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微小癌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征象,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结节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PTMC的发生率与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关系不大;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周边无声晕、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实性结节,内可见微小钙化,颈部淋巴结肿大,内部血流信号为主。结论:超声对PTMC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48例,术后病理证实13例。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起病隐匿,不易诊断,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多数仍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中被发现,应综合使用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更好的标记物,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方法:选取PTC 78例,NGWPH 32例,蜡块均带有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采用CK19、34βE12、MC、Galectin-3和CD56对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19、34βE12、MC、Galectin-3和CD56在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3.6%、92.3%、98.7%和1.3%。而在NGW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3.1%、37.5%、12.5%和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种抗体各有优缺点,CK19、34βE12、CD56的应用价值较高,若能再联合使用MC和Galectin-3以及仔细的图像观察,可以增加PTC诊断及与NGWPH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戚峰  陈曦  王涛  刘彤 《现代保健》2010,(23):194-196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良、恶性诊断缺乏特异性标志物,该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基因事件相关,包括BRAF、Ret/PTC、Ras、erBb-2、p53、p16、PTEN、CK19和DDIT3、ARG92、ITM1、C1orf24等基因.不同基因型的改变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外周血、良性组和PTC肿瘤微环境的CD4^+/CD8^+比值明显依次递减(P〈0.01);PTC和良性组局部组织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1),但前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TC局部和外周血(P〈0.01),后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伴淋巴结转移PTC局部癌组织的CD4^+/CD8^+比值及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与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局部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以CD8^+阳性T细胞为主,局部呈明显的免疫受抑状态,而甲状腺良性病变局部CD3^+CD4^+CD8^+、CD3^+CD4^-CD8^-T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有利于营造抗瘤免疫效应的微环境,PTC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与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本组46例患者中,37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3例行甲状腺大部单侧切除术,4例行双侧切除术,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经随访,1例同侧的气管部位出现局部复发症状,经再次手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较佳。其余患者疗效均较好,均未见并发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左下颌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6岁.因左面部腮腺区无痛渐增性肿块11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左面部腮腺区明显肿胀隆起,可扪及约鸡蛋大小的包块,皮肤无破溃,质软,边界欠清,有搏动感.左面部包块穿刺抽出可凝固血性液体.左面颈部增强CT考虑左下颌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左下颌血管瘤,遂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5 cm×4 cm×3 cm,包膜尚完整,切开有出血囊性变,内有少量胶冻状物,部分囊壁有疣状突起.病理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彩超示双侧甲状腺实质回声均匀,未见确切占位.查T3、T4、TSH均正常;核素扫描示:双侧甲状腺腺内显像剂分布不规则,甲状腺吸131I功能低于正常.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服甲状腺素片,未行放化疗.本例随访4 a余,定期行颈部甲状腺B超、胸片、T3、T4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大数据和精准治疗的年代,标准程序实验结果网络数据已经大爆发.2005年随着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科技发展,肿瘤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应运而生,不仅能够应用于基因组分析,尤其是全基因组测序的应用帮助人们加深了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与此同时也为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1].TCGA-THCA试验项目将甲状腺肿瘤生物学、基因组技术、生物储藏库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最新标准实验大数据公布,部分甲状腺癌基因图谱全部绘制完成,但是仍然缺乏黄色人种、少数民族地区的数据.为了补充这方面的数据,下载TCGA数据库中甲状腺癌相关临床资料,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对壮族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miRNA进行壮族人群qPCR验证仍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本组46例患者中,37例行单侧腺叶切除术,3例行甲状腺大部单侧切除术,4例行双侧切除术,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经随访,1例同侧的气管部位出现局部复发症状,经再次手术后,患者治疗情况较佳。其余患者疗效均较好,均未见并发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Notc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otc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 法,分别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中,Notch-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l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荧光法测定,Notch-1在正常甲状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高频彩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15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甲状腺病灶位置的血流信息。且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通过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高频彩超诊断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67%,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8%,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频彩超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流信息检测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血流信息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血流信息,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高频彩超的方式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而且也能够清晰明确患者的病灶位置的血流信号严重程度,自然也就能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5月-2022年4月的1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高频超声技术诊断的特异性为94.55%,敏感性为86.48%,准确率为94.0%,高频超声诊断优效125例,良效41例,中11例,差效3例,诊断效果优良率为92.22%。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效果显著,尤其是在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作为甲状腺肿瘤的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针吸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针吸细胞学特征 ,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特征。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针吸细胞学特征有 :乳头状结构 91.11% (82 90 ) ;核内包涵体 85 .5 6 % (77 90 ) ;毛玻璃样核 6 7.78% (6 1 90 ) ;核沟 6 1.11% (5 5 90 ) ;多核巨细胞 5 6 .6 7% (5 1 90 ) ;砂粒体14 .4 4 % (13 90 )。结论 乳头状结构、核内包涵体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指征 ;毛玻璃样核、核沟、多核巨细胞、砂粒体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中亦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朴雪松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5023-5025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误诊原因,提高对癌结节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PTMC患者的70个癌结节(其中2例有3个癌结节,3例有2个癌结节)的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钙化类型、后方衰减、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颈部淋巴结,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63例中,伴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5例,合并甲状腺瘤6例,单发癌22例,超声图像误诊率为17.14%(12/70),正确率82.86%(58/70)。结论:超声影像学在诊断PTMC方面有一定的难度,综合运用各项超声图像特点能有效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肺结节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局灶性肺部阴影,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显著提高。准确鉴别检出结节的良恶性、及时对恶性肺结节实施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本综述主要对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总结。以“肺结节”“鉴别诊断”“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为关键词,检索2017-11-01-2022-11-01中国知网全文数据总库及PubMed检索平台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影像检查发现肺结节,即直径≤30 mm肺实质内病灶;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排除标准:灵敏度、特异度等一般的应用研究;年份久远(近5年以外)且参考价值低的文献。最终纳入分析文献45篇。结果显示,目前鉴别肺结节的金标准仍是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但受限于其有创、高风险等缺点未能常规应用。通过探索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肺结节的鉴别效能得以不断提高,如融合多项肺结节的影像特征等构建预测模型、新型技术方式的加持、探寻高效能的生物标志物、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等。提示,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检测方式凭借可重复性好、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分析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中运用超声检查的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入组案例经查实均符合超声诊断要求,最终确诊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并以此评价超声诊断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显示,Ⅵ区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为93.75%(75/80),特异性为61.54%(8/13),准确性为60.48%(75/124),假阳性率(误诊率)为85.96%(49/57);Ⅲ、Ⅳ区的诊断敏感性为88.00%(66/75),特异性为75.68%(28/37),准确性为92.96%(66/71),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5.15%(5/33)。敏感性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准确性及假阳性结果差异明显,数据经统计分析对比显示(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超声诊断可发挥显著作用,其诊断价值确切,诊断的准确性使该检查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以切实印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彩超检查准确率为26.92%;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准确率为74.36%;与确诊结果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难度较高,因此应结合临床表现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并充分结合术中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及方式,提供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58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性状,颈部淋巴结转移频率、方式及外科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行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44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4例.颈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双侧颈内静脉淋巴结链(Ⅱ、Ⅲ、Ⅳ区)切开探查47例,颈Ⅵ区淋巴结清扫加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0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6.28±2.23)mm,共26例(44.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明显颈部淋巴结转移倾向(P<0.05).88.5%(23/26)患者仅有颈Ⅵ区淋巴结转移,3.8%(1/26)发生颈内静脉旁Ⅱ、Ⅲ、Ⅳ区跳跃性转移;7.7%(2/26)发生颈Ⅵ区伴其他区域转移.结论 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具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颈Ⅵ区是淋巴结转移好发部位,对于双侧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应进行常规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 125、CA 19-9和CA 15-3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182例卵巢良性肿瘤、137例卵巢恶性肿瘤和40名正常体检者血清AFP、CEA、CA 125、CA 15-3、CA 19-9水平同步测定并进行对照。结果:AFP、CEA、CA 125、CA 15-3和CA 19-9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依次为13.87%,19.71%,81.02%,13.14%和42.34%,5项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可提高为91.97%。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分子诊断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从遗传学角度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在分子水平上,肿瘤的发生常涉及多基因参与,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肿瘤分子诊断则是伴随细胞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并已日趋完善,尤其是DNA芯片技术、DNA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其前景更是令人瞩目的。可以预见,随着肿瘤分子诊断水平的提高,人类将最终认清肿瘤的本质并攻克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