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院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5月-2013年5月6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56例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7%,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分别占47.7%和44.1%;在使用抗菌药物的256例病例中术前30min~2h给药的235例,占91.8%,术前>2h给药的5例占1.9%,术中追加用药1例占0.4%,术后当天给药的1例占0.4%,术后>1d给药的3例占1.2%;总用药持续时间<24h59例占23.0%、24~48h54例占21.1%、48~168h107例占41.8%、>168h36例占14.1%。结论 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持续用药时间等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提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现状,为外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共452例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回顾性分析,包括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等。结果 452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93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64.82%,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38例(12.96%);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7例(9.22%),单一用药者的有221例(75.43%)。结论我院外科病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建议医院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持续干预措施对医院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5年4-6月5个阶段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各100份,调查比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等突出问题,干预后,品种选择的合理率升高,使用率及24h内停用率均显著降低,联合用药情况大大改善。结论持续干预措施对促进医院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效果。方法对某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 39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4年1—6月收治的633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14年7—12月收治的765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设置临床药师,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管理与控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56.71%和2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6,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60.45%、89.86%,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49.58%、82.49%,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疗程≤24 h者分别为11.42%、29.95%,疗程>24 h者分别为88.58%、70.05%,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0.3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Ⅰ类切口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79%(5/633)、0.26%(2/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干预,其使用率显著下降,使该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出院的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103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药物使用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一、二代头孢菌素占43.33%、头霉素类占30.83%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占10.00%;103例患者中,63.11%的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用药档次过高占59.22%、用药时间过长占54.37%、用法、用量不正确占28.16%、预防给药时机不当占26.21%、更换药物无依据占12.62%等。结论手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干预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在提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7月-2014年6月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测资料,每月随机抽样监测Ⅰ类切口50份病历,对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指征、用药时机、药物选择方面进行评价,逐月计算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率,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及曲线拟合,估计不合理率的月度变化百分比(MPC)及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分析各不合理率变化在总不合理率趋势改变中的贡献。结果 1 800例Ⅰ类切口患者纳入研究,抗菌药物使用率月均降减3.295,不合理率月均降减4.372,变化趋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模拟预测不合理率将进一步下降,并有望达到控制目标;月度变化贡献率分析显示,用药指征不合理下降对不合理率下降的贡献最大,达68.53%。结论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率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实施干预措施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药师在干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成效,进一步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方法对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后(2010年1-3月)腹股沟疝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平均住院时间、给药时机、药品种类、给药疗程、联合用药以及药品费用等指标与临床药师干预前(2008年1-3月)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选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总的药品费用下降3.17%,抗菌药物费用下降23.36%,抗菌药物用药天数平均每例患者减少2.51 d,抗菌药物选择趋于合理,主要是第二代头孢;平均联合用药率4.07%,显著低于2008年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以及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医院在腹股沟疝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在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丽梅 《现代养生》2014,(8):157-158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是否符合"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问题通知"。方法:通过调阅相关手术,对2012年11月—12月和2013年同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使用天数、使用率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执行"通知"以后,我院围手术期术前0.5—2h给药数百分率从93.4%上升到98.1%,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百分率从61.2%下降到17.3%,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时间严格控制在24h以内。结论:治理前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日趋合理。但个别科室仍然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数及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1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的29.4%、34.3%、38.7%;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6.5d、6.5d、6.1d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1.6d、1.8d、1.9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外科肿瘤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20份,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肿瘤手术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16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Ⅱ类切口手术15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5%;术前绘药时机正确率为93.7%;在17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无1例于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平均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1.9d、Ⅱ类切口手术5.6d;所选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80.8%.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较高、起点偏高、用法及用量不合理、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疗程过长等问题;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合理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干预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干预前的2012年1月-2015年8月、干预后的2015年9月-2017年3月行妇产科3种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各180例,调查研究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疗程、联合用药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干预后,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较为合理,大多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的使用率从3.33%下降至0.00%,头孢曲松钠的使用率从9.44%下降至0.00%;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4 h内病例比例由33.33%上升至77.22%,抗菌药物使用时间48 h内病例比例由49.44%下降至13.33%;与干预前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2%、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干预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限制了第三代头孢菌素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减少了该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并未增加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方法]选择某医院2008年1 ̄9月期间的Ⅰ(清洁切口)、Ⅱ(清洁-污染切口)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117份为调查对象,逐一填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所调查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总使用率达100%,其中64例患者无预防性用药适应症(54.7%)、56例患者给药时机不当(47.9%)、117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00%)。[结论]该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8-10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35例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给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药物种类选择、联合用药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13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术前30 min~2 h给药87例,占64.44%,术前>2h给药12例,占8.89%,术中给药3例,占2.22%,术后给药33例,占26.65%;手术时间>3h患者35例,术中追加第2剂抗菌药物13例,占37.14%;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 35例,占25.92%,25~48 h 20例,占14.81%,>48 h 80例,占59.27%;抗菌药物选择一代头孢菌素仅为21.48%;单一用药93例,占68.89%,二联用药42例,占31.11%,无≥三联用药.结论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长、选择种类不合理、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等问题,应针对问题加强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对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评价临床药师在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使用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167例(非干预组)及2012年158例(干预组)乳腺手术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应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预防使用率、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41%下降至干预后10.76%;非干预组术前30min~2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分布率为3.85%,干预后提高至11.76%;非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品种主要以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其次为选用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非干预组中有84例存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全部为二联用药,干预后联合用药为0。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但在药物选择、使用时间等方面仍需要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医院>60岁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医院2010年1-12月专项手术切口监测资料中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115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老年手术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频率前3位为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克林霉素;术前<2 h或麻醉开始时使用抗菌药物104例,占90.43%,术前未用术后用11例,占9.6%;用药疗程为3~13 d,平均6.7d.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监管,正确把握给药时机;术中,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药物,加强临床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合作,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存在问题,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18例手术病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40例,使用率为64.2%;主要集中在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术前2h抗菌药物使用率占38.6%,术后达61.4%;用药持续时问<24 h的仅为15.7%;抗菌药物选用、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不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普遍,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前2007年外科手术病历120例及参与查房1年后2010年的手术病历12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由74.2%减少到4.2%,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由4.0 d减少到1.9 d;Ⅱ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由5.5 d减少到3.6 d,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无明显改变,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和内科介入治疗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8-12月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共512例,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512例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37例,占65.82%,术前30 min~2 h内给药比率为97.92%,围术期未用或预防用药时间≤24 h的占42.38%,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0.39%.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和内科介入治疗普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高、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抗菌药物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