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4—12月11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协同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协同组加用协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协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护理1周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体化延伸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徐州市中医院诊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55,一体化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健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185.85±16.39)分高于对照组的(154.39±14.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2,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延伸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吴静 《糖尿病新世界》2021,(6):130-132,13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于2019年2—10月收治的12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优质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2周后,优质组血糖控制达标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及2周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2周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自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护理中,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可改善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不良情绪,降低血糖波动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对于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在东莞市石排医院治疗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糖尿病护理A组(25例,普通护理)与糖尿病护理B组(25例,普通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皮肤感染情况、满意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糖尿病护理B组患者血糖指标低于糖尿病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糖尿病护理B组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糖尿病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糖尿病护理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糖尿病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护理B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糖尿病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指标,降低皮肤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优化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循环质量管理护理联合激励式干预对胃食管反流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胃食管反流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PDCA循环护理联合激励式干预),各46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联合激励式干预方案可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血糖达标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方钦 《糖尿病新世界》2023,(13):145-147+160
目的 研讨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等归入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自护能力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自护能力,并获得更稳定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全程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6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3例,心理护理联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血糖指标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血糖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联合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精准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对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精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精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评估对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宁德市福鼎精神病人疗养院经临床检查确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于调控血糖水平以及提升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且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围术期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需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双盲法分为一般组、实践组,各有49例,一般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实践组行综合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血糖水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实践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践组血糖水平低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一般组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组生活质量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围术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血糖水平,调节患者情绪,提升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冯梅 《糖尿病新世界》2023,(23):139-142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基础组和优质组,各25例。基础组采用基础护理,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指标、心理状态、自管能力、满意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血糖指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SAS、SDS评分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自管能力优良率为96.00%,高于基础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满意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血糖控制有正面影响,能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管能力,改善情绪,得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问题导向式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护能力和疾病感知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的老年T2DM患者42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问题导向式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自护能力和疾病感知能力。自护能力使用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进行评价,疾病感知能力使用糖尿病疾病感知问卷简表进行评价。干预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t=5.183、14.188、4.926,P<0.05),自护能力各项目(总体饮食、具体饮食、运动、血糖测试、足部护理、吸烟)和疾病感知能力各项目(认知描绘、情绪描绘、综合理解)评分均明显提高(t=14.730、12.965、6.414、10.995、10.525、10.502、9.879、10.926、23.662,P<0.05)。 结论问题导向式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提高老年T2DM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疾病感知能力,达到更好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8周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值均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既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又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综合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对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盲分组方式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参照组施以常规方式护理干预,观察组施以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以个体化饮食护理方式对病情进行干预,可提升其临床治疗依从性,维持患者血糖水平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营养状态,并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婧  沈国新  董少芳 《糖尿病新世界》2023,(22):143-145+149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苏州市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39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期检查、锻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和服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接纳承诺理念护理模式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吉林市人民医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以接纳承诺理念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行为和糖代谢指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护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分别为(7.19±1.60)mmol/L、(9.39±1.77)mmol/L、(8.10±1.4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接纳承诺理念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认知行为护理用于冠心病老年患者对其生命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2022年1-12月本院收入冠心病老年患者合计72例,经抽签法将36例归对照组(常规护理),余下36例归为观察组(于前组基础上开展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在开始干预前、结束4周干预后的自我管理以及生命质量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认知行为护理用于冠心病老年患者能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提升其生命质量,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纳入该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前59例)和优质组(后59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0.22±3.80)分、(68.68±6.75)分、(65.30±6.46)分、(67.02±6.33)分、(66.44±6.38)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稳定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序贯式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该县某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总病例数60例,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回顾分析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培训前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受干预培训后6 d和12 d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式糖尿病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明显,序贯式健康宣教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及并发症下降明显,为干预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分2组,73例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73例联合健康教育纳入观察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访发现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护行为能力,从而维持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