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小学生营养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为学校制定营养健康宣教和校园肥胖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小学三至六年级1 61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对其营养健康相关认知及行为习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性别、学段间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比较应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 18项知识总知晓率为65.7%,最高达94.5%、最低仅34.9%;不同学段、性别之间总知晓率比较,高年级为68.4%,高于中年级的62.9%、女生为67.5%,高于男生的64.2%,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108、34.423,P均<0.001)。饮食行为总体上,每周吃早餐>5 d为89.4%、喝牛奶>5 d为69.9%,从不挑食偏食为82.0%;不同学段、性别之间比较,吃早餐>5 d/周,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343、0.814,P均>0.05),喝牛奶>5 d高年级高于中年级,差异有显著性(χ2=10.191,P...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共1 496名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视力、龋齿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和Mantel-Haenszelχ2检验分别进行率、构成比、趋势分析。结果 2021年,福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和龋患率依次为5.4%、30.5%、60.4%、50.3%。男生超重肥胖率较女生高(χ2=31.90,P<0.001),女生视力不良率较男生高(χ2=8.70,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学生超重肥胖率(χ2=4.75,P=0.029)和龋患率(χ2=10.09,P=0.001)均较城区高,城区学生营养不良率(χ2=7.66,P=0.006)和视力不良率(χ2=11.43,P=0.001)均较乡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中学生高(χ2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贵州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评价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为制定学生营养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根据重点监测县德江、普定和册亨在2012年、2016年及2020年测定的血红蛋白值,计算贫血率。结果 2012年、2016年、2020年血红蛋白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2.01,P<0.01);贫血率逐渐降低(13.8%、10.8%、10.3%),2012年和2020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不同性别之间,男生贫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5),女生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1,P>0.05);不同学段,小学生贫血率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P<0.01),初中生贫血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P>0.05)。不同监测点,除德江外,其余2个县贫血率的改变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营养相关状况,为有针对性的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5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的5所小学、7所中学1 348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营养行为的调查。结果 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9.57%(129/1 348),9.72% (131/1 348)、5.27%(71/1 348);仅有57.72%(778/1 348)的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的体重;营养知识知晓率低,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营养行为。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郑培君  程海波 《中国校医》2018,32(8):564-566
目的 了解佛山市某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况, 为培养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和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佛山市某学院300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 态度-行为调查。采用中国成人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评价该调查群体的营养状况;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9.23%, 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 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学生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素相关知识比较欠缺; 51.61%的学生对营养知识非常感兴趣,食品专业学生兴趣明显大于其他专业学生;12.54%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 35.13%经常吃腌制食物,19.71%经常吃零食;女生比男生具有更为健康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态度比其他专业学生更积极。结论 该院校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 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营养态度及膳食行为, 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 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建议通过增加营养课程、加强食堂管理、加大营养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18~64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现状并探索相关因素。方法 依托2021年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选取北京市7区18~6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国家统一问卷、遵循统一赋分原则计算得分,通过统一原则确定知晓界值并计算知晓率。以二元logistic回归探索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北京市18~64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7.0%,各年龄段人群知晓率均高于国家相同年龄段水平。其中城区(34.3%)高于郊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6,P<0.001),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人(32.1%)高于高中及以下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1,P<0.001),健康知识获取渠道数量为5类及以上的人(49.4%)高于渠道数量为l~2类(17.5%)和3~4类的人(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3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知晓率的相关因素为年龄(OR45~<55岁=1.488,95%...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食品认知的现状,评估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促进广州市小学生健康的饮食行为和改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营养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进行对食品认知的调查。结果 广州市小学生对食品属性的整体知晓率为72.09%。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对合理营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上升到8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84,P<0.05)。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对食品认知的水平较低,存在一定的误区。营养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小学生对食物属性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状况及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控制体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6月在新疆2所大学共抽取1 84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得分分别为(74.26±15.01)、(26.31±3.14)和(35.12±4.92)分。女生在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均P<0.01)。体质量过轻的比例为15.91%,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比例为9.77%。女生体质量过轻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6,P<0.01);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4,P<0.01)。高年级学生体质量过轻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同时高年级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则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质量正常的大学生饮食行为得分最高,其次为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6~16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生长迟缓诊断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调查儿童的总生长迟缓率为2.5%。女生生长迟缓率低于男生(χ2=11.96,P<0.05)。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学生的生长迟缓率比较,12岁年龄段男女生的生长迟缓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93,P<0.05)。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从6岁到9岁呈上升趋势,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3岁达到最低点,然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 广东省202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率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段、性别、学校是否提供牛奶等对于儿童生长迟缓状况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藏山南市某县小学生营养素养现状,探讨可行性提升方案。方法 使用课题组自编问卷,选取某县镇属小学和乡属小学各1所,对一至五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镇小学与乡小学学生营养素养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318名藏族学生在食物搭配、睡眠时长、户外活动时长、谷物主要营养素、深色蔬菜、预防缺血性贫血的食品等题目的知晓率较低。不少于83.9%的学生愿意将所知道的营养健康知识进行宣传。三、四年级学生报告一周内所吃食物种类平均为4.2~4.4类,五年级学生报告一周内所吃食物种类平均为6.0~6.3类。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饭前手卫生”(100%vs 81.8%,χ2=12.064,P<0.001)及“餐后口腔卫生”(88.1%vs 67.3%,χ2=6.965,P=0.008)方面的知晓率高于乡小学;镇小学中年级学生“新鲜水果代替食物”(81.9%vs53.6%,χ2=11.970,P<0.001)知晓率高于乡小学,乡小学中年级学生“室外活动时长”(30.4%vs 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淮北、蚌埠、马鞍山、合肥、芜湖5个地区随机抽取三年级及以上学生2 04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相关信息。  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38.3%,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的知晓率最高(91.6%)。健康食物喜好总报告率为51.5%,奶及奶制品的喜好率最高(66.4%)。良好饮食行为总报告率为85.8%,大部分时候三餐按时按量的报告率最高(87.7%)。食育体验活动总报告率为25.0%,会收拾餐桌的报告率最高(73.0%)。>12岁学生更多地掌握营养知识(χ2=28.8),≤12岁学生较好地具有健康食物喜好和良好饮食行为(χ2值分别为31.3,77.6),女生更经常地参与摆放餐具和收拾餐桌(χ2=12.2)(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差,虽有明确的食物喜好,但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合作,增加学生的食育体验活动机会,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11月随机抽取定西市某校医学生80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6名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8.70%。其中,基础知识、预防行为知识、诊疗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9.76%、80.70%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6.0,P<0.05)。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在年级、户口类型、是否参加过结核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专业、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1.223、223.690、222.576、1 691.640和872.28,P值均<0.01)。结论: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诊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年级、专业、健康教育、户籍类型、父母文化程度是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签约家庭医生实施的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对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已签约家庭医生的农村空巢老人8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n=405名)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老人在适宜饮食知识、适宜茶饮知识、按压体穴知识以及适宜药膳知识等方面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0,χ2=10.671,χ2=17.503,χ2=12.855,P<0.05);管理后半年内,两组老人在选择中医治疗挂号、中药饮片治疗、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利用率以及对中医药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08,χ2=29.858,χ2=23.053,χ2=37.539,χ2=16.257,P<0.05)。结论 基于签约家庭医生实施的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中医特色健康知识知晓率,利用中医药服务人数显著增加,值得推...  相似文献   

14.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哨点监测结果。方法 选择2016-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开展全国MSM艾滋病哨点监测对象1 525人,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血清学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49±11.15)岁,调查对象婚姻状况发生变化,未婚率呈上升趋势,交友方式中互联网/交友软件呈上升趋势;随时间增长最近半年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无明显变化,随时间增长最近半年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有上升趋势(χ2趋势=7.06,P<0.0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87%,2016-2020年福州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9.11,P<0.01);不同知晓率在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存在差异(χ2=19.48,P<0.01);MSM哨点监测HIV抗体阳性率13.05%(199/1 525),梅毒阳性率14.95%,H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现况调查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态度行为,为开展学生营养宣教及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奉贤区8所中小学校中的4~7年级共2 163名学生进行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83%,初中生奶类营养知晓率(84.00%)高于小学生(77.86%),女生奶类知识知晓率(85.30%)和营养态度积极性高于男生(77.41%),男生饮奶行为正确率(35.57%)高于女生(3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科学知识读物是学生获取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奉贤区中小学生对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率较高,营养态度一般,饮奶行为正确率较低。社区在加强学生营养知识宣教的同时应引导中小学生正确饮奶,改善学生营养态度及饮奶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影响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的因素,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昌平区2012-2018年15个涉农镇内农村自备井枯水期和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总大肠菌群数、大肠埃希菌数和菌落总数的监测结果,以及自备井的基本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合格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检测1082件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总体合格率为72.18%,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分别为98.52%、72.55%和95.01%。微生物综合指标、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4.548,P<0.001;χ2=8.095,P=0.04;χ2=15.954,P<0.001)。枯水期微生物综合合格率、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分别为80.40%、80.77%和97.59%,均大于丰水期(χ2=33.530,P<0.001;χ2=33.816,P<0.001;χ2=15.281,P<0.001);未消毒、按要求消毒及偶尔消毒的自备井以上指标的合格率不全相同(χ2=23.289,P<0.001;χ2=22.510,P<0.001;χ2=10.643,P=0.005);非山区以上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59.38%、60.07%和93.40%,均大于山区(χ2=34.562,P<0.001;χ2=34.640,P<0.001;χ2=7.438,P=0.006);浅井、深井和泉水微生物综合指标、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不全相同(χ2=38.742,P<0.001;χ2=38.829,P<0.001),大肠埃希菌的合格率亦不全相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为山区、水期类型、水源类型、消毒方式为影响水样微生物指标的综合合格率的因素。结论昌平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需进一步提高,水期类型、水源类型、消毒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其合格率,建议完善并加强消毒管理,加强饮水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68,P<0.05).结论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祥  姜叶  周潇潇 《中国校医》2023,(7):489-491+510
目的 了解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认知及矫正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7所学校的4 273名中小学生,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裸眼及矫正远视力,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视力检查次数、认知情况、接受过的矫正/治疗措施等。分析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结果 过去一年中视力检查2次以上的学生占67.14%,所有学生对自身是否视力不良与实际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7.84%。视力不良学生中,城区学生认知符合率为81.61%,高于郊县的75.21%(χ2=19.338,P<0.001);男生认知符合率为75.84%,低于女生的79.93%(χ2=8.169,P=0.004);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认知符合率分别为63.75%、80.98%、87.00%,呈逐渐升高趋势(χ2趋势=165.517,P<0.001)。矫正措施使用最多的为框架眼镜,占92.84%。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的学生中,矫正视力合格率仅有45.14%。城区学生矫正视力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评价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简称"计划")地区营养宣教干预效果,为在"计划"地区大规模开展营养宣教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湖北省恩施市"计划"地区4所中小学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对所有选择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干预组营养宣教干预5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第2次调查。采用GEE分析结果得出统计学结论。结果干预组233人,对照组209人。控制其他协变量,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知识、日常健康饮食行为相对于基线分别提高了0.82分(χ~2=24.31,P0.001)、3.29分(χ~2=14.07,P0.001);干预组干预后日常不良饮食行为(χ~2=0.12,P=0.773)、"计划"营养餐满意度及依从性(χ~2=2.44,P=0.118)得分改变相对于基线均无显著性。结论营养宣教能显著性提高"计划"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并促进日常健康饮食行为水平,但未能有效改善其日常不良饮食行为、"计划"营养餐满意度和依从性水平。GEE方法处理营养干预纵向资料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