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ERCP/EST术后2~5天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实施ERCP/EST+ENBD+LC 57例,实施ERCP+ENBD+LCBDE+LC 14例,实施LC+LCBDE+T管引流术3例,LC中转开腹1例,ERCP+EST+ENB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现胰腺炎及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病例,随访6~24个月,均未见明显反流性胆管炎症状及结石复发,未发现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约占胆石症患者的9.2%~14.3%。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52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2例患者中,通过LC+LCBDE方案治疗24例,中转开腹2例;EST+LC方案治疗25例;ENBD+LC+LCBDE方案治疗3例。52例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及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三镜最优组合集中了三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该病创伤最小的方法,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共处理胆囊结石伴难处理的胆总管下端结石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改进组),采用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另选择同期采用常规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治疗患者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的双镜联合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下简称一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法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然后调整体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记录ERCP取石及LC的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并取前期先行ERCP取石、再LC治疗方法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一步法组98例均治疗成功,ERCP平均取石时间35 min,LC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平均治疗费用3万元,ERCP术后并发症9例。对照组ERCP取石、LC时间分别为38 min、45 min,时间稍长于一步法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12 d,显著高于一步法组(P0.05)。治疗费用平均约3.8万元,明显高于一步法(P0.05)。ERCP术后并发症6例,与一步法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一步法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与两步法相比,住院时间短、总体费用下降、且不增加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三镜联合相比,不切开胆总管,保持了胆总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技巧。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对16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分别采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腹腔镜与胆道镜或上述三镜联合手术治疗,对术前诊断、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并发症防治等进行分析。结果 8例中转开腹,其中3例胆道镜取石失败,2例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LC未完成,EST取石失败、十二指肠穿孔、Mirizzi综合征各1例。155例手术成功,其中23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15例EST、8例EPBD取石+LC),手术时间(130±42)min;89例腹腔镜、胆道镜联合(51例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29例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9例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手术时间(130±45)min;43例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ENBD+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时间(145±50)min。6例发生与十二指镜有关的并发症:3例急性胰腺炎,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1例十二指肠穿孔。13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2例拔T管后胆漏。无手术死亡。149例随访1~3年,平均2.5年,B超或MRCP检查无胆总管狭窄,残留结石4例经EST或EPBD取石治愈。结论 小结石或胆泥沉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缩窄乳头炎,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实施EST或EPBD取石+LC有优势;结石偏大或胆囊管扩张者,行LC+胆道镜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或经胆囊管取石;三镜联合更适合EST禁忌和有胆道梗阻的ABP。合理选择术式与时机,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遇有胆总管解剖不清、损伤、结石未取净及时中转手术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2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切开胆总管前壁,以术中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净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胆总管,并放置鼻胆管引流。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41例成功,术后5~7d拔管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漏胆、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及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困难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探索困难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治疗的困难性胆总管结石36例,所有病例均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引流减压,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36例中,34例手术成功,2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不能辨认三管,而中转开腹。无严重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3d,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远期并发症,无结石复发。结论对于困难性胆总管结石,三镜联合可弥补一镜、二镜方式的不足,它集三种治疗手段的优势,达到最佳组合,是目前治疗该疾病创伤最小的方法,其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胆管结石腹腔镜内镜联合阶梯性诊治方案.方法:实施一镜方案治疗414例,二镜方案Ⅰ治疗1 350例,二镜方案Ⅱa治疗332例,二镜方案Ⅱb治疗22例,三镜方案治疗282例.结果:本方案诊治胆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轻、痛苦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本方案可取得显著微创外科效果,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云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12(5):332-33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7年4月共收治6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32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并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开腹组3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93.3±40.8)ml、术后5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8.0±1.2)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0.9±4.2)h;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223.3±57.6)ml,术后26例明显感觉疼痛,术后平均住院(14.2±2.7)d,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64.1±7.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现胆道残余结石1例,经胆道镜取出。随访1.2(1-3)年,开腹组有2例复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组无结石复发,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1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6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180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98例放置T管,57例Ⅰ期胆总管缝合,25例经胆囊管取石;6例术中中转开腹。结果术后胆漏2例,经引流痊愈;5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行ERCP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6.0±3.5)d。带T管的98例患者术后4周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道通畅,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7.28±17.83)min vs.(89.15±12.47)min,术中出血量为(44.75±6.68)ml vs.(221.57±43.83)ml,肛门排气时间为(29.45±6.34)hvs.(59.74±13.18)h,住院时间为(8.24±2.52)d vs.(16.13±3.47)d,术后疼痛率为13.2%(5/38)vs.86.8%(33/38),住院费用为(10 815.65±1 328.24)元vs.(10 283.66±1 146.75)元,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vs.26.3%(10/38)。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例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虽然会增加手术时间,但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患者恢复快,不增加住院费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附5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再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的方法。结果51例患者的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开腹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等操作较复杂、创伤较大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剥脱开窗术而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46例),其中单发结石266例,2枚结石107例,3枚以上结石48例;取石网篮直接取石283例,碎石后取石122例,应急碎石10例,未取结石直接于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6例.一次取尽结石392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23例.20例术中乳头括约肌电切时渗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局部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局部电针电凝后出血停止;6例术后48 h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出血,4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2例钛夹止血.3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而无腹痛,10例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均给予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4例并发胆管炎,抗炎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对其中342例随访6~12个月,4例(1.2%)结石再发而再次内镜治疗,3例(0.9%)发生胆管炎而抗炎治疗,6例放置塑料支架者,半年后有2例结石消失. 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拔除T管所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3月拔除T管所导致的13例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治愈后出院,住院时间平均5.8(3~10)d,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5)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出现腹痛症状,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未见腹腔内积液。结论预防拔除T管所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需在围手术期做多方面准备,尤其是术前改善患者全身状态,适当的治疗措施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6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研究”课题的临床报告。本文首次提出了糖尿病足坏疽病情程度分度标准及辨证分型,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上均有改进。在全身治疗上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同时内服中药改善病人周身情况;在局部治疗上积极处理局部坏死感染病灶,治疗方法有改进及创新。本组60例,治愈56例;治愈率93.3%,截肢3例,截肢率5%,死亡3例,死亡率5%,随访48例,半年后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5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其中32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治疗(治疗组);21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和胃肠动力药、中药液灌肠、穴位贴药、耳穴疗法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