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石菖蒲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石菖蒲挥发油的收率是0.8%,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发油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蒿脑31.45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野生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不同溶剂萃取野生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用正己烷、乙醚萃取后浓缩,通过GC-MS分析,实现对组分的鉴定,同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它们的相对含量。结果: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检出46个成分,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1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0.570%)、1-辛烯-3-醇(18.460%)、棕榈酸(17.616%)和亚麻酸(4.849%)。正己烷萃取的挥发油中检出35个成分,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68%,主要成分为:1-辛烯-3-醇(22.385%)、棕榈酸(19.573%)、亚油酸(16.725%)和亚麻酸(4.488%)。结论:为金线莲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藏药藏菖蒲挥发油的成分,为藏菖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联用MS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化学成分。结果:藏菖蒲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1种化合物,鉴定出31种,其中细辛脑(即β-细辛醚)含量最大。结论:藏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从藿香茎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茎中挥发性成分的96.88%;从藿香叶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98.12%;从藿香果实中鉴定了15个化合物,占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97.86%。结论 对甲氧基苯丙烯是藿香茎、叶和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唇香草中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化学检识、薄层层析法(TLC)、紫外光谱法对唇香草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唇香草挥发油中含有酚类、醛类、内醇类等不饱和化合物,唇香草中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紫外光谱图具有明显特征。结论:化学检识、TLC、紫外光谱法可作为控制唇香草内在质量的方法,此方法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首次分离鉴定了大豆叶挥发油成分,从中分离了69种化合物,确定了其中35种化合物。结果显示大豆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脂肪族及芳香族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4.56%及29.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开展其抗茵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茵试验。结果:从乌蕨挥发油中分析出4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4种,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24.76%),松油醇(7.24%)和香叶醇(6.06%)。抗茵活性研究显示,乌蕨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茵大肠埃希氏茵、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乌蕨挥发油成分检出率为72.0%,其中主要成分单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茵活性。  相似文献   

8.
杏叶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杏叶防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6个化合物.结论: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姜烯、古马烯D、反-β-法内散、β-石竹烯、α-香柠檬烯、十六烷酸等,它们占挥发油的77.6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一计算机联用仪(GC/MS/DS)首次分离鉴定了大豆叶挥发油成分,从中分离了69种化合物,确定了其中35种化合物。结果显示大豆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脂肪族及芳香族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4.56%及29.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羊耳菊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云南产羊耳菊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用GC、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首次从羊耳菊挥发油中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芹酚及其系列衍生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5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薄荷药材样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成分,GC-MS进行分析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成熟期薄荷药材共检出47种化合物,定性并定量12种化合物,总含量为78.23%。对薄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成分左旋柠檬烯、薄荷酮和左旋薄荷醇进行不同采收期的对比,初步确定该种薄荷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分析薄荷药材的挥发油成分,为揭示不同采收期薄荷药材中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及确定薄荷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拗汤加味及其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三拗汤加味挥发油的GC-MS 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和细辛的贡献,但是也发现单味药材麻黄、苦杏仁和细辛中一些化学信号于复方三拗汤中未检测到.结论:利用GC.MS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三拗汤加味方各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麻黄及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法)从麻黄及蜜麻黄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比较两者化学组成的不同。【结果】生麻黄中的硫酸二乙酯等20种成分在蜜麻黄中没有检出,而在蜜麻黄中检测到羟甲基糠醛等12种不同成分。挥发油得率:麻黄2.1%,蜜麻黄1.0%。【结论】麻黄与蜜麻黄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芪白平肺胶囊药材挥发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并考察其表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芪白平肺胶囊药材中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8(ml/g),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 h。混合挥发油包合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物与β-CD物理混合物的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简便易行,挥发油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5.
伸筋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药伸筋草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伸筋草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伸筋草挥发油中分离并检索出36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5%的分别为2-甲基-5-异丙基苯酚、葵酸、十八烷、二十烷、十六烷酸、十八烷二烯酸.结论 36种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占挥发油气化产物的87%.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松针和佛手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阐明松针对佛手鲜果的保鲜机制.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松针和佛手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用计算机检索NIST05数据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佛手挥发油共分离出56个色谱峰,含量和相似度较高的成分有19种,主要为单萜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松针挥发油共分离出46个色谱峰,含量和相似度较高的成分有20种,其成分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单萜、倍半萜、脂肪醇和脂肪酸等成分.结论 松针挥发油中含有佛手挥发油中所没有的倍半萜和脂肪醇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松针对佛手鲜果的保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白花前胡饮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白花前胡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了挥发油中21种主要成分,其中有6种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超过60%。结论:主产区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别.方法 以薄荷脑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  相似文献   

20.
苦参的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从苦参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对其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扫描法、酸碱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毛细管电泳法等。本文对这些质量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