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设置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者60名设置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下肢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狭窄闭塞、粥样硬化斑、下肢动脉病变IMT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足背动脉、腘动脉及股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腘动脉与足背血流量比值、股总动脉与足背血流量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快速诊断出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及数量,促进诊断准确率提升,临床诊断价值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百梅 《糖尿病新世界》2023,(10):177-179+19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人员50名作为健康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统计分析两组下肢动脉IMT、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发生情况、股动脉血流参数、腘动脉血流参数、下肢血管血液流变学。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IMT均大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血管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腘动脉EDV、PSV、PI均低于健康组,RI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频谱宽度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量、血管内径均低于健康组,频谱宽度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与闭塞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19、18.723、11.357,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内径与足背动脉内径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44、11.615,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胫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6、11.280,P0.05);两组股动脉及腘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1.740,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阻力指数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3、15.511、8.271、9.517,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使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与程度得到明确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75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探查并比较两组双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以下动脉的狭窄、闭塞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对下肢动脉尤其膝关节以下动脉病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病程观察、预防下肢坏疽在临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下肢血管斑块的检出率86.00%高于对照组14.00%,狭窄检出率14.00%高于对照组8.00%,闭塞检出率1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的管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操作便捷、经济、可重复的优势,具有典型的成像特征,病变检出率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斌  杨荻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13):3165-3167
目的 分析多普勒超声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下肢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4例老年T2DM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记录两组双下肢血流动力学、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斑块发生位置及足背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实验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血管斑块发生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于股动脉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背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下肢血流动力学中,反映了患者双下肢血流动力学情况、斑块发生位置及足背动脉狭窄程度,提高了下肢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T2DM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不适诊断提供了有力手段。且该技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具明显效果,可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以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IMT、粥样硬化斑、血管狭窄、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数与对照组受检者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可以有效检查出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数,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5例作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5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下肢血管各动脉管径和斑块形成率差异。结果①研究组下肢血管内斑块形成率57.33%高于对照组的6.67%(χ2=44.240,P=0.000);②研究组受检者的下肢血管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均低于对照组(t=35.376、39.161、22.399、11.763、94.210、98.742、51.194,P=0.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准确检出下肢病变血管中斑块,明确各动脉管径具体数据,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2月长庆油田职工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15例作为观察组,及同期该院收治的非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股动脉、胫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股动脉、胫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频谱宽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表现:动脉内中膜变粗糙、增厚,管壁可见斑块,或伴有声影,较大斑块向管腔内突出,血管闭塞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或稍强回声,较大的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处血流变细,流速加快,频谱加宽。闭塞处无血流信号,无频谱。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具有典型的高频超声特征,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8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38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血管检查,比较两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发生率和下肢动脉血流流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3.04%,血管狭窄发生率为21.74%,血管闭塞发生率为10.8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6.67%、5.80%和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股动脉、胫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小于对照组,血流量少于对照组,频谱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其可有效检测血管病变所处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抽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再抽取20名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率以及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增厚、血管闭塞等情况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下肢血管斑块形成率是60.00%,对照组是5.00%且观察组动脉管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789,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受检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以及下肢动脉血流变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2型糖尿病患者硬化斑块、血管狭窄以及血管闭塞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提高,分别达63.54%、23.96%和11.46%,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下肢股动脉、胭动脉、胫动脉以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均明显缩小,血流量均明显减少,频谱宽度均明显提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认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下肢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型糖尿病病人共70例,分成单纯糖尿病组(35例)和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35例);另选取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受试者行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记录每个受试者双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回声、分布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能探测到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图象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不规则增厚、斑块形成,尤以远端小动脉为主;彩色多普勒显示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文主要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并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间于该院住院治疗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计78例,其中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计41例,对照组为非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共计37例。对所有入组患者下肢血管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斑块情况及血管闭塞程度均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并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96例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老年T2DM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96例身体健康的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两组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记录并对比两组股动脉和腘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回声、分布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在老年T2DM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的诊断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5名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将同期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5例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采集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记录两组血糖指标及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FPG、P2hPG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静脉及足背动脉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管腔内膜光滑的比率低于对照组,而不光滑有斑块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正确率为98.44%,高于非糖尿病者,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多普勒超声可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明确血管病变位置及性质,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诊断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下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记该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及下肢动脉分别有55例和69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131例为对照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和下肢动脉分别60例和71例,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壁、血管形态、有无斑块、IMT(血管壁内中膜厚度)、血管狭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124例对象,其颈部血管、下肢动脉血管IMT出现异常增厚,且该组血管腔内出现硬化斑块、狭窄或闭塞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多呈现为弥漫性和多节段性,主要分布在双侧,而管腔狭窄、闭塞引发的远端受累动脉主要为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等最明显,而对照组下肢动脉病变主要呈现得单发性、局灶性。结论超声检查能有效诊断出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动脉和下肢动脉的病变情况,其对预防及治疗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再将同期的6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与诊断,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动脉狭窄率为60.00%,中动脉粥样硬化率为61.67%,下肢足背动脉血流量以及下肢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与参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中动脉狭窄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7例为观察组,同期自愿者97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95.88%)高于对照组(26.80%),(P0.05);各动脉管径长度均较对照组短,(P0.05);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高、准确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取自于该院2010年2月—2014年4月收纳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下肢动脉血管扫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斑块、狭窄与闭塞检出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血管造影在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该方法检测成本高,且据欧一定创伤性,很难再临床普及。相较之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操作便捷,重复性好,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并能筛查出早期病变,检测成本低,因此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