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超 《医疗装备》2021,(5):92-93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6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功能评分量表评价]、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干预前,两组HSS评分、BB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HSS评分、BB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外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天津市西青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以股内侧肌下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方式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测量并评估其股胫角(FTA)、双下肢力线矫正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功能评分(HSS)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均随访6~36个月,无明显膝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患者FTA术后为(6.0±0.8)°,低于术前的(21.4±7.4)°;ROM术后为(133.2±8.2)°,高于术前的(93.9±16.9)°;术后HSS评分为(86.1±1.7)分,高于术前的(39.8±7.7)分;术后第2天VAS评分为(2.6±0.6)分,低于第1天的(3.6±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外翻畸形的治疗中应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下肢功能,且术后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预防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42例/组.一组实施骨科手术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增加功能训练康复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术后一年膝关节伸屈度为(87.56±6.67)度,肌力为(8.46±0.71)kg,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预防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蒋敏 《医疗装备》2023,(21):149-151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护理联合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在膝关节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医院实施手术和护理干预的膝关节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进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PM锻炼,比较两组持续干预1个月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术后3 d、7 d、10 d和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情况,术后14 d关节肿胀程度,干预1个月后的屈膝曲曲率收缩、最大屈曲度等相关活动角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SS、KSS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关节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护理联合CPM锻炼可显著改善膝关节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和肿胀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温小芳  林秀甜  郑新意 《中国校医》2014,28(12):936-93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125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和后期康复锻炼,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疼痛肿胀情况。结果与康复护理前比较,术后康复锻炼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96.33±10.41)°和(86.12±11.57)分,而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为(116.37±16.78)°和(91.10±1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发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7.69%和12.31%。结论精心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估系统性功能训练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对预防膝关节僵硬的作用。方法:选取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126例,根据患者术后的护理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计划耐心细致的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术后随访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肌力、伸屈度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肌力和伸屈度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综合评价,实验组优良率为82.5%(52/63),对照组优良率为65.1%(41/6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6,P〈0.05)。结论: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措施对预防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8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伸屈度及肌力、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联合大学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偏瘫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采用常规康复疗法,Lokomat组还另外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的患者总疗程为2个月.均在治疗前、治疗5周后及治疗10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关节活动度测定髋膝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测定用以评定下肢运动功能(FM-LE)共17个项目,最高分为34分.结果 两组患者偏瘫侧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Lokomat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偏瘫侧肢体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2例,并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在置换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41例)进行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3周、6周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术后6周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后系统康复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7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畸形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畸形矫正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等。结果 57膝均采用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术后经过功能康复3,个月至5年随访,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4~53分提高到76~88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并适当的软组织平衡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良好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给予常规的康复程序进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了脑卒中康复训练程序中能够增强髋关节及骨盆躯干肌运动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了提高髋外展肌群、骨盆躯干肌肌群的新康复手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外展肌力、平衡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2周后的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展肌肌力康复状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3个月后的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外展肌肌力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康复手法应用于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能够显著地缓减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外展肌肌力,从而显著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5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的护理干预、术后随访,探讨有无血栓形成、假体松动、感觉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15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无明显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无假体松动及感染发生,HSS评分由平均78分提高至95分,关节活动度由平均96°提高至125°,应用HSS评分进行评价,术后优良率95%.结论: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机体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好等特点,因此加强及提高患者的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有力的促进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与5E康复护理联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快速康复理念+5E康复护理),每组41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直腿高抬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SS评分更高、ROM评分更低(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与5E康复护理联合护理模式效果理想,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125-112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单元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专科100例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病房管理模式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康复治疗单元管理模式进行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单元模式对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的住院满意度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疼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置换方案进行分组,双膝组(n=26,52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34,34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置换术后1年随访,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双膝组显著低于单膝组(P=0.039,0.04);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23)。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刘蓓 《医疗装备》2022,(8):174-176
目的 探讨下肢关节康复器联合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肢关节康复器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其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现代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NO)、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减少;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及血清IL-8、NO、β-CTX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SS、ADL评分及血清BG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能有效恢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与骨代谢,减...  相似文献   

18.
王俊 《健康必读》2008,7(7):73-73
报告了2006年3月~2007年12月对92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指导、协助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包括患肢静力性收缩、骨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伸屈锻炼、直腿抬高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练习,以提高下肢肌力,改善关节功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当日即开始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ERAS)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拟实施TKA手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围术期采用ERAS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并发症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结论 ERAS理念在TKA患者围术期应用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奥塔戈(Otago)运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09例老年TKA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4例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康复组),55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联合Otago运动训练(综合组),采用Tampa恐动症量表(TSK)评估恐动程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KS)评估膝关节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评估平衡状态,比较2组康复效果。结果2组干预前至出院3个月,TSK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综合组出院1、3个月TSK评分分别为(30.62±4.15)、(18.75±1.34)低于康复组(37.24±4.43)、(25.83±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出院3个月膝关节功能活动、肌力、疼痛、活动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出院3个月综合组分别为(19.15±2.63)、(8.76±1.39)、(25.62±3.47)、(14.53±2.75)高于康复组(14.54±2.20)、(6.61±1.20)、(19.17±2.28)、(12.17±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出院3个月平衡能力的BBS、SPPB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综合组分别为(39.87±7.26)、(9.71±1.73)高于康复组(29.81±4.34)、(7.63±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Otago运动可改善老年TKA术后患者恐动程度,调节平衡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