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晓  朱珠  周晖  张爱霞 《护理研究》2014,(34):4286-4289
[目的]对28周~32周早产儿的喂养准备和喂养表现进行描述,以了解早产儿的一般喂养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孕28周~32周出生的适于胎龄儿,采用鼻饲—经口喂养—全经口喂养的喂养方式,根据其胎龄、体重、口腔运动能力和疾病状况等决定管饲和经口喂养的开始时间、奶量、间隔时间和奶量的增加速度等;观察早产儿各喂养进程的开始时间、体重、奶量、口腔运动能力和喂养耐受情况等。[结果]胎龄越小,早产儿的健康状况相对越差,口腔运动功能协调性及早产儿喂养准备行为的出现越晚;出生(1.31±1.37)d后开始管饲喂养,口腔运动功能评分(5.75±5.14)分,(11.26±2.67)d开始经口喂养,(23.43±2.61)d达全经口喂养;随着日龄、体重的增加和经口喂养的锻炼早产儿口腔运动能力迅速提升,奶量增加,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结论]胎龄29周左右的早产儿已经可以耐受胃肠内喂养,喂养方式、开奶时间、加奶速度等需根据早产儿的胎龄、日龄、体重、口腔运动能力、喂养准备行为和疾病状况等条件做适当调整;体重较轻、胎龄小的早产儿应延长管饲喂养阶段,口腔运动能力低的早产儿应控制奶量的增加速度,以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结银  刘卫娟  范薇  刘静 《妇幼护理》2022,2(7):1597-1600
目的:对早产儿实行口腔运动干预,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早产儿122例,使用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根据评分分组处理:(1)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但未能成功进行直接哺乳的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共31例,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的干预组1共31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2)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共30例,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的干预组2共3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吮奶的熟练度、吮奶的速率、吮奶量、完全奶瓶喂养开始时间、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结果:(1)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早产儿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P<0.05)(2)口腔运动干预能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评分<30分早产儿的吮奶的熟练度、提高患儿吮奶的速率、增加患儿吮奶量、提高住院时体重增长速度、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直接哺乳开始时间(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行口腔运动干预,能缩短其由管饲喂养过度至经口喂养的过程,缩短早产儿转换到直接哺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NICU)且符合标准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发展性照护,干预组实施发展性照护+口腔运动干预,每天1次,直至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每天观察记录早产儿的医嘱奶量、经口喂养奶量、进食初5 min摄入奶量、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等,计算早产儿的喂养进程、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及喂养效率。[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喂养进程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第3天、第4天及第5天的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刺激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早产儿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过渡的影响。方法对49例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由电脑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喂养方法。观察组25例,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配合口腔刺激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吮吸,直至管饲喂养完全过渡到经口喂养。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管饲喂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计算从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为(33.15±0.68)周、完全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为(35.18±1.16)周、过渡时间(11.91±4.07)d、管饲喂养时间(24.52±3.13)d、住院时间(34.21±3.38)d,对照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为(33.20±0.56)周、完全经口喂养的纠正胎龄为(36.21±1.24)周、过渡时间(14.10±3.15)d、管饲喂养时间(29.11±5.28)d、住院时间(37.44±5.51)d,两组比较,除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刺激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吮吸能有效促进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过渡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胎龄29-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管饲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观察二组早产儿从管饲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日均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口腔感染、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胃食管返流)。结果 ⑴干预组从管喂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日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⑵干预组口腔感染发生率6.45%,对照组发生率6.06%,二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规早产儿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能缩短管饲饮食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从而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同时满足爱婴医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兰雅平  陈喻萍  彭映华  何敏 《护理研究》2014,(10):66-67,1214
[目的]分析口腔按摩在早产儿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起的作用,探讨住院早产儿营养管理策略的新型干预措施。[方法]将49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并行口腔按摩,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每日摄入奶量比、过渡时间(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及日均体重增长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每日摄入奶量比为(86.81±4.17)%,对照组为(79.16±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5,P0.001)。观察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为16.64d±2.03d,对照组为19.63d±2.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P0.001);观察组日均体重增长34.25g±3.82g,对照组30.73g±3.23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5,P0.001)。[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过渡期采取口腔按摩措施能使其日均摄入奶量比增加,过渡时间缩短,更早地达到完全经口喂养,并能促进体重增长,对早产儿喂养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疾病严重程度对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52例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队列研究,记录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管饲天数.采用新生儿医学指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结果 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住院天数和管饲天数长于胎龄33~34周的早产儿,不同胎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的相应胎龄及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疾病严重程度与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管饲天数呈正相关.高危早产儿管饲天数长于低危早产儿,其开始经口喂养及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均晚于低危早产儿.结论 疾病严重程度对经口喂养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应建立个体化的经口喂养评估方法.新生儿医学指数可作为一个简便易行的评估工具用于预测和评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疾病严重程度对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52例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进行队列研究,记录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管饲天数.采用新生儿医学指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结果 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住院天数和管饲天数长于胎龄33~34周的早产儿,不同胎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的相应胎龄及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疾病严重程度与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管饲天数呈正相关.高危早产儿管饲天数长于低危早产儿,其开始经口喂养及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均晚于低危早产儿.结论 疾病严重程度对经口喂养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应建立个体化的经口喂养评估方法.新生儿医学指数可作为一个简便易行的评估工具用于预测和评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9.
陆丽荣 《妇幼护理》2022,2(4):905-907
目的 研究口腔运动联合小儿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期间本院收治的 132 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 的基础上应用口腔运动联合小儿推拿。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喂养不耐受和体格发育。结果 观察组开始胃肠内营养时间、 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增加奶量多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 14d、1 个月时的头围、身长、体重增长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口腔运动联合小儿推拿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喂 养不耐受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Infant feeding     
V Thurtle 《Nursing mirror》1985,160(19):44-45
  相似文献   

14.
Breast feeding     
Breast feeding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 among all socioeconomic classes. By providing instruction and care of the mother and infant, the physician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chances for success. Although breast feeding is a natural function, the proper technique needs to be learned.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contraindications. The infant requires vitamin K at the first opportunity and supplementation with vitamin D and fluoride as necessary. Recommended daily dietary allowances are increased for nursing mothers. The physician must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raceptive methods on lactation.  相似文献   

15.
Bottle feeding     
L Sawley 《Nursing mirror》1985,160(3):31-33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Infant fee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 White 《Nursing mirror》1978,146(3):42-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