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6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并对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无论是中型还是重型,PT、TT、APTT较对照组增高,而FIB、PLT较对照组降低;重型较中型颅脑损伤,D-二聚体明显增高。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发生了改变,尤其D-二聚体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正确把握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变化,及早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至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分为轻型组(n=28)、中型组(n=25)与重型组(n=27),结合术后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2)、预后不良组(n=28),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40),比较三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时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空腹血糖(FPG),比较预后不同2组凝血功能情况,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GC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颅脑损伤患者Fbg、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D、F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T、a 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重型组Fbg、PLT水平明显低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且中型组明显低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PT、a PTT明显长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长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D-D、FPG明显高于轻型组与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良好组Fbg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T、a PTT、D-D浓度及GCS评分明显小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颅脑损伤患者Fbg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 PT、a PTT、D-D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颅脑损伤越严重凝血功能异常也更加严重,术后凝血功能异常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能用来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生菌强化治疗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方法选取收治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机械通气的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联合组n=38),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72h内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统计比较两组患者VAP、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强化治疗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VAP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让对照组患者到普通病房接受常规治疗,让观察组患者到ICU接受监护治疗。结果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复查CT、高热缓解、术前准备等所需时间[(10.9±4.9)h、(5.3±4.9)h、(4.4±1.9)h、(38.9±10.5)h]明显优于对照组[(29.8±7.3)h、(15.9±6.3)h、(10.9±3.7)h、(57.8±15.3)h](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恶劣率明显较对照组低,预后良好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者在病情平稳后24~48h实施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促醒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治疗1月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月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晞  陈建江 《重庆医学》2005,34(11):1641-164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1)将16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型3组,测定病人入院当时和发病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BPC)值,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治疗1个月后将168例分为GOS4~5分和3~1分两组,比较两组PT、APTT、FDP、D-dimer、BPC值。结果(1)各型颅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DP、D-dimer均有显著差异。(2)各型颅脑损伤中PT、APTT、FDP、D-dimer均有异常,随着伤情加重PT、APTT、FDP、D-dimer均升高。(3)治疗1个月后GOS1~3分组较GOS4~5分组PT、APTT、FDP、D-dimer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伤后6 h内入院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结果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伤后PT、APTT、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程度越重,PT、APTT、D-D、FPD水平越高,PLT、Fg水平越低(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伤后PT、D-D及FDP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Fg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参考指标。早期血浆PT、Fg、D-D及FD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耳思远  卓杰 《医学综述》2013,(2):377-378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52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观察组(60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改善肺部感染情况,是临床首选的处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伤后72 h内置胃管行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置胃管时间在72 h后行胃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胃液潜血试验阳性率、白蛋白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均衡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低负氮平衡,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2):197-19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其中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康复率、预后效果(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康复率,且缩短了康复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与泌尿道感染发生情况,干预后3个月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预后情况,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进入ICU内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行ICU监护治疗,接受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从发现高热到实施降温治疗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措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定为良好发生率(61.2%,19/31)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比较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对照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后,对照组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且0.5 h△max和1 h△max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率(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能显著降低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有助于恢复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缓解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方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护理中可促进病情改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程度,智力状态(MMSE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认知功能(LOTCA量表)、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观察组总恢复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护理后,观察组MMSE、Fugl-Meyer、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感觉、躯体功能、情感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并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引起的患者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患者颅脑外伤后导致其迟发脑出血;对照组患者颅脑外伤后非迟发性脑出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BPC)、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BPC、FDP、APTT凝血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D-dime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凝血功能障碍和GCS评分都与颅脑外伤导致迟发性脑出血相关(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迟发性脑出血可能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及血浆cTnI、HCY、PCT变化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27例)、中型组(28例)、重型组(25例)3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浆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对比分析上述各项指标。患者治疗1个月后,根据干预效果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⑴轻、中、重型组患者的PT、APTT、TT和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Fib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性颅脑损伤程度越重,PT、APTT、TT和DD水平越高而Fib水平越低,组内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轻、中、重型组患者的cTnI、HCY、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急性颅脑损伤程度越重,患者cTnI、HCY、PCT水平越高,组内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预后良好组PT、APTT、DD、TT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而Fib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预后良好组cTnI、HCY、PC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以及血浆cTnI、HCY、PCT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有显著关系,监测以上各项指标对正确评估患者伤情严重程度、预后转归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23-26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2例,未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组,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D-二聚体(DD)以及两组颅内压、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研究组PT、TT、AP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G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这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谷秀 《四川医学》2013,34(1):183-185
目的 分析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39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快捷护理途径进行急救,对照组按照我院常规工作内容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病死率、平均抢救时间、平均抢救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92.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为(41.72±5.19)min,平均抢救费用为(336.81±51.34)元;明显低于照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25.82±5.91)min,平均抢救费用(235.19±23.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平均抢救时间及平均抢救费用,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