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18例系统性硬皮病进行临床分析,并就手部病变、皮肤色素异常及粘膜损害略加讨论,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静滴,有助于缓解肢端病变和改善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2.
60例系统性硬皮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硬皮病又称进行性系统硬化症,是一种以皮肤及各内脏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一般分为胶端型及弥漫型两型。现将我院1刃6年至lop年0例系统性硬皮病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病例选自1967-1997年的住院病人60例。男14例,女46例,男女之比为l:33;年龄最小10岁,最大62例,其中对一50岁引例(80%);病程:最短1月,最长16年,平均3.2年;肢端型壮例,弥漫型18例,两者之比为23:1;发病诱因:上呼吸道感染12例,外伤1例,妊娠1例,余46例诱因不明。1.2临床表现1)前驱症状:发热11例(183%),其中…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硬皮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70~1978年间35例系统性硬皮病进行了临床分析,并讨论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本组病例的生存率较高,观察期中仅1例死亡。  相似文献   

4.
苏家光 《广西医学》2001,23(2):323-324
系统性硬皮病是累及皮肤及内脏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血管病变及炎症性改变 ( 1) ,临床分为弥漫型和肢端型。现将我院 1 995~2 0 0 0年收治的 1 80例系统性硬皮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本组女 79例 ,男 1 0 1例。男∶女为 1 .2∶ 1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65岁 ,其中 1 0~ 2 0岁 3例 ,2 1~30岁 1 5例 ,31~ 40岁 33例 ,41~ 50岁 96例 ,51~60岁 2 5例 ,61~ 70岁 8例。平均年龄 45.2岁。病程最短 1 5天 ,最长 2 0年 ,平均 1 5年。肢端型 61例 ,弥漫型 1 1 9例 ,二者之比为 1∶ 1 .9。1 .2 临床症状 :有雷诺氏现…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硬皮病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既往收住院的19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伴有关节痛47.4%,食道症状76.9%。肺部损害55.6%,心脏损害53.3%,肾损害33.3%;发现有5例弥漫性硬皮病发病始于四肢,提示一部分弥漫性硬皮病是由肢端硬皮病演变而来,治疗上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具雷诺氏现象,继以硬化和萎缩性质的改变,并伴有系统性内脏损害的一种结缔组织变化的疾病。在皮肤和内脏器官中常合并广泛分布血管炎的变化。现以我们自73年以来所收治的11例系统性硬皮病作一肤浅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硬皮病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硬皮病是累及皮肤和内脏的免疫复合物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血管病变及炎症性改变。临床常分为肢端硬皮病和弥漫性硬皮病两型。本文就我院1954年4月至83年5月所收治的57例系统性硬皮病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的6例系统性硬皮病。此6例中2例为弥漫型,4例为肢端型。局限性皮损每例1~6片,呈斑状,界限明显,分布于头面、胸、腹、背、臀、上肢等处。3例之局限皮损出现先于雷诺氏现象及系统性皮肤硬化,2例后于雷诺氏现象(其中1例先于系统性皮损),1例与系统性皮损同时出现。根据本组6例中3例之局限性皮损出现并非先于系  相似文献   

9.
硬皮病是一种胶原性疾病,本病较典型,现报告如下: 患者贾××,女,60岁,泾阳县人,农民,该患者因皮肷发紧发僵3年,吞咽困难6个月伴恶心呕吐,身体日渐消瘦。于83年9月9日入院,住内科治疗,住院号88671。体格检查,患者体形消瘦,面无表情、全身皮肤发紧光滑不易捏起,两眉部分脱落,面肌活动受限,鼻变尖,口缩小,眼脸不能完全闭合,头发分部不均,头顶部头发脱落,双下肢皮肤呈棕色,四肢及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硬皮病是以弥漫性皮肤及其它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的疾病。小儿系统性硬皮病极为少见,国内自樊钟孟于1964年报告1例儿童病例以来,迄今才报告5例,我们遇见1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6岁。因关节肿痛4年半,皮肤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并讨论了2例系统性硬皮病。例一男性,58岁,于1968年8月因腹泻入院,继而发现心脏扩大,心脏杂音,颜面浮肿,两肩、膝、髋关节酸痛,伸展受限,张口困难,康华氏反应阳性。例二女性,22岁,1979年10月入院,因发热起病,继而关节痛、皮肤改变、吞咽困难、肌肉萎缩、头昏头痛、脑脊液蛋白增高。以上2例均经皮肤活检证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硬皮病系一结缔组织病。由于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各脏器,尤其是皮肤、血管、滑膜等,故当结缔组织受自体免疫反应影响时,临床上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现将我院遇到的2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例1:余××,男性,58岁,住院号51004,1964年8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63年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硬皮病32例临床表现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性硬皮病 (SSc)是一种累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 ,预后较差。现就我院收治的 32例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 1982年 3月~ 1999年 6月住院患者 32例 ,均符合1988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1] ,32例均为女性 ,年龄 18~ 6 2岁 ,平均(36 8± 11 6 )岁 ,病程 3个月~ 39年 ,平均 0 3~ 5 8年。死亡 12例。1 2 对SSc患者各器官损害情况及死因进行分析。2 结果2 1 器官损害情况 :多数病例同时合并2种或 2种以上器官损害。2 1 1 骨关节损害 :2 3例 (71 88% )患者表现为雷诺现象 ,手指关节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硬皮病致阳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8年我们共收治系统性硬皮病致阳萎2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农村14例,城镇8例。发病前有外伤史1例,住院治疗13例,门诊9例。年龄28~38岁15例,病程半年4例,半年至2年12例,3年以上6例。皮损及阳萎情况:22例中均有雷诺现象,皮损变化均存在[1]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其中水肿期22例,硬化期20例,萎缩期16例。全部病例初发首先四肢关节肿痛,手足肿、颜面肿,继而四肢末端麻木逐渐发生皮肤变硬。面部皮损渐紧张变硬,皮损渐波及躯干,22例中表现有指端变细、强直,握拳困难20例,面部皮肤坚实发亮,皮纹消失呈假…  相似文献   

15.
我院收治系统性硬皮病2例,采用青霉胺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女,29岁,已婚,颜面、四肢、皮肤逐渐变硬5年余.持续发热70余天,于1985年3月11日入院。患者身体一向健康,生育一女周岁,双亲非近亲配。体检:T39.8℃,P102次/分,BP16/9.3KPa,慢性病容,面容刻板,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张口仅1.5cm,心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3岁.因心前区绞榨样疼痛一天,于1991年3月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中午进食时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前区绞榨样疼痛,大汗淋漓,头昏呕吐,坐立不安,随即意识丧失约2~3分钟.既往于1989年因双手指关节疼痛,发僵,三个月后出现全身皮肤发冷变硬,诊断:硬皮病。查体:P92次/min,BP14/9kPa,意识清,头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皮肤发硬颜色变浅。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S_1减弱,可闻及2/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双手指活动受限,左手大部分末端有坏疽。入院当天CPK409U/L、LDH827U/L、GOT200U/L。入院三天后CPK156U/L、LDH454U/L、GOT100U/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硬皮病又名系统性进行性硬化症(Sys-temic Progresive Sclerosis),是一种结缔组织的全身性疾病。常危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而受到医学家们的重视。本病至今尚未有良好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作者自1980年以来开始注意搜集有关资料和摸索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到1985年12月,共收治了系统性硬皮病20例,其中1例未继续治疗、另1例诊断依据不足者外,计18例;取得了初步满意的效果。特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一)一般资料男性2例,女性16例,年龄13~55岁;病程一年以内5例,1~3年9例,3~8年4例。本组病例均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并根据需要  相似文献   

18.
患者周某,女,29岁,G_5P_0。因孕34~(+4)周、下腹部不规则胀感一天、阴道少量白色分泌物于1989年11月入院。入院检查:面部表情尚可,皮肤色素稍深质偏硬,表面光滑;口裂变窄稍扩张,口唇周围可见少数放射沟纹;手指指端变细、表皮粗糙、色素沉着。Bp15/9kPa,心率84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产科检查:宫底脐上4指,子宫轮廓清晰,胎心音144次/分,先露头,已入盆。阴道内诊:宫颈部分消失,宫口通过1指,骨盆内测阴性,分泌物少、白色,羊水结晶阴性。入院后经保胎治疗无效,于1989年11月23日早产一男婴,体重2.1 kg,阿氏评分9分。产后患者一  相似文献   

19.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全身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提高基层医院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88年至1993年收治曾被误诊的SLE1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制订的SLE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18例中,女17例,男1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8.6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早期明确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颁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测方法:免疫胶体金检测抗双链DNA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18例患者首次诊断均为其他疾病,其中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占比例最多,22.2%;首发症状以关节疼痛为最多,占38.9%。病程最长6年,最短6个月。结论迁延病程长是导致误诊SLE的主要原因,提示对特殊少见、症状反复发作的疾病,要及时做免疫学检查,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