4例 ,效果满意 ,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冠心病病人 2 6 4例 ,男 16 6例 ,女 98例 ;年龄 32~77岁 ,平均 (5 2 .0± 6 .8)岁。冠心病心绞痛 17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6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 18例。出现并发症 11例 ,其中穿刺部位血肿 4例 ,低血压 5例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患者(2 4个支架 )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平均 (7.3± 5 .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节段管腔内径减小≥ 5 0 % ) ,各例均有心绞痛症状。以标准方法行PTCA治疗。结果  2 4个支架中 ,完全阻塞 6个 ,不完全阻塞 18个。PT CA总成功率为 95 .8% ,冠状动脉最小内径由术前 (0 .5 9± 0 .46 )mm增至术后 (2 .2 9± 0 .33)mm(P <0 .0 0 1) ;狭窄程度由术前 (79± 15 ) %降至术后 (17± 4) % (P <0 .0 0 1)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4.6± 3.1)个月 ,16例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用PTCA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梁月新 《微创医学》2006,25(3):473-474
我院近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OB)清除气管插管内痰痂35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经口气管插管病人35例,在FOB明视下判断为气管内大量痰痂形成,均符合应用FOB检查的适应证,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9~96岁,平均62岁.本组均为气管插管患者,其中3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好转已停用呼吸机2d以上等待拔管患者;32例为机械通气患者,诊断为COPD 12例,心脏术后3例,肺切术后13例,其它4例.应用FOB清除气管插管内痰痂1~5次,共87次.术前注意备好抢救药物和器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11例冠心病的经验 ,探讨其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 .[方法 ]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6岁 .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 5例(4 5 % ) ,合并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中度 )者 1例 .2例 (18% )曾在术前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 (或 )支架置入术 .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行 .1例同期做了二尖瓣置换术 .[结果 ]1例在术后第 2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例在术后第 9天发生脑血管并发症 .出院时除 1例外其余病例的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结论 ]认识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人群的特殊性 ,熟练掌握冠状动脉手术的外科技术 ,合理选择适应症 ,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对4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的患者行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均无气管内插管,所有病人在手术前晚行硬膜外置管。结果:行主动脉瓣替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冠状动脉搭桥9支(2支桥3例,3支桥1例)。无手术死亡或术中转为全身麻醉病例,术后在外科监护室和病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6±8.4)h和(3.5±2.3)d。结论:本组的早期经验提示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心脏瓣膜替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避免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从而避免了全身麻醉对身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应用于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患者均为 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 ,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 ;搭桥数目 2~ 5(3.4± 0 .95 )根。使用一侧乳内动脉 36例 ,桡动脉 2 7例 ,双侧乳内动脉 8例 ,胃网膜右动脉 2例。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 9h (6 .5± 2 .5 )h ,ICU监护时间 5~ 16h (9.5± 3.5 )h。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脑卒中。随访 3个月~ 2年 ,平均随访 11个月 ,均无胸痛发作 ,复查ECG无ST -T段改变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 ,术后临床效果好 ,并将提高移植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本文调查了影响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实施的相关因素 ,并进行了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行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病人 16 0例 ,男 12 0例 ,女 4 0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 5 2岁。临床诊断为心绞痛 96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 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示 1支病变 84例 ,2支病变 5 2例 ,3支病变 2 4例。实施PTCA及内支架安置术 10 0例 ,男84例 ,女 16例 ;年龄 32~ 71岁 ,平均 5 1岁。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间,对26例冠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20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6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术中搭桥1~5根,平均(3.3±0.6)根.采用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搭桥术,其中2例桡动脉搭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平均时间为(11.5±6.8)小时,其中6例早期拔管.结果死亡1例(占3.8%),术后并发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反复发作房颤1例,再发心绞痛1例,25例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均消失.结论合适的手术适应证,乳内动脉桥的应用,术后良好的心功能维护,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在条件成熟时,可有选择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