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予 《光明中医》2016,(5):616-618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等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整体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雌激素水平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95.56%(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3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用药反应率4.44%(2例)和对照组8.89%(4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加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62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8年3月—2020年7月接受治疗,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给予中药组患者以活血化瘀法,共有31例患者入组;给予西药组患者传统西药米非司酮药物治疗,也有31例患者入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雌激素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子宫肌瘤体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以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所改善,且明显低于西药组,P 0. 05。中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 0. 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 0. 05。结论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的雌激素、子宫肌瘤的体积改善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安全性强,临床建议优先将该方法推广于子宫肌瘤治疗。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作用和对IL-2R、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2R、TNF-α的水平.结果:子宫肌瘤患者IL-2R、TNF-α的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 <0.01).经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后IL-2R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正常人组水平(p<0.01),TNF-α下降至正常人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2R、TNF-α水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戚文丰 《新中医》2015,47(9):136-138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单用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中药治疗,3月后记录2组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大于对照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单一症状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除经期延长的改善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贫血、痛经、月经过多、阴道出血、腰腹胀痛等症状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子宫肌瘤瘤体缩小程度、月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55-165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的患者分别有28例、29例、30例和13例。观察组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的患者分别有4例、29例、45例和2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呕吐、乏力、恶心的患者分别有8例、3例、6例,观察组仅发生恶心1例,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可治疗内科多种疾病,效果显著,可较好地纠正血瘀情况,且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糖降脂等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活血化瘀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的TG、TC、HDL、LDL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C、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H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应用活血化瘀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00例血瘀证候患者,将其均分为应用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组,与应用传统西医法的常规组。对比2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常规组康复与疗效显著占比显著低于研究组,有效与无效占比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整体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极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率,推荐在临床中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高发的子宫肌瘤疾病属于中医学“癥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血瘀”是癥瘕的主要病机,目前,活血化瘀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治法。本文从中医学对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方的研究,阐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理论依据及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12.5 mg/次,q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丹鳖胶囊,5粒/次,tid。疗程均12周。B超测定肌瘤体积、检测性激素水平及观察气滞血瘀证积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68.7%,对照组较治疗前缩小60.6%,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三醇(E2)及孕激素(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SH,LH,E2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气滞血瘀证积分为(5.9±2.87)低于对照组的(9.4±3.69)(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明显降低FSH,LH,E2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近期疗效显著,是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桂茯化癥汤治疗微小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92例微小子宫肌瘤患者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使用西药米非司酮片治疗,46例)与观察组(使用桂茯化癥汤治疗,46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8例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抗生素加抗厌氧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活血祛瘀中药,连续使用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各评价指标、患者主观不良感受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缩小率分别为56.12%、42.30%,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75.00%,随访6个月观察组子宫肌瘤反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明显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反弹率低,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慧珍  张大伟 《河南中医》2016,(6):1066-106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瘤体、子宫大小、经期、经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性激素E2、FSH、L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78.5%,研究组有效率92.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疗效确切,能有效调整性激素E2、FSH、LH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的体积、激素含量(LH、FSH、P、E2)、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恶心,头痛,乏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子宫的体积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9.3029,P=0.0003);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体积小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3.8804,P<0.0001);观察组患者的LH、FSH、P、E2含量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u=2.4591,P=0.0139);不良反应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头痛发生比率为0.00%和13.33%,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2857,P=0.038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比率为6.67%和36.6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7.9542,P=0.0048)。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总销售金额逐步增高,DUI接近1(0.75≤DUI≤1.25)的品种在2012年前3个季度所占比例分别为53.33%、53.33%、66.67%,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较多,但趋向合理。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临床药师干预效果明显,但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患者均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使近年来许多子宫肌瘤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而中医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又有肯定优势,其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以扶正祛瘀为治疗大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主要就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进行分析,总结从瘀论治子宫肌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能显著治疗青春期功血.中医治疗组总优势比OR=3.27,95%置信区间(CL)为(2.34-4.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漏斗图"图形显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青春期功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59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湿敷方等综合措施。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脓液情况、创周红肿、疼痛、温度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肢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计算创面闭合指数。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组织形态、脓液情况、创周红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的MNCV和SNCV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和创面闭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IB,Hb A1c,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NO和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药内服和局部给药相结合的疗法促进了创面的愈合,促进了神经的传导速度,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FIB,Hb A1c,调节NO/ET,升高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药材安全性问题,阐述了中药资源产业链中污染物的可能来源及危害,综述了污染物对中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提高中药安全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