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了黄连素二硫酸盐 (BDH)、溴化乙锭 (EB)、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方式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结果表明 :BDH对痢疾杆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较小 ;EB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较好的消除作用 ,以连续培育法处理 1 2 0 h,消除率可达 85% ;SDS对痢疾杆菌的耐药质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以高温高浓度双重处理交替培养 ,消除率可达 2 7%。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人体内头孢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质粒消除状况 ;方法 :对住院病人的大肠杆菌培养 ,然后通过电泳进行耐药性质粒分析 ;结果 :住院病人联合应用头孢类药物前 ,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带有 2~ 6条 ,用药 2周后 ,质粒带为 0~ 1条。同时做药敏试验显示 ,90 9%的菌株对十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降低 ,只有四环素耐药率增高 ;结论 :头孢类药物对痢疾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质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头孢类药物对人体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消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人体内头孢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质粒消除状况;方法:对住院病人的大肠杆菌培养,然后通过电泳进行耐药性质粒分析;结果:住院病人联合应用头孢类药物前,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带有2-6条,用药2周后,质粒带0-1条。同时做药敏试验显示,90.9%的菌株对十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降低,只有四环素耐药率增高;结论:头孢类药物对痢疾病人体内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质粒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黄片对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三黄片作为质粒消除剂,对48株院内感染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采用连续稀释培养法进行质粒消除试验,并与传统SDS法进行了比较.经试验前后药敏试验及质粒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前法质粒消除率为31%(15/48),其耐药性也随之部分消失;后法质粒消除率为27%(13/48;经X2检验,两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三黄片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三黄片作为质粒消除剂,对48株院内感染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株采用连续稀释培养法进行质粒消除试验,并与传统SDS法进行了比较。经试验前后药敏试验及质粒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前法消除率为31%,其耐药性也随之部分后法质粒消除率为27%;研究表明,三黄片对耐药质粒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霉素(Novobiocin)和库马霉素(Coumermycin)能抑制DNA螺旋中的B亚单位,呈现出可以矫治抗生素耐药质粒。喹诺酮类抗生素能抑制DNA螺旋中的A亚单位,但未阐明能否矫治抗生素耐药质粒。由此,作者应用喹诺酮类的10种抗生素和库马霉素、新生霉素观察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葡菌的各种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一般认为喹诺酮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的抗菌活性比萘啶酸,新生霉素和库马霉素更强。比较实验用7种质粒进行观察,结果上述抗生素对质粒R_1,pPL_(603)和pUB_(110)没有影响,但能消除pORF_2质粒。新生霉素,库马霉素和10个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亚抑菌浓度下处理后所呈现的矫治率分别为:氟啶酸  相似文献   

7.
两种药物对肠道杆菌耐药质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瑞  刘晓颖  祁小飞  张学光 《江苏医药》2004,30(12):908-909,i001
目的 探讨中西药在体外消除肠道杆菌携带的耐药质粒PRST98的可能性。方法 将原存在于伤寒杆菌中的多重耐药质粒PRST98,分别导人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杆菌,选用氧氟沙星和双黄连对上述三种携带PRST98的肠道细菌进行质粒消除试验;对受试菌进行药敏试验及质粒电泳检测;用地高辛标记的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 blot。结果 两种药物虽然未能将受试菌携带的PRST98消除,但该质粒编码的耐药种类却减少;部分菌株对一些药物的耐药程度明显下降甚至恢复敏感,但Southern Blot结果却显示PRST98上的耐药基因并未丢失。结论 氧氟沙星和双黄连能降低PRST98宿主菌的耐药性,但药物作用后同一质粒在不同种属或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间耐药性变化有差异,显示该质粒耐药基因表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质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芩苷能否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质粒,并影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测定黄芩苷处理的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曲线。16株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双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经黄芩苷作用20 h,分别在处理前和处理后应用碱裂解法检测质粒,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结果黄芩苷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长。16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均携带质粒,经1 mg.mL 1黄芩苷作用后,质粒消除率为37.5%(6/16)。6株经黄芩苷消除质粒的细菌,庆大霉素中度水平或低水平耐药株的MIC值均下降至敏感水平;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株的MIC值下降至敏感水平,部分环丙沙星中度水平耐药株的MIC值下降但高于耐药水平。结论黄芩苷能够消除鲍曼不动杆菌低水平耐药株携带的质粒,恢复菌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低水平耐药株感染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肠道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对病人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出现的耐药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多数由抗药性质粒介导形成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以传递,之所以能传递与质粒及其上面的耐药基因转移有关。这种耐药性传递是通过细菌的转化、转导实验研究手段而确定。该研究为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控制耐药基因的转移或研究质粒消除剂,从而控制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降低细菌耐药率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抗生素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及发展趋势,并从下述几方面对降低细菌耐药率策略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用量限制、循环用药策略、策略性更换药物、对抗生素处方的干预策略和消除耐药质粒等.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itrocefin法检测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HX88108及其4株质粒转化菌内均含有β-内酰胺酶,酶稳定性实验显示大肠杆菌HX88108的4个质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及对头孢哌酮的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PAGE实验表明大肠杆菌HX88108内含有几条β-内酰胺酶条带,4个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条带在凝胶上的位置互不相同,但都与大肠杆菌HX88108的1条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结肠癌细胞株HCT-8/VC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从P-gp功能变化的角度分析黄连素逆转细胞耐药性的机制。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VCR为观察对象,选用无干预措施、不同浓度黄连素处理(实验组)、维拉帕米处理组(阳性对照组)3种处理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对3组细胞的抑制率,并计算耐药逆转倍数。采用微孔板荧光分光广度计测定3种处理方法细胞种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分析黄连素对于P-gp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长春新碱对于肿瘤细胞的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药物对于细胞IC50为(18.31±0.57)μg/mL。加入黄连素处理细胞后,细胞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增加,黄连素的逆转倍数为3.57。罗丹明123排出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对于罗丹明123的排出能力随着黄连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黄连素处理24h后,细胞的P-gp表达量均呈现明显降低。结论黄连素能够提升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且这种机制可以通过抑制P-gp的表达而实验降低药物的外排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对一株耐头孢哌酮的大肠杆菌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一严重感染、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死亡病人的肺部分离到一株多重耐药物性的大肠杆菌。这株菌对头孢哌酮及其它几种抗生素高度耐药。通过对此菌进行染色体原位电泳、转化实验、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及MIC值的测定.从此菌中分离出四个具有不同分子量及耐药性的质粒。其中三个质粒都对头孢哌酮表现高水平的耐药性;三个质粒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也耐药。提示:此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是由质粒介导的。对其中二个质粒构建了其DNA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4.
淋病流行株耐药基因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淋病流行株的耐药基因作定位研究 ,对 1998~ 1999年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的 98株淋病流行株 ,采用 K- B法测定了其对 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应用碱裂解法提取了相应菌株的质粒 ;并筛选其中的 NG4 、NG31 、NG4 3、NG70 4株菌作质粒的转化、接合及消除试验 ,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显示 ,98株淋病流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高度耐药 ,耐药率分别为 82 .6 5 %、6 9.39%、5 0 % ;检出 4 2 .5、39.5、7.4、4 .2 kb质粒分别占 11.2 2 %、4 1.82 %、5 9.16 %和 6 7.32 %。 NG4 3能通过接合、转化将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淋病奈瑟氏敏感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C6 0 0 ,NG31 通过接合传递实验 ,将对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淋病奈瑟氏标准敏感菌 ,通过质粒消除 ,上述菌株又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通过接合、转化及消除均未见改变。从而提示湛江地区淋病流行株耐药形势严峻 ,淋球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由质粒介导 ,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则有可能由染色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用Nitrocefin法检测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HX88108及其4株质粒转化菌内均含有β-内酰胺酶;酶稳定性实验显示大肠杆茵HX88108的4个质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享及对头孢哌酮的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PAGE实验表明大肠杆菌HX88108内含有几条β-内酰胺酶条带,4个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条带在凝胶上的位置互不相同,但都与大肠杆菌HX88108的1条β-内酰胺酶条带的位置相同。以上结果提示:大肠杆菌HX88108内的4个质粒编码4种不同的β-内酰胺酶,从而介导大肠杆菌HX88108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肠道病原菌被发现携带质粒,而且其耐药性、致病力与特异性的质粒控制有关。因此,探寻阻止有害质粒DNA复制的特效药物,去除细菌体内的毒力质粒和R质粒,使产毒耐药菌变为无毒敏感菌,这在质粒流行病防制上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们以吖啶橙(AO)为消除剂,选择4株耐药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为供试菌,对其内共存的肠毒素质粒(Ent)和R质粒进行消除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黄素等中药提取物对敏感性和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探索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中药成分。方法采用标准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测定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等对耐药性和敏感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敏感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是32、64、64、128μg/mL;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是32、64、128μg/mL,黄芩苷在256μg/mL时无作用。结论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敏感性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黄素、黄连素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0-2003年4年间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使用量与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情况.结果: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使用量与大肠杆菌耐药率显著相关(P=0.018,P=0.05),头孢他啶使用量与大肠杆菌耐药率相关无显著性(P=0.068).结论:药剂科采购工作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的质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87年至1989年我院所分离的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院内感染菌株进行了质粒分析。结果表明除肺炎杆菌、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各1株未分离出质粒外。其余菌株均分离出质粒。共分离出质粒367个,平均每株细菌3.19个。367个质粒分属36种不同分子量,介于1.0kb~132kb之间。 5.5kb、3.6kb、2.0kb在我院细菌中出现最为频繁,均各占总菌株的22%以上。这些质粒在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雷氏杆菌和变形杆菌中均有存在,在我院的院内感染中呈流行趋势。 通过质粒消除试验和药敏分析,5.5kb质粒可能与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有关;3.6kb质粒可能是编码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耐药的基因。2.0kb质粒可能决定氯霉素的耐药。35kb和11kb分别与5.5kb和3.6kb质粒在耐药方面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测邯郸、福州两地149株新生儿胎便中肠道杆菌的耐药率、MIC、耐药质位及其消除率。结果表明庆大霉素(Gm)耐药基因主要位于耐药质粒上;Gm耐药质粒较稳定、宿主范围较广。此外,本文获得8株PICmcl(ts)100与Gm耐药质粒形成的类似于P1Cm性质而由Gm取代Cm基因的P1Gmcl(ts)100。P1Cm或P1Gm可感染9种肠道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