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温灸盒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温灸盒艾灸疗法。观察2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液流速改善,全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沉降率上升(P均0.05)。结论:针刺配合温灸盒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可有效恢复脑血流、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治疗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和SS-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和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针刺:关元、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艾灸:神阙、关元),对照组则单纯给予针刺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中风后难治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治未病中心门诊治疗的中风后难治性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加耳穴压籽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中风后难治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梗死所致的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关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肾俞、会阳,配合艾灸中极、关元,对照组单纯针刺四神聪、肾俞、会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李惠玲 《河南中医》2014,(11):2264-2265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中药硬膏热帖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中风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艾灸配合中药硬膏热帖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有效率为82.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中药硬膏热帖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点刺井穴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点刺井穴放血与常规针刺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4%,对照组8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点刺井穴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冯琳  聂亚娥  安军明 《陕西中医》2012,(9):1203-120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的周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肢的周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10.
王玮  王秀英 《河南中医》2014,(5):849-85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采用中风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结果:对照组29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9.0%,治疗组38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甘草附子汤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在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2.
隔姜隔盐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慧林  王麟鹏 《中国针灸》2006,26(9):621-624
目的:探讨隔姜隔盐灸法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神阙隔姜隔盐灸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实际完成试验75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隔姜隔盐灸法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于预防泌尿系感染,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隔姜隔盐灸法是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原始点与常规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随机将2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6例。治疗组:针灸原始点,急性期手法以泻为主;恢复期手法以补为主,并重用艾灸。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以患者脉症辨证施治。两组针灸治疗1次/d,30min/次,10/b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36例患者中痊愈28例(20.58%);好转102例(75%);无效6例(4.42%)。总有效率为95.48%。对照组136例患者中痊愈12例,(8.82%);好转71例(52.21%);无效53例(38.97%),总有效率为61.03%。结论:针灸原始点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9例)、腹针组(28例)及腹针+康复组(29例),分别给予定时饮水计划、触发反射排尿、物理治疗等康复训练、腹针疗法及两者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腹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和腹针组(P〈0.05),症状积分及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频率及膀胱最大容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频率具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物灸可以提高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6.
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针刺加艾箱灸治疗,对照组(30例)行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艾箱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毫针配合膀胱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原发病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毫针及膀胱训练的综合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失禁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两组治疗后尿垫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毫针配合膀胱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8.
赵永智  张华 《山西中医》2012,28(5):29-3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8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30天后治疗组治愈7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愈45例,有效3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灸结合吞咽治疗仪比单独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重灸关元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患者,采用毫针配合双艾条灸关元穴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d,一般情况下治疗3个疗程,严重者治疗4—5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尿失禁情况,统计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7例,有N: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4%(29/31)。结论:针刺配合重灸关元穴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董氏奇穴针灸法》中"倒马针法"配合麦粒灸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于2010~2014年因"胃癌"收住我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26例,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倒马针刺门金、内庭穴配合麦粒灸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和气海穴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69.2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马针配合麦粒灸法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