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患者中吸烟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布。 方法 利用天津市主要慢性病发病登记监测系统中的吸烟信息,分析2010-2014年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流行情况,并分析患者中吸烟与非吸烟的流行特征及趋势分布。 结果 2010-2014年间,天津市共报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38 805次,平均粗发病率为77.76/10万,男性(24 343人)多于女性(14 462人),且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1,P=0.00)。天津市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患者主要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占总发病人数的96.6%。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吸烟率(男:55.0%;女:22.8%)高于冠心病猝死的患者(男:43.4%;女: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χ2=48.96,P=0.00;女:χ2=52.43,P=0.00)。在冠心病猝死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男性的吸烟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6,P=0.00)。两种疾病的女性患者的吸烟率分别在>69~79和>59~6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仅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6,P=0.00)。2010-2014年间,男性患者吸烟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吸烟率下降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29.22,P=0.00),而女性患者吸烟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10.73,P=0.00)。 结论 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增加,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且冠心病急性事件患者的吸烟率较高,特别是60岁以下的人群,这是导致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病呈现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及时开展干预措施,降低吸烟率,提高戒烟率,应加大在女性中开展控烟宣传,以减少其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樟树市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为制定樟树市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樟树市2018年恶性肿瘤登记报告数据,分析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粗率、发病(死亡)标化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粗率以及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结果 2018年樟树市恶性肿瘤发病粗率为226.42/10万,标化率为165.00/10万(男性204.58/10万、女性127.6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19.77%(男性24.83%、女性14.54%)。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2018年樟树市恶性肿瘤死亡粗率为146.15/10万,标化率为102.79/10万(男性143.91/10万、女性63.87/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37%(男性17.25%、女性7.40%)。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脑瘤。樟树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8,P<0.001),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χ2=80.196,P...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及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年龄≥45岁的39 4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体检资料,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为32.2%。男性高于女性(37.5%vs 19.2%;χ2=1244.850, P<0.001);年龄分层后,男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在60岁之后略有下降(χ2趋势=18.442, P<0.001);女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岁以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116.935, P<0.001);按BMI分层,男性的患病高峰为BMI>28.0(kg/m2),随着BMI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χ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鞍山地区2009—2018年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发病规律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8年新发职业病484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4例职业病病例中,共涉及《职业病分类目录》中7大类职业病,其中男性478例,占98.8%;女性6例,占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平均年龄为(44.6±2.8)岁。不同类别职业病平均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P<0.05)。发病工龄集中在11~20a,平均发病工龄为(15.7±7.4)a。不同类别职业病平均发病工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0.05)。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按企业规模主要分布在中型企业及小型企业,按经济类型主要分布在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结论职业性尘肺病和职业性肿瘤的防治是鞍山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隐翅虫皮炎门诊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特征,为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9月~2014年8月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门诊确诊为隐翅虫皮炎的1004例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病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分布特征.结果 每年隐翅虫皮炎患者均自4月份开始逐渐增多,到6月份达到发病高峰,一直持续到9月份发病均较多,10月份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1月以后至次年的3月该病的发病人数均较低;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个月~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41±1.15)岁,其中男性578例,平均年龄为(24.78±11.50)岁,女性426例,平均年龄为(26.27±11.38)岁,男女之比为1.36∶1,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43).该病好发于16~31岁的青少年中. 结论 隐翅虫皮炎好发于4 ~10月份,尤其在6~9月份期间为该病的发病高峰;16~31岁的人群好发,且男性患者相对较多.在隐翅虫皮炎高发季节,应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防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锡市2004-2018年老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老年人群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无锡市2004-2018年老年HIV/AIDS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无锡市累计报告老年HIV/AIDS病例843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5.1%,确证时平均年龄(57.6±7.5)岁,男女比例4.5∶1,已婚有配偶占52.1%,初中及以下占78.3%,经性传播占98.8%;经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69.3%。男性病例中同性传播占比从2004年的0.0%上升至2018年的55.7%(χ趋势2=18.168,P<0.001)。经异性性传播的病例中,98.4%的男性病例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高于女性病例的42.1%(χ2=229.381,P<0.001);59.2%的女性病例配偶/固定性伴阳性,高于男性病例的3.0%(χ2=216.699,P<0.001)。结论无锡市老年HIV/AIDS病例主要经性传播途径感染,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9年房山区老年人伤害发生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国家慢病中心统一制作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以主动监测的方式收集房山区4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相关信息。用SPSS 18.0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构成比资料进行χ2检验、Fisher检验。 结果 房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男性少于女性(χ2=5.179,P=0.023),且平均年龄男性小于女性(t=-4.921,P<0.05)。夏季(1 159例,37.46%)、8—10点(774例,25.02%)和16—18点(584例,18.88%)为伤害高发季节与时间。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2 005例,64.80%)。伤害发生原因以跌倒/坠落为主,男性机动车车祸(χ2=12.780,P<0.05)、钝器伤(χ2=12.893,P<0.05)、刀/锐器伤(χ2=32.143,P<0.05)多于女性;女性跌倒/坠落多于男性(χ2=62.748,P<0.05)。伤害发生性质男性锐器伤、咬伤、开放伤高于女性(χ2=62.152,P<0.05),骨折(χ2=46.959,P<0.05)、扭伤拉伤(χ2=14.458,P<0.05)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女性伤害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2,P<0.05),男性以“头部”最多,女性以“下肢”最多。 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在男性与女性间呈现不同的特点,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强且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减少该群体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齐齐哈尔市2009—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特征,预测未来两年乙肝发病情况,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实施效果,为齐齐哈尔市制定有针对性的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齐齐哈尔市2009—2018年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齐齐哈尔市2009—2018年共报告乙肝17 974例,死亡20例,总发病率为32.95/10万,死亡率为0.04/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37.87/10万下降到2018年的23.53/10万,乙肝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5)。年龄分布呈现出正偏态分布特征,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P<0.0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7∶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2,P<0.01)。农民发病比例最高(47.86%),以下依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威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2018-2021年威海市SFTS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个案调查表及核酸试验数据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2018-2021年威海市共报告SFTS病例610例,死亡72例,病死率11.80%。发病率呈整体上升趋势(χ2趋势=17.13,P<0.01),病死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趋势=38.32,P<0.01)。5-10月是发病的高峰(96.72%)。确诊病例平均年龄66.74±10.47岁;职业以农民为主(8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危险增加,文登区(OR=7.029,95%CI:2.472~19.992)和荣成市(OR=3.646,95%CI:1.238~10.736)较环翠区死亡危险高,核酸检测Ct值≤25的危险较高(OR=6.869,95%CI:2.173~21.711)。与发病前一个月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苏州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现状,为科学管理、优化救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所有晚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B超检查,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进行确诊分型,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苏州市晚血患者2 420人,其分布与各市(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和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数呈高度相关(r=0.949、0.946,P均<0.001)。所有患者中男性845人(34.92%),女性1 575人(65.08%),不同市(区)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1,P<0.001)。患者平均年龄(76.80±7.55)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患者(F=72.01,P<0.001)。晚血类型以巨脾型(2 165人,89.42%)为主。所有患者病情分类中痊愈895人(36.98%),好转1 337人(55.25%),未愈188人(7.77%),不同晚血类型的患者病情情况不同(χ2=226.034,P<0.001),其中腹水型患者最差。所有患者中有1 438例(59.42%)劳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2018-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8~10岁学生甲状腺容积,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掌握甲状腺容积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潍坊市8~10岁学生甲状腺容积B超法监测资料,对甲肿率、甲状腺容积中位数和频数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1年共监测8~10岁学生1 600人,总甲肿率1.75%(28/1 600),不同年度、性别、年龄学生的甲肿率均在1.25%~2.50%。2018-2021年学生甲状腺容积各年度中位数为2.78~3.11 mL,年度中位数逐年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各年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男性2.71~3.06 mL、女性2.87~3.15 mL,8岁2.55~2.85 mL、9岁2.67~3.07 mL、10岁3.05~3.35 mL,中位数均呈逐年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性=11.34,χ2女性=12.86,χ28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东省平远县2010-2014年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平远县近5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平远县共报告梅毒病例364例,年均发病率为32.48/10万,城区发病率(40.09/10万)高于偏远地区(13.23/10万)(χ2=50.543, P=0.000)。病例报告以隐性梅毒(75.27%)为主,农民高发(61.81%)。20~39岁女性梅毒发病构成(43.85%)显著高于男性(14.12%)(χ2=38.714, P=0.000),但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构成(63.84%)显著高于女性(34.76%)(χ2=30.778, P=0.000)。 结论 平远县梅毒疫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结合艾滋病防制网络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8年余姚市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并建立SARIMA模型对2019年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8-201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 983例,年均发病率35. 96/10万,从2008年开始,每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986. 762,P <0. 05)。发病数每年从2月份开始增加,4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再逐渐下降,10-11月又有一小高峰,次年2月降到发病最低点。山区乡镇(鹿亭乡、大岚镇、四明山镇)年均发病率(7. 15/10万)低于平原乡镇(37. 1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 072,P <0. 05)。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5~9岁、≥10岁三个年龄段,分别占总病例的21. 89%、49. 69%、17. 93%。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总病例的48. 88%、32. 04%、11. 08%。男性年均发病率(45. 26/10万)高于女性(26. 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 288,P <0. 05)。预测2019年1月-12月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数分别为10例、6例、16例、27例、26例、25例、26例、16例、17例、16例、15例、13例。发病数3月份开始上升,4-7月份维持在一个发病高峰,再平稳下降,总体略高于2018年发病数。结论 2008-2018年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35. 96/10万,每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4-2018年余姚市流行性腮腺炎一直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但预测显示2019年发病数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避免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泸州市2014—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8年泸州市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乙型肝炎病例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泸州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为11 1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1.64/10万;报告发病率2015年最高(62.22/10万),2018年最低(46.37/10万),有缓慢下降的趋势(χ2趋势=602.04,P<0.01);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χ2=1 286.25,P<0.01),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月均有乙肝病例报告;10岁以下乙肝报告发病率较低,10岁后迅速上升,至25岁后达高峰并趋于稳定,60岁以后明显下降;乙肝发病以农民为最多(69.92%),其次分别为家务及待业(19.13%)和离退人员(2.57%)。报告病例以慢性乙肝为主(占92.78%),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3.46/10万。结论 2014—2018年泸州市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慢性乙肝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户籍老年人群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针对性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8年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现住址为金山区的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肺结核患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金山区共登记户籍老年肺结核患者793例,占同期户籍全人群登记病例数的53.33%,且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46.63%上升到2018年的65.69%);老年肺结核年均登记率为58.48/10万;男性和女性肺结核年均登记率分别为97.21/10万和24.08/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309.10,P<0.01),其中男性高峰年龄段在80~84岁,登记率为190.02/10万,女性在75~79岁,登记率为33.29/10万;职业以离退人员(40.23%)和农民(39.34%)为主,街镇分布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朱泾镇(19.92%)、枫泾镇(11.10%)和亭林镇(11.10%),患者主要来源于因症就诊(68.98%);老年肺结核患者菌阳病例539...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门诊疑似强制性脊柱炎(AS)诊断中HLA-B27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对门诊疑似诊断为AS的889例患者的HLA-B27阳性率、患者性别和初诊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随机采集的506例健康人的HLA-B27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889例门诊疑似AS患者中HLA-B27阳性率为44.77%(398/889),其中男性患者的HLA-B27阳性率47.55%(339/713)与女性患者的35.52%(59/176)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对照组中HLA-B27阳性率为4.15%(21/506),与疑似AS患者的阳性率相比,呈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53.18,P<0.001);男性患者发病高峰为11-20岁,而女性患者则为31-40岁。结论疑似AS患者就诊时检测HLA-B27有助于提高初诊患者诊断率,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漳浦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漳浦县2010—202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2010—202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 821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283.62/10万,2018年发病率最高(448.98/10万)(χ2=43.50,P=0.024)。其中重症病例13例,死亡病例3例,死亡率0.03/10万。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总数的19.8%、14.3%、65.9%。呈双峰分布,2010—2014年、2016—2017年第一个高峰(5—7月)比第二高峰(9—11月)的峰值更高。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组(93.8%),1~3岁组发病率较高(χ2=37 324.48,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26.15,P<0.01)。县政府所在乡镇绥安镇的发病率最高(χ2=51.22,P=0.001)。接种EV71型肠道病毒疫苗是罹患EV71型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宜昌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宜昌市2009-2014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4年宜昌市报告手足口病28 864例,发病呈现出“隔年高发”的趋势(χ2=477.82,P<0.001),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6月,次高峰11-12月。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宜昌中心城区。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1: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46.02%)和幼托儿童(48.02%)为主。 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呈“隔年高发”的流行特征,各县(市区)间流行强度不同,且季节性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福建省学生与非学生肺结核患者登记及治疗转归情况,为完善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的福建省2018—2020年3~24岁肺结核患者信息,分析学生与非学生患者的流行特征及转归差异。结果 福建省2018—2020年共登记3~24岁肺结核患者4 995例,学生占38.0%(1 900例)、非学生占62.0%(3 095例);非学生组各年发病率均高于学生组(χ2=1 140.63、4 857.31、9 185.22,P均<0.01);非学生组中男性、年龄≥22岁、非汉族、被动发现、就诊延误≥15 d及复治患者的肺结核占比均高于学生组(χ2=31.01、1 777.73、20.34、12.93、14.36、23.12,P均<0.01);学生组发病高峰在17岁和18岁,而非学生组为23岁和24岁,非学生组发病年龄高峰期晚于学生组;非学生组成功治疗率(94.2%)低于学生组(97.8%,χ2=35.05,P<0.01),未成功治疗原因两组均以病例丢失较高、转入耐多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老年创伤患者临床特征,为减少创伤发生,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300例老年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00例院前急救的老年创伤患者中,男性病例174例(58.00%),女性病例126例(42.00%);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8.4岁,60~69岁198例(66.00%),70~79岁76例(25.33%),80岁以上26例(8.67%),病死率为21.00%(63/300);交通事故伤占42.33%(127/300),社会治安伤占8.67%(26/300),爆炸伤占6.00%(18/300),锐器伤占8.00%(24/300),火灾伤占7.00%(21/300),跌打伤占13.00%(39/300),其他伤占15.00%(45/300);创伤评分(TS)(15.3±2.7)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5±3.2)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6.4±12.4)分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P0.01);骨折伤257例,非骨折伤43例;颅骨骨折21例(8.17%),肋骨骨折28(10.89%),上肢骨折89例(34.63%),下肢骨折65例(25.29%),其他骨折54例(21.02%);骨折伴血(气)胸19例(6.33%),伴肝脾挫伤27例(9.00%),伴多处软组织损伤51例(17.00%);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时间:抢救脱险组(52±24)min,死亡组(89±35)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91,P0.01),而2组间的休克发生率、ISS评分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因特征:MODS 85.71%(54/63),ARDS 12.70%(8/63),感染性休克1.59%(1/63);59例留有后遗症(24.89%)。结论老年创伤病情复杂,及早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时间,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