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7)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T2DM患者78例,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伴有血管病变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较好、无血管病变患者33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Glu、Hb A1c、F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Glu和Hb A1c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b A1c(OR=1.23,P0.05)、Fg(OR=1.45,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PTT(OR=0.87,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发生血管病变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引起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Hb A1c、Fg及低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 31例 ,无大小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 35例及 2 0例健康人 ,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假性血友病因子 (v WF)、P-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 )。结果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 Fbg、v WF、P-选择素、PAI-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 Fbg、v WF、P-选择素、PAI- 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v WF、P-选择素 (P<0 .0 5~ P<0 .0 1 )、PAI- 1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P<0 .0 5~ P<0 .0 1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Hb A1 c、Fbg、P-选择素、PAI- 1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并且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剑英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13-10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DM有或无血管病变者分为3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2型DM有血管并发症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2型DM患者血脂测定显示TG、LDL—C及TC升高者分别占77.38%、51.19%和41.67%。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TG、LDL—C及TC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DM患者40%以上有血脂异常,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的血糖、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和病程、SBP、DBP、FBG、HbA1c、TG、TC、LDL-C明显相关。结论要防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氧化氮 (NO)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人体内一氧化氮水平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我们采用镉还原法 ,通过对 46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硝酸盐 (NO3)水平的测定 ,判定病人体内 NO水平 ,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糖尿病组 :根据 1985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随机选择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6例 ,男 2 1例 ,女 2 5例 ,年龄 5 2 .0± 3.7岁 ,病程 8.3± 4.7年。其中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2 0例 ,微血管病变组 2 4例 ,同时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组 6例 ,无并发症组 8例。大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7例行256排冠脉CTA检查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冠脉病变组100例和非冠脉病变组47例,下肢血管病变组106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31例,比较冠脉病变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进行性别、年龄、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c)、胰岛素等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冠脉病变组较非冠脉病变组,下肢血管病变组与非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及其分支病变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与性别、病程、DBP、TC、高密度脂蛋白(HDL)、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明显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冠脉病变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性别、病程、血压、血脂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吕祖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2):95-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患者MPV(血小板体积)及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73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统计其血小板计数及MPV、PDW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差异,其中观察组PLT为(89.42±35.7)×109/L,MPV为(18.33±4.01)fl,PDW为(15.17±1.51),P-LCR为(26.17±1.51)%,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51.08±20.7)×109/L、(11.96±1.07)fl、(16.34±0.97)fl和(36.51±6.0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伴血小板参数异常,及早检测血小板,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共治疗20条患肢48条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5.2%,临床症状改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上升,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范围广,膝以下小血管多见.介入治疗近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传统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作为一部分难治性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调查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2006年我部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50例年龄为50~72岁的老年人,排除有血液性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3次,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对所得结果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对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糖尿病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年龄、病程、吸烟率、血压、血糖、HbA1c、BMI、TG、LP(a)及MAU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史、高TG、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及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诊断年龄、病程、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甘油三脂(TG)、脂蛋白(a)[LP(a)]、微量白蛋白尿(MAU)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病程、吸烟、高TG及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年龄、诊断年龄、病程、吸烟史、入院时收缩压、TG、LP(a)、MAU相关;诊断年龄、病程、吸烟、高TG及MAU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有很多学说。本文旨在通过对C肽、凝血因子、血小板、D-二聚体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综述,来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形态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了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专人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内膜-中层厚度、管壁的形态、内膜病变。结果(1)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为43.94%,内膜病变65.15%;(2)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与内膜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内膜病变并不依内膜-中层厚度增加而增加;(3)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表现为节段性增加,增厚节段之间可以厚度正常,其中41.75%表现为非均匀性、非同心圆性增厚。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为特征性改变,这种改变加速了内膜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李灿晖刘霜张琳吴亚楠计畅沈芸毕鸿雁杨云红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5):3-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动静脉病变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36例非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双下肢血管检查,同时测定了血压、血脂、CRP。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BMI、血压、血脂、动脉硬化程度及动脉内径等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明显快于对照组,静脉流速峰值则较对照组慢。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尚未引起内径明显改变时,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血管狭窄;并同时存在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36例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进行B超检测,并测定相应的生化指标,结合年龄、体重指数、踝肱压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病程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而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病程、血压、踝肱压指数不仅与下肢血管病变有关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B超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踝肱压指数可判定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延缓其发展,不仅要控制血糖、血脂,更要严格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18.
19.
糖尿病(DM)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且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脏、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防治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型糖尿病(T2DM)的广泛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基底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降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的观察对象,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6月,同时选取同期的1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所有人员进行彩超检查,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0.00%(72例),血管狭窄检出率为32.50%(39例),血管闭塞检出率为20.83%(25例),踝肱指数为(0.72±0.13),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对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闭塞等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以让患者接受到更为精准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