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病人共450例,以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预防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且病人的经济负担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康复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金梅  张琼  左霞  陈玉芳 《中国康复》2010,25(2):151-151
2009年1~11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1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18~93岁,平均57岁,病程1~7d,单纯下肢骨折45例,多发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28例,多发骨折并发创伤性休克10例,髋部骨折手术27例(其中关节置换13例),其中并发高血压或糖尿病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11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9例患者。结果研究组DVT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显著预防以及控制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李晓玲 《护理与康复》2010,9(12):1052-1053
总结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621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输液护理、保持正常体温、术后早期活动、导尿管护理等。术后住院5~10 d、平均6.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经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及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后肢体开始活动、胃肠开始排气、术后开始进普食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股静脉、腘静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覃爱雯 《护理与康复》2010,9(7):594-595
总结125例下肢骨折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实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适量补充液体,并应用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125例中,1例术前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转普外科治疗;3例术后72 h内出现下肢肿胀,其中2例伴有行走困难,经药物及康复治疗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措施在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试验组予药物治疗+一般护理+体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3%(5/6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14/6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04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04例患者仅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24%,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认为系统、有效的护理方法,对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价值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2例实施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快速康复护理组,各56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快速康复护理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7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活动度和畸形评分。结果术后7 d,研究组HAMA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HHS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畸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效果显著,可改善下肢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治疗后第14天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和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平均Glu、D-二聚体差异。结果:观察组第14天DVT发生率、平均Glu、D-二聚体实验室监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股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基本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应用足底静脉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足底静脉泵能降低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冯静  梁玲  吴凌燕 《护理研究》2006,20(3):233-234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DVT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PE),导致病人猝死。国内报道外科手术术后DVT的发生率达26%,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7%~45%[1],妇科肿瘤病人术后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在无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小腿DVT的发生率为40%~80%,下肢近侧DVT的发生率为10%~20%,致命性PE的发生率为1%~5%[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从单纯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的综合型护理,从被动的局部护理转向主动的整体护理,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DVT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PE),导致病人猝死。国内报道外科手术术后DVT的发生率达26%,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7%~45%,妇科肿瘤病人术后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在无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小腿DVT的发生率为40%~80%,下肢近侧DVT的发生率为10%~20%,致命性PE的发生率为1%~5%。  相似文献   

15.
徐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38-1139,1141
目的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探讨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29例,对其采用中西结合抗凝、溶栓、祛聚、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8.62%;好转11例,占37.93%;无效1例,占3.45%。平均住院天数(13.20±2.58)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妇科术后DVT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通过专业护理可减少妇科手术后DVT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为未实行护理干预的前3年患者201例,其术后均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为实行护理干预3年来患者298例,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1).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防护对策.方法:对骨科收治的200例脊柱骨折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病人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护理对策.结果:200例脊柱骨折中有11例病人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5.5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性别与术后发生DVT无明显相关,而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吸烟史、静脉曲张史、术后感染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与脊柱骨折术后发生DVT有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静脉曲张史,术后卧床时间>5 d均是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则是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后DVT的独立性保护因素.结论:高龄、BMI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内科疾病、合并静脉曲张、术后长期卧床等均是脊柱骨折病人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危病人有效使用抗凝药物、加强DVT的评估、预防和护理是防止病人术后DV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比较中药和西药在治疗和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磺达肝癸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大于依诺肝素,利伐沙班在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中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上选用益气活血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如活血通脉汤、桃红四物汤等,还有补阳还五汤、佛手通瘀汤、活血通栓饮、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较好。中西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对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西药效果相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对87例高龄骨科大手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功能锻炼等综合预防护理措施。本组患者2例早期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经及时发现处理后症状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经过及时介入溶栓治疗好转;1例于手术即将结束时发生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采取积极的多方面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