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40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按发病到施行手术时间分为4组:72h内为A组(262例),72h ~ 96h为B组(28例),96h ~1周为C组(72例),1周~2周为D组(40例);通过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中转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最佳手术时机.统计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分析、Pearson Chi-Square检验或连续校正或Fisher确切概率.结果 成功施行LC340例,中转开腹62例;发生并发症20例.A、B、C、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2±10.3)、(44.1 ±11.7)、(75.4±12.4)、(112±11.9) min,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331),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出血量分别为(21.8 ±10.4)、(22.7±10.8)、(55.6±13.2)、(108.9±21.5)ml,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423),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1.3)、(4.4±1.6)、(4.8±2.1)、(4.8±2.3)d,无统计学差异(P=0.873);总住院时间分别为(7.1±1.4)、(7.5±1.9)、(11.2±1.9)、(16.7 ±2.1)d,A、B组无统计学差异(P =0.416),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中转率分别为15.3%、17.9%、15.3%、15.0%,无统计学差异(P=0.987);并发症发生率3.1%、7.1%、6.9%、12.5%,无统计学差异(P=0.261).结论 急性胆囊炎发病96h内施行LC为最佳时机,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和3D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良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已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组(A组=32例)和开腹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组(B组=40例)。比较A、B两组术前临床资料、麻醉ASA等级评分、手术相关变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总费用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分别为(5.8±0.8)h和(4.2±0.9)h,A组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3,P=0.000);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72.7±72.2)ml和(460.2±259.0)ml,A组病人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5,P=0.000);A组病人术中输血量和麻醉ASA等级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8±2.7)d和(15.9±2.6)d,A组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7,P=0.000);A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住院总费用显著多于B组,分别为(5.97±1.33)万元和(5.08±1.72)万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P=2.484)。结论 3D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虽住院总费用稍多,但术中输血少、术后恢复快,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急性胆囊炎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其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0例为慢性组,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50例为急性组。对两组患者均于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或造瘘率、胆囊完整切除率、手术并发症(胆管损伤和术后胆瘘)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慢性组(94.16±31.05)min,急性组(70.06±23.46)min;术中出血量:慢性组(100.00±30.67)m L,急性组(60.00±15.83)m L;术后住院时间:慢性组(6.30±2.78)d,急性组(4.50±1.23)d。慢性组与急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术:慢性组3例,中转率6%(3/50),急性组0例,中转率为0;中转腹腔镜胆囊造瘘术慢性组3例,急性组1例。变更手术方式(中转开腹+造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瘘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未完整切除,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慢性组10例,急性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发病急性胆囊炎患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完整切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优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但在中转手术方式及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以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疾病发作到手术时间的不同把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2例分为A、B、C三组,A组症状发生到手术时间不到48h,共37例;B组症状发生到手术时间在48h到72h之间,共34例;C组症状发生到手术时间超过72 h,共31例。分别对三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包括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中转开腹例数;3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1 C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疼痛时间、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B组的各项术中情况亦高于A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2 A、B、C三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C组的中转开腹率最高,三组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A组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3 A、B、C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但三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疾病发作到手术在72h内疗效及患者的预后较好,对于超过72 h的在手术时应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5.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完成的397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分为三组:A组165例,间隔时间<72 h;B组101例,间隔时间72 h~2周;C组131例,间隔时间>2周。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397例手术中,中转开腹9例(2.3%),余均顺利完成LC,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A组发生胆瘘3例,B组5例,均经抗感染等内科治疗并充分引流后治愈。无肠管损伤、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三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于B、C组(P<0.05),而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出血量最大,C组最少,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住院时间长于A、B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C组(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组住院费用高于A、B组;三组间中转开腹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无论发病时间是否在72 h内,尽早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病历资料,分为A、B、C 3组,每组各120例,分别于急性发作24 h内、24~72 h和72 h~1周接受LC。对比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排气时间)、经济指标(住院时间与费用)以及安全性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24 h引流量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指标比较结果显示,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结果显示,A组并发症发生率1.67%,B组5.00%,C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作24 h内尽早行LC,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减轻其经济负担。对于未能及时行手术治疗、LC术中有中转指征的患者,应果断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间隔时间将其分为三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个月内行LC为A组(n=52),术后2~4个月内行LC为B组(n=48),术后超过4个月行LC为C组(n=50)。对比分析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比例、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比例、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后2~4个月内行LC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为医疗机构制定人员培养计划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完成的90例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3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C组1例因中转开腹,未纳入统计学分析。A组手术时间(228.2±45.3)min,明显长于B组(183.0±30.0)min和C组(175.6±26.7)min(P_(A-B)=0.000,P_(A-C)=0.000)。术中出血量A组(188.3±120.1)ml,B组(151.3±116.5)ml,C组(124.5±65.9)ml,3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2.79,P=0.067)。清扫淋巴结数目A组(23.7±10.5)枚,B组(29.0±9.4)枚、C组(25.5±7.3)枚,3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2.58,P=0.081)。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4/30)、3.3%(1/30)、3.5%(1/29),无统计学意义(χ~2=3.128,P=0.209)。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医师,达芬奇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为30例,后期的学习及训练在手术操作相同的情况下对手术精细程度无明确影响。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入组患者的年龄可以稍有放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20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A、B、C组各40例),比较各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中转开腹例数)及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手术时间短[A、B、C组分别为(287.8±34.9)、(200.6±21.2)、(201.8±27.7)min,F=125 012,P=0.000],术中出血量少[A、B、C组分别为(143.8±67.2)、(68.8±27.8)、(67.5±27.2)ml,F=38.018,P=0.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多[A、B、C组分别为(18.3±3.4)、(25.8±4.6)、(26.3±4.9)个,F=43.047,P=0.000].B、C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40例手术后,可完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方法比较2005年6月~2009年6月2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腔镜组)与33例行开腹穿孔修补(开腹组)的临床资料,2组术后均行正规抗溃疡治疗。结果腔镜组27例手术成功,2例因缝合困难中转开腹完成修补,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开腹组腹腔残余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33),显著高于腔镜组(P=0.043)。腔镜组手术时间(70.3±5.6)min与开腹组(67.7±5.8)min无统计学差异(t=1.754,P=0.085);腔镜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7.8±8.5)h,显著短于开腹组(62.2±11.2)h(t=-13.152,P=0.000);腔镜组住院时间(6.7±1.5)d显著短于开腹组(10.2±2.7)d(t=-6.013,P=0.000);腔镜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7.4%(2/27)明显低于开腹组48.5%(16/33)(χ2=11.932,P=0.001)。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传统开腹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正规抗溃疡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46例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4例(95.65%)成功完成LC,2例(4.3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48±2)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92±3)ml;术中困难主要为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急性期化脓坏疽。术中患者均放置胆囊窝引流管,除2例少量胆漏延迟拔管外,余者均于48 h内拔管。术后住院6-10 d,平均(7.0±0.3)d。结论:术前把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加强监护,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分为3组,均行EST联合LC,随机并按其EST术后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ST术后7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51.00±2.31)min明显较A组(34.70±2.24)min、C组(34.43±2.51)min延长(t=0.002,P〈0.01);中转开腹率10.0%(6/60)较A组1.7%(1/60)、C组1.7%(1/60)明显增高(t=0.028,P〈0.05);术中出血量(50.43±3.90)ml较A组(28.86±3.35)ml、C组(28.57±3.40)ml明显增多(t=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T术后30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住院总费用(15250.57±1006.67)元较A组(10093.29±496.05)元、B组(10845.86±744.27)元明显增加(t=0.002,P〈0.01)。结论EST术后3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时机选择,分析其与住院费用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42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胆囊炎发作至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ELC)、延期手术组(DLC)和择期手术组(SLC)。结果: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C组手术时间平均(63.65±15.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4.26±32.04)ml,平均住院(4.74±2.22)d,住院费用平均(10 504±1 982)元,中转开腹率2.7%。DLC组手术时间平均(94.24±29.5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4.95±64.39)ml,平均住院(8.00±3.83)d,住院费用平均(15 230±2 267)元,中转开腹率8.3%。SLC组手术时间平均(65.35±14.4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5.44±38.91)ml,平均住院(13.91±4.38)d,住院费用平均(19 032±4 495)元,中转开腹率2.2%。D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ELC组、SLC组(P<0.05)。3组住院时间、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程时间依次增加(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安全有效,并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在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上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靶控输注对鼻内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对鼻内窥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丙泊酚静脉注射2.5mg.kg^-1)和B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4μg.ml^-1),手术全部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前,手术后30min和气管拔管后60min,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皮质醇和血糖,并记录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结果A组病人手术开始后30min心率(73±8)次/min明显高于B组病人(65±13)次/min(t=2.344,P=0.024),MAP(74±7)mm Hg明显高于B组病人(68±7)mm Hg(t=2.711,P=0.010),血糖(6.28±0.11)mmol/ml明显高于B组病人(5.31±0.15)mmol/ml(t=23.321,P=0.000),皮质醇(125.3±11.5)ng/ml明显高于B组病人(89.6±9.9)ng/ml(t=10.521,P=0.000)。气管拔管后60min A组病人MAP(79±6)mm Hg显著高于B组病人(73±8)mm Hg(t=2.683,P=0.011),血糖(6.18±0.09)mmol/ml明显高于B组病人(5.62±0.16)mmol/ml(t=10.082,P=0.000),皮质醇(169.1±16.3)ng/ml明显高于B组病人(149.5±15.3)ng/ml(t=3.921,P=0.000)。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能较为有效地抑制鼻内镜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后腹腔入路与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入路(17例,A组)与经腹入路(15例,B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肿瘤大小1.2~3.9(2.6±1.3)cm,B组肿瘤大小1.0~4.0(2.7±1.3)cm。两组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_1N_0M_0。比较两种方法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标本重量、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手术均成功,B组1例因肾动脉损伤出血中转开放手术。两组肿瘤大小(2.6±1.3 cm vs 2.7±1.3cm)、术中失血量(302±85mlvs305±90ml)、标本重量(42±31g vs 45±33 g)、热缺血时间(28±9.1 min vs30±9.2min)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手术时间(175±55 min vs 248±70 min)、恢复进食时间(24±5 h vs 49±11 h)和住院时间(6.5±1.6天vs 8.4±1.9天)均少于B组(P0.05)。结论:后腹腔入路与经腹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是治疗早期肾癌的一种微创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腹腔入路在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少于经腹入路。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缝扎切开取胚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缝扎切开取胚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2月3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A组16例,腹腔镜下采用缝扎切开取胚法施行输卵管间质部切除术;B组16例,腹腔镜下采用局部电凝后施行输卵管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24h血β-hCG值变化、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结果A组手术时间(40±16)min显著少于B组(60±19)min(t=-3.178,P=0.004);A组术中出血量(40±12)ml显著少于B组(95±26)ml(t=-7.644,P=0.000),2组术后24h血β-hCG值变化差异无显著性[(9889±7945)mIU/mlvs(9696±7883)mIU/ml,t=0.068,P=0.946],A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10.1±3.2)d与B组(9.8±2.4)d无统计学差异(t=0.294,P=0.771)。2组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缝扎切开取胚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部入路与颈外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符合适应证的甲状腺肿瘤分别进行改良Miccoli(A组,n=20)和经乳晕入路(B组,n=24)腔镜甲状腺肿块切除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疼痛、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美容满意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短[(77.9±28.3) min vs.(97.9±30.0) min,t =-2.259,P=0.029],术中出血量少[(15.9±8.7) ml vs.(29.5±16.1) ml,t=-3.384,P=0.002],术后24小时疼痛轻(不痛、可以忍受、难以忍受的例数分别为15、5、0 vs.7、15、2,Z=-3.066,P=0.002),术后引流量少[(31.7±10.3)ml vs.(57.0±14.6)ml, t=-6.511,P=0.000],但美容满意度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满意、较为满意、非常满意的例数分别为1、4、5、6、4 vs.0、1、4、5、14,Z=-2.723,P=0.006),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A组1例短暂声音嘶哑,B组1例低钙性双手颤动,予对症处理后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颈部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创伤小,兼顾美容效果,颈部只见小瘢痕;颈外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相对创伤大,但美容满意度高,颈部未见瘢痕,能减少患者心理创伤,对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选择性使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