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胰腺癌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胰腺癌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6篇论文和25本专著,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胰腺癌为实证;常见类型为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湿热毒蕴证、脾虚湿热/湿困、阴虚(含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多认为病位在脾(脾胃)、其次为肝(肝胆);病理因素以湿和瘀血多见。结论:目前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证型研究尚属初始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证素、脏腑辨证、证候学、病理分型证候及分期证候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研究其中医证候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证候要素进行提取,分析其分布规律及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包括7834例病例,证候要素以气虚、阴虚、痰湿、血瘀、痰热、气滞为主;本虚证候要素占57.54%,标实证候要素占42.46%;脏腑辨证主要为肺+本虚与脾+本虚分别占35.86%、25.70%;在肺癌发展过程中,气虚证占比逐渐上升,在IV期时达到最大占比为36.50%。结论:肺癌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湿多见,临床除治肺以外还应注意脾的调理。而晚期肺癌患者本虚证比率升高,因此临证可根据病情采用攻补共用等方法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4.
李婵  富琦  赵文硕  杨中  张青 《北京中医药》2012,31(4):259-262
目的探讨中晚期胰腺癌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方法基于胰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不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支持治疗、介入治疗、化学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海扶治疗前后实证和虚证的分布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化学治疗可能更易阻碍气机。海扶之作用似乎与中医之祛邪法作用相仿,海扶治疗后应以扶正固本为主要的治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肺癌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部120例明确诊断、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其进行肺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调查研究所需资料,并录入Execl表,建立数据库。结果:肺癌患者不同临床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TNMⅠ期、Ⅱ期痰湿质为主,其次为湿热质,TNMⅢ期、Ⅳ期以阴虚质为主,其次为阳虚质、气虚质及气郁质。肺癌患者不同临床TNM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TNMⅠ期以气虚痰湿证为主,占66.7%;Ⅱ期以气虚痰湿证为主,占50%;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占37.3%;Ⅳ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占53.4%。肺癌中医体质与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360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对中医证型、脏腑病位、证候要素、年龄、原发疾病、CKD分期、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CKD 3-4期患者脏腑病位主在肾293(81.4%)与脾245(68.1%),虚性证候要素主为气虚236(65.6%)和阴虚137(38.1%),实性证候要素主为湿热215(59.7%)和血瘀201(55.8%);本虚证以脾肾亏虚证189(52.5%)为主,标实证多兼夹,多见湿热证215(34.7%)及血瘀证201(32.5%);标实证在本虚证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证中患者主分布在45~59岁154例(42.8%)、69~74岁113例(31.4%),原发病主为慢性肾炎150例(41.7%),年龄、原发疾病在本虚证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分期在本虚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实证中年龄、原发疾病、CKD分期分布均无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2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瘀血阴虚气滞阳虚血虚热毒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肾肝肺肠心的趋势。证型分布中虚证呈现气阴两虚证气血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湿凝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研究的病例中仅有痰热蕴结证。结论: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规律以虚证最多,尤以气虚为主,且同时兼夹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故治疗癌因性疲乏以补虚为基本治则,既要重视脾胃运化,亦要兼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MsPGN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图文分析软件参照Katafuchi积分对126例MsPGN患者的肾脏病理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从气虚证(包括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瘀血证角度分析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结果:气虚证肾小管萎缩积分高于非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增生积分高于非气阴两虚,湿热证系膜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积分高于非湿热证,瘀血证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积分高于非瘀血证,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PGN肾脏病理积分可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肺癌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进行统计整理,同时收集整理全部患者的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并分析总结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TNM分期的研究中,Ⅰ期患者量少,以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为主,Ⅱ期患者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Ⅲ期患者以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气虚质、阴虚质,Ⅳ期患者主要为阴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通过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中医体质与TNM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的研究中,Ⅰ期、Ⅱ期患者均以气虚痰湿证为主,Ⅱ期患者其次为阴虚热毒证,Ⅲ期、Ⅳ期患者均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阴虚热毒证、气血瘀滞证。通过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体质与病理类型之间、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TNM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中医体质及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类型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最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李婵  富琦  赵文硕  杨中  张青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1-893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胰腺癌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基于胰腺癌的中医证候要素,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癌毒和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血瘀证和气滞证,其他证候要素均少见.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胰头癌与胰体尾癌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相似文献   

12.
综述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并对A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AD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虚证可见肾虚、心虚,实证可见痰浊、血瘀等。以标准规范的证候要素为基础,具有中医特色的AD诊断标准及证候量表已使用于临床。AD的生物学研究可为中医证候微观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进而制定出与AD整个病理发展过程相适应的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王一  孙晓龙  王宽宇 《河南中医》2019,39(10):1475-1478
胃癌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演变规律为由实转虚→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最为常见;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期呈现虚证为本,虚实夹杂的变化规律,中医证型仍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脾、胃、肾。大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演变亦呈现出由实转虚,虚证为主,虚实夹杂的规律;大肠癌术后化疗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由实转虚,以虚证为本,虚实夹杂,虚证中以气虚证和阴虚证最为多见。虽然,目前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对胃肠肿瘤术后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有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深入认识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及围手术期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AFP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癌诊疗方案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瘀湿互结、肝肾阴虚5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构成比情况,以及各证型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情况,统计各中医证型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各中医证型与AFP的相关性。结果: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肝郁脾虚证比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湿热蕴结证比瘀湿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多见;气滞血瘀证最少;Ⅲ期患者36例,5个证型例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在肝郁脾虚证患者中,Ⅰ期、Ⅱ期的患者较多,Ⅲ期患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瘀湿互结证患者中以Ⅲ期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5个证型中AF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总体上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最常见的为肝肾阴虚证,AFP的阳性率与肝癌中医证型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病理分型、TNM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0例,对病理分型、TNM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分型、TNM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差异(P<0.05)。病理分型中,腺癌占比最多,其次为鳞癌、大细胞癌和混合型癌,腺癌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鳞癌者以肺郁痰瘀证为主,大细胞癌者以阴虚痰热证为主,混合型癌者以气阴两虚证为主;TNM分期中,Ⅰ期、Ⅱ期均以肺郁痰瘀证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Ⅳ期以阴虚痰热证为主。组间比较,Ⅰ期和Ⅱ期中医证型分布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Ⅰ期和Ⅲ期、Ⅳ期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Ⅱ期和Ⅲ期、Ⅳ期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Ⅲ期和Ⅳ期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分型、TNM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论治不同病理分型和不同TNM分期的非小细胞癌患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中医基线状态分析,获取横断面调查患病人群的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及推广中医临床客观化证据研究,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进行数据录入,初探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气)在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了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在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各证候要素与性别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证候要素发病节气的圆形分布规律。结论:结果显示的规律从"防病重于治病"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循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临床多中心病例调查,探讨肺性脑病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全国选择4所医院作为研究中心,对肺性脑病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41份。提取病性证素8项,痰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0.73%,其构成比为31.87%,其次为热与湿;病位证素5项,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3.17%,其次为肾与清窍。基础证有13个。痰热证的频率最高,为43.9%;其次为肺气虚证、痰湿证、肾气虚证和痰闭证。此外,对各基础证的主、次症进行了筛选。结论:痰、热、湿、虚、瘀是肺性脑病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肺气虚证、痰湿证、肾气虚证和痰闭证是其基础证候。临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调查表,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门急诊的306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通过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总结流行性感冒中医临床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精神疲倦、鼻塞、头痛、咽痛、肢体酸痛、恶寒。中医证候分为风热夹湿伤表证(33.66%)、风寒夹湿伤表证(31.70%)、风热犯表证(18.30%)、风寒束表证(16.34%)。风热犯表证和风寒束表证病程多在3天以内,风热夹湿伤表证和风寒夹湿伤表证病程多在3~5天之间。结论: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以风热夹湿伤表证和风寒夹湿伤表证较为多见,证候分布与病程长短有关,风、热、寒、湿邪为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取100例SCLC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分析不同TNM分期和化疗对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结果:SCLC主要中医证型有气虚证8例(8.0%),气阴两虚证20例(20.0%),阴虚痰热证11例(11.0%),气虚痰湿证26例(26.0%),气滞血瘀证35例(35.0%);气虚证多见于TNM分期的Ⅰ期患者,气滞血瘀证多见于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后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证构成比较化疗前升高,阴虚痰热、气滞血瘀证构成比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LC中医辨证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与TNM分期有关,化疗前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化疗后以气虚痰湿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可为SCLC的中医药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 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