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1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1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163 306例,年均发病率578.67/10万,发病率前5位的病种是手足口病、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梅毒。0~<10岁组病例数最多,74 874例,占45.85%;以农民、学生、儿童为主,共140 201例,占85.85%;景洪(27 055例)、芒市(20 498例)、瑞丽(15 250例)、盈江(14 025例)、勐海(9 815例)报告病例较多。与2018—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2020—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降低34.37%,其中呼吸道传染病降低39.05%,肠道传染病降低36.66%,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降低89.37%;儿童和学生的发病率降低45.26%,占降低病例总数的72.58%。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应做好重点地区(景洪、芒市、瑞丽、盈江、勐海、陇川)、重点人群(农民、儿童、学生)、重点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报告的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发病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顺义区李遂镇报告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李遂镇共报告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17种778例,年均发病率为607.09/10万,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年均发病率为94.42为/10万。发病数占比最高的为肠道传染病,占55.66%。每年的6~8月为发病高峰期,占总发病数的36.37%。[发病第1顺位的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为水痘,发病率28.11/10万~65.39/10万]。0~7岁儿童的病例数占比最高(40.62%)。结论 2015~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李遂镇报告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和丽  孟海英  王珊  姜晓红  赵伟 《职业与健康》2023,(21):2970-2975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与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确立。方法 搜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6—2021年期间的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值,经由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此区域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与流行规律展开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朝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4 8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23.23/10万,报告死亡数239例,年均报告死亡率1.08/10万。2016—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类发病主导着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按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最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发病顺位居前3位的是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男性报告发病率(958.20/10万)高于女性(887.39/10万),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以0~<6岁组最高,为165.36/10万,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以0~<6岁组最高,为8 560.64/10万。高发职业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家务及待业人员。1整年内,在传染病中,甲乙类未见明显的发病高峰,丙类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4、6—8和11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2018-202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分析流行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022年某三甲医院传染病数据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定基比和环比等统计描述。结果:2018年-2022年苏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共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9 575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7 667例,占80.1%;丙类1 215例,占12.7%;其他类型693例,占7.2%。男性多于女性,21-40岁年龄段人群最多。上报病例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下降幅度最大。传染病病例数居前五位的依次是乙肝(52.08%)、梅毒(14.58%)、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6.29%)、水痘(5.98%)以及肺结核(5.14%)。结论:乙肝和梅毒是该院传染病防控管理重点,医疗机构应重点加强监测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17—2022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7—2022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月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2年四川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 459 646例,传播途径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换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565.70/10万)、流行性感冒(551.11/10万)、肺结核(450.16/10万)、乙肝(402.13/10万)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18.16/10万),累积占6年报告发病数的77.69%。结论 近年来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波动较大,应加强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并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影响下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法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进行分析,采用R 4.1.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地图绘制。结果 北京市202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90.51/10万,比2020年下降了43.29%,比2017-2019年的年均发病率下降了71.45%。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肺结核和梅毒。从传播途径来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北京市发病总数的50.15%(31 898/63 601)。从病原体来看,以病毒类传染病为主,占北京市发病总数的59.63%(25 259/42 356)。北京市法定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率由2017-2019年的年均16.47%(36 289/220 371)提高至2021年的35.36%(22 490/63 601),其中寄生虫类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为83.33%。肠道传染病高发地区为平谷区、密云区和丰台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以延庆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大兴区为主。结论 2021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有所上升,不同病种间实验室诊断率差异性较大,有必要提高病例实验室诊断率。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呈不同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在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上城区2020—2021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和重点传染病流行趋势变化情况。方法 根据浙江省政府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的调整,把2020年划分为疫情前期、一级、二级、三级响应期和常态化防控期五个阶段,并根据2020年阶段划分方式将2015—2019年和2021年也划分为5个时期。将2020、2021年五个时期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与2015—2019年同期水平进行比较。对2020—2021年疫情期间重点传染病发病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新冠感染除外)在五个阶段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 039.82/10万、117.79/10万、9.52/10万、31.89/10万和314.39/10万,与2015—2019年同期水平相比,定基增速分别为+83.47%、-87.61%、-97.72%、-95.00%和-91.73%。2021年各时期报告发病率与2020年同期相比稍有回升,但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仍降低。2020年各时期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不包含新冠感染)、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与2015—2019年同期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烟台市2013 - 2019年18岁以下学生、托幼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13 - 2019年烟台市18岁以下学生、托幼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 - 2019年烟台市累计报告18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18种17 695例,年报告发病率208.88/10万 - 417.53/10万,呈波动上升趋势(χ2趋势 = 537.139,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13种3 884例,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259.621,P<0.001);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5种13 811例,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312.310,P<0.001)。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猩红热(52.47/10万)、痢疾(7.81/10万)、肺结核(4.28/10万);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159.69/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1.93/10万)、流行性腮腺炎(22.70/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44.223和547.287,均P<0.001);分别占报告病例的67.47%和31.69%。手足口病、猩红热、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随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分别为15 105.173,2 885.682,7.756,556.594,120.648,均P<0.05)。结论 烟台市托幼机构、中小学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丙类传染病是重点防控传染病,尤其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2016年西城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结果 2012—2016年西城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7 4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63.49/10万,死亡72例,报告死亡率为1.08/10万。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11 6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5.09/10万,报告发病率前三位是痢疾、肺结核和梅毒;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25 7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8.40/10万,报告发病率前三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2016年流行性感冒报告发病率为92.06/10万,较2015年上升413.44%。按传播途径分,肠道传染病报告居多,报告发病率为391.6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23.72/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西城区2012—2016年再次报告乙脑、黑热病和斑疹伤寒各1例。结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虽有下降,但仍将是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尤其是流行性感冒,应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对新发、少见传染病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深圳市坪山区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坪山区乙类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8—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乙类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结合2021年深圳市坪山区统计局的深圳市统计年鉴和第七次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坪山区乙类传染病流行现状。结果2018—2021年深圳市坪山区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4 187例,年平均发病率199.69/10万,年报告发病率为182.49/10万~222.98/10万,呈上升趋势(P<0.01)。男性平均发病率(249.83/10万)高于女性(123.98/10万)(P<0.01);≥60岁人群平均发病率最高,为309.35/10万。高发职业为家务及待业1 736例(41.4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病例数平均占比最高,为75.88%。发病顺位居前4位的病种每年均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结论2018—2021年坪山区乙类传染病疫情总体趋势上升,血源与性传播疾病是坪山区目前较为严重的乙类传染病,男性高发,应对15~59岁人群和家务及待业人群加强传染病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实施期间法定传染病发病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21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13.72/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9/10万。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31.10/10万,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χ2趋势=1 073.284,P<0.001);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82.62/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8 886.191,P<0.001)。2021年与2020年及2017—2019年均值比较,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及发病率呈现大幅下降。2021年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市为黄山市、宣城市和马鞍山市,报告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手足口病。2020年暴发疫情报告事件以新冠肺炎为主,占45.61%,2017—2019及2021年暴发疫情以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海口市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国家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2015—2019年海口市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间,海口市学校及托幼机构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9种、其他类传染病9种,共35 492例,发病率由2015年的656.69/10万上升到2019年的1 881.57/10万,发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每年均会出现明显的2次发病高峰,分别在4—7月和9—11月,男女性别比为1.56∶1,城区年均发病率为638.49/10万,高于乡镇的144.97/10万;85.29%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城区学校及托幼机构。结论 海口市学生及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控,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学校或托幼机构中发生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改善辖区传染病防控策略。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统计》收集龙华区2016~2019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资料,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龙华区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120 816例,发病率为1 048.49/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32 327例,发病率为280.55/10万,总体较为稳定(P0.01),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88 489例,发病率为767.94/10万,2019年增幅显著(P0.01)。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比最高(72.91%);丙类病种中,构成比最高为手足口病(45.00%)。报告病例数前5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占比83.96%。结论病毒性肝炎、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是龙华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商洛市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的监测结果,为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8年商洛市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商洛市报告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24种,共计70 4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89.31/10万,总体呈平稳趋势。发病位于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0~4岁组发病率最高,10~14岁组发病率最低。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76.28%)和呼吸道传播(21.01%)为主。结论 2009—2018年商洛市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平稳趋势,但防治工作仍然艰巨,须进一步加大对儿童青少年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2012—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管理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该医院2012—2014年报告的全部法定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该医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0种8 964例,主要报告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25.78%)、手足口病(20.26%)、细菌性痢疾(9.75%)、肺结核(8.94%)和水痘(7.47%)。3年均以第三季度报告病例数最多,分别占全年的36.30%、38.15%和36.40%。报告病例户籍地以本市除该医院所在西城区外的其他县(区)最多,占58.81%。男性5 292例(59.04%),女性3 672例(40.96%)。15岁病例数最多,为2 645例(29.51%)。报告科室以肠道门诊最多,为2 591例(28.90%)。结论应重点做好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运行情况,为完善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特征,并结合同期校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评价系统预警效果。结果 2019年1月—2021年6月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共发出658条预警信息,24 h预警响应率为100%,预警病种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为主,占全部预警信息的93.31%(614/658);预警信息总体呈双峰分布,最高峰在4—5月,次高峰在12月;主要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占56.53%)及小学(占28.12%)。同期共报告校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8起,系统预警20起,系统预警灵敏度为52.63%,阳性预测值为3.04%。结论 珠三角某市校园传染病疫情预警系统有早期预警作用,可通过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进一步优化,并结合症状监测等,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进而加强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2009-01-01/2012-12-31接诊的5 104例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20种5 104例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2 618例(51.29%),丙类传染病1 666例(32.64%),其他传染病820例(16.07%),无死亡病例。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呼吸道传染病1 791例(35.09%),肠道传染病1 691(33.13%),血源及性传播疾病798例(15.6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4例(0.08%),其他传染病820例(16.07%)。所有报告病例以门诊患者为主,共4153例,占81.37%。结论某医院2009-2012年报告的传染病分布在全院各科室,且以门诊患者为主,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加强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报告意识、按照医院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和个人职业防护指导在院内对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对实际工作中的预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童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综合医院儿童传染病的分诊、转诊,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院2013—2017年报告的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连续5年共报告儿童传染病1 170例,年平均报告率为5.81‰,其中男性670例,占57.26%;女性500例,占42.74%。人群分布以学生(503例,占42.99%)和散居儿童(433例,占37.01%)为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水痘(423例,占36.15%)、手足口病(332例,占28.38%)、流行性腮腺炎(199例,占17.01%)。结论 儿童传染病是三级综合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的上报,以及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北京市东城区常住居民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13—2022年东城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类20种55 7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1.38/10万。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4种14 3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5.53/10万,报告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41 3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5.86/10万,报告发病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东城区肠道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所占比例最高,但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所占比例次之,但所占比例与肠道传染病相近,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前5位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稳居前3位;流行性感冒从2016年排位上升,2018—2020年稳居第1位。结论 去除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后,东城区近十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仍然具有较高发病率,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疾病,应该在发...  相似文献   

20.
1990~2006年德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德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德保县1990~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6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计13859例。年均发病率为239.46/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2004年414.82/10万,最低为1997年85.77/10万。17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6514例,占总发病数的47.00%,主要表现为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在较高的状态下波动;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4357例,占总发病数的31.44%。主要传染病发病以肺结核、痢疾、肝炎、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宣教、防治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