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动脉检查结果、不同血管的IMT厚度、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管腔内膜光滑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光滑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IMT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7例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动脉斑块,多分布于患者的足背动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对临床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设置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者60名设置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下肢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狭窄闭塞、粥样硬化斑、下肢动脉病变IMT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足背动脉、腘动脉及股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腘动脉与足背血流量比值、股总动脉与足背血流量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快速诊断出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及数量,促进诊断准确率提升,临床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斌  杨荻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13):3165-3167
目的 分析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下肢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4例老年T2DM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记录两组双下肢血流动力学、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斑块发生位置及足背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实验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血管斑块发生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于股动脉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背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下肢血流动力学中,反映了患者双下肢血流动力学情况、斑块发生位置及足背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下肢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T2DM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且该技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具明显效果,可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认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下肢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型糖尿病病人共70例,分成单纯糖尿病组(35例)和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35例);另选取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受试者行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记录每个受试者双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回声、分布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能探测到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图象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不规则增厚、斑块形成,尤以远端小动脉为主;彩色多普勒显示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11月沂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确诊,记为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为对照,记为健康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血管内径,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结果、诊断效能。结果 健康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均大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真阳性38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2例,真阴性40例,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性97.50%,误诊率0,漏诊率5.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5.23%。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较为精准,诊断效能高,可以判断血管内径情况,将其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与闭塞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19、18.723、11.357,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内径与足背动脉内径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44、11.615,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6、11.280,P0.05);两组股动脉及腘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1.740,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阻力指数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3、15.511、8.271、9.517,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使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与程度得到明确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型DM患者50例(设为DM组),同期收治的非DM患者46例(为非DM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血流量(BFV),对比两组股总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结果与非DM组相比,DM组足背动脉D、BFV较低,腘动脉、足背动脉PSV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DM组相比,DM组足背动脉与股总动脉、腘动脉BFV比值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96例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老年T2DM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96例身体健康的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两组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记录并对比两组股动脉和腘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回声、分布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在老年T2DM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的诊断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受检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以及下肢动脉血流变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2型糖尿病患者硬化斑块、血管狭窄以及血管闭塞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提高,分别达63.54%、23.96%和11.46%,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下肢股动脉、胭动脉、胫动脉以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均明显缩小,血流量均明显减少,频谱宽度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肢通汤辨证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进行检测,判定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肢通汤辨证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进行检测,判定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0%(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腘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收治35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和35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的管腔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流峰值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检查中,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下肢血管斑块的检出率86.00%高于对照组14.00%,狭窄检出率14.00%高于对照组8.00%,闭塞检出率1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的管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操作便捷、经济、可重复的优势,具有典型的成像特征,病变检出率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6例,采用Lipo-PGE1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径和血流量。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经Lipo-PGE1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均增加,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及P<0.01)。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在治疗后均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Lipo-PGE1治疗后,36例受试者均自我感觉行走有力,有间歇性跛行的18例患者无瘤行走距离和最大耐受行走距离均明显增加。结论Lipo-PGE1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可以扩张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径,增加其血流量,但是其最主要的靶向部位在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扩张这些较小的肢端动脉,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特点与临床特点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DSA的临床资料,并DSA所见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膝上、下动脉病变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胫后动脉狭窄分布率与股动脉及腘动脉狭窄分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动脉闭塞发生率与其他动脉闭塞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胫前动脉闭塞发生率与股动脉、腘动脉闭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前动脉病变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膝上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吸烟以及LDL-C;影响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及患者的年龄。结论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特点与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38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血管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发生率和下肢动脉血流流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3.04%,血管狭窄发生率为21.74%,血管闭塞发生率为10.8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6.67%、5.80%和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股动脉、胫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小于对照组,血流量少于对照组,频谱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其可有效检测血管病变所处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血管斑块75.76%、狭窄24.24%、闭塞9.0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06%、3.03%、0.00%,(P<0.05)。股动脉血流量(34.31±3.47) mm3/s、腘动脉血流量(9.10±2.20) mm3/s、足背动脉血流量(0.64±0.31) mm3/s,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1.48±5.39) mm3/s、(14.73±3.26) mm3/s、(1.43±0.74) mm3/s,均有显著差异(P<0.05)。股动脉血管内径(5.92±0.31) mm、腘动脉血管内径(4.75±0.57) mm、足背动脉血管内径(1.25±0.45) mm,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32±0.63) mm、(5.76±0.85) mm、(2.05±0.73) mm,(P<0.05)。结论:采用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75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探查并比较两组双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以下动脉的狭窄、闭塞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对下肢动脉尤其膝关节以下动脉病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病程观察、预防下肢坏疽在临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将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严重胰岛素抵抗组(A组,62例)和无严重胰岛素抵抗组(B组,55例),行双侧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检测,同时观察性别、年龄、病程及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变化情况,并与48例健康人群(C组)比较.结果(1)A、B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01);A、B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C组,尤以A组明显(P<0.01).(2)A、B组下肢血管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频谱增宽,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明显,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彩超检查可直观反映下肢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5名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将同期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5例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采集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记录两组血糖指标及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FPG、P2hPG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静脉及足背动脉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管腔内膜光滑的比率低于对照组,而不光滑有斑块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正确率为98.44%,高于非糖尿病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多普勒超声可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明确血管病变位置及性质,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诊断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