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研究采用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的运用技巧与优点。方法选取含钛种植体骨组织块,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塑料包埋,包埋后经Leica SP1600硬组织切片机切锯成200μm厚切片,手工磨至70μm,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可见到界面及其周围骨组织矿化过程,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其周围新骨荧光双色标记间距为(9.4±0.61)μm。结论塑料包埋技术适用于不脱钙硬组织包埋,制作含金属硬组织切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含金属硬组织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和口腔种植体的骨整合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的骨内植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新研制的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弹性模量为53GPa,78GPa,110GPa的种植体各6枚分别植入3只狗的两侧下颌骨内,3个月后取下标本,行X线检查,制作不脱钙牙种植体切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形成情况。结果 X线检查:种植体与骨质紧密接触,其间无阴影,种植体颈周骨组织未见吸收。不脱钙牙种植体切片的组织学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无间隙,均形成了骨整合界面。结论 本实验中所研制的53GPa,78GPa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测试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开发新的种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脱钙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上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进的甲基丙稀酸甲酯低温塑料包埋法包埋SD大鼠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切片行Goldner’s三色法染色观察骨小粱结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组织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三色法染色示骨小梁结构完整,部分骨小粱边缘可见红染的类骨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清晰可见。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示IGF-1 mRNA和蛋白表达于成骨细胞、骺板软骨细胞及骨髓腔中部分单核细胞的胞浆中。此外,在骨小梁基质中也可见IGF-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利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可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观察,该方法为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的骨内植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新研制的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弹性模量为53 GPa、78 GPa、110 GPa的种植体各6枚分别植入3只狗的两侧下颌骨内,3个月后取下标本,行X线检查、制作不脱钙牙种植体切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形成情况。[结果]X线检查:种植体与骨质紧密接触,其间无阴影,种植体颈周骨组织未见吸收。不脱钙牙种植体切片的组织学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无间隙,均形成了骨整合界面。[结论]本实验中所研制的53 GPa、78 GPa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测试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开发新的种植体材料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上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进的甲基丙稀酸甲酯低温塑料包埋法包埋SD大鼠胫骨近端 ,制备不脱钙的骨组织切片。切片行Goldner′s三色法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组织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三色法染色示骨小梁结构完整 ,部分骨小梁边缘可见红染的类骨质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清晰可见。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示IGF 1mRNA和蛋白表达于成骨细胞 骺板软骨细胞及骨髓腔中部分单核细胞的胞浆中。此外 ,在骨小梁基质中也可见IGF 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 :利用低温塑料包埋制备的不脱钙骨切片可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观察 ,该方法为骨质疏松等代谢性骨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刘丽  何福明 《浙江医学》2000,22(11):653-655
目的 比较不同种植体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采用氧化钛涂层有螺纹及无螺纹和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三种钛基牙种植体植入狗股骨,然后分别在术后1月、2月、3月、4月取出种植骨段,用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作组织学观察和计算骨接触率。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HA涂层组骨接触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P〈0.01);HA涂层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骨组织代替;无螺纹组早期骨愈合情况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时种植体周围骨愈合的变化。方法:选用3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而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周于大鼠胫骨处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并于种植术后4周及12周分两批处死大鼠;标本制作带种植体的不脱钙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及骨计量学测量。结果:实验组结合骨板宽度、骨小梁直径、松质骨区种植体-骨接触率及松质骨区骨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可阻碍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使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减少,结合骨板及骨小梁变得菲薄,从而会降低骨组织对种植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刘丽  何福明 《浙江医学》2000,22(8):468-470
目的 观察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种植体(HACI)在即刻与延期种植后植入区骨组织反应。方法 模拟临床延期和有或无羟基磷灰石颗粒(HAG)充填即刻种植术,在狗股骨植入HACI,种植后1,2,3,4个月时制作植入区骨组织不脱钙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显微X线摄影及计算机辅助种植体-新生骨接触率测量。结果 新生骨组织在种植后1月时即已覆盖了种植体的大部分表面;3种种植方法在种植后的同一阶段新生骨与种植  相似文献   

9.
倪军  王红  顾健  吴蔚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985-985
目前骨髓活检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塑料包埋切片和石蜡包埋切片。塑料包埋骨髓组织可以不脱钙,整个过程不加温,细胞核、细胞质细微结构清楚,有利于对血液病的形态学观察。许多单位采用塑料包埋切片,在骨髓标本处理时一般不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冻干骨支架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骨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整合情况。方法 应用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分别于即刻和术后3个月(对照)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通过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观察骨整合情况。结果 3个月后即刻种植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大体标本、X线及硬组织切片均可见种植体周围包绕着致密的骨组织,未观察到任何间隙和结缔组织长入,种植体与人工骨整合良好,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冻干骨支架与BMSCs复合的组织工程复合物进行实验犬上颌窦提升后植入种植体,即刻与延期植入的种植体均可以与组织工程人工骨发生骨整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钛合金表面纳米结构在兔体内对骨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钛合金(Ti6Al4V)的表面纳米结构在体内对植入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的影响.方法 基于严重塑性变形(SPD)原理制备表面纳米晶体结构的钛合金.在SD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粗隆植入普通钛合金(Ti组),表面纳米钛合金(nano-Ti组)和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HA组),术后4、8和12周取材,处死前行影像学观察并肌内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行荧光标记;取有植入体的股骨进行Van Gieson苦味酸.品红染色以及荧光染色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对植入体和骨界面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不同表面植入体-骨界面结合情况.结果 影像学检查,可见nano-Ti组界面骨质修复早于Ti组;界面组织学可见nano-Ti组骨结合率优于Ti组,显示纳米表面骨结合良好;同时,nano-Ti组界面比起Ti组有更强的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荧光标记,显示界面成骨活跃,其周围骨矿化沉积率也明显高于Ti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8周后HA组材料表面出现明显降解,界面骨组织细胞内可见大量吞噬颗粒,而nano-Ti组界面骨组织中未见脱落颗粒和吞噬现象.结论 钛合表面纳米结构金能够促进体内骨整合,且界面骨组织中无明显降解颗粒,有望成为可供临床使用的新型骨人工关节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加载时间及加载力值对微钛螺纹钉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Beagle犬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在左、右两侧上颌牙槽骨内植入微钛螺纹钉种植体各9枚。采用恒定力值为100 g及300 g的镍钛螺旋拉簧,分别在即刻、第2、4、8周对两侧种植体加载,对照组不加力。于第20周处死动物,取含微钛螺纹钉及其周围2 mm组织块,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结合的状态。结果分别对不同加载力值及加载时间各组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各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在形态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均表现为:种植体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表面有大量骨质覆盖。种植体与其周围骨质间存在微小间隙,间隙均小于0.85 mm。结论微钛螺纹钉种植体即刻加载300 g以内的水平力不影响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反应的异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种植术后1、2、4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骨界面改建的异同。结果不同实验时间的结果均显示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其新骨形成的速度与骨性结合的程度基本一致。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尽管植入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 情况。方法:采用10只恒河猴为实验动物,进行自体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切取标本后进行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种植体与移植骨均发生了良好的骨整合,结论:VBG,NVBG移植骨种植体一期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反应的异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种植术一1、2、4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骨界面改建的异同。结果:不同实验时间的结果均显示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其新骨形成的速度与骨性结合的程度基本一致。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尽管植入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树脂包埋复数小鼠不脱钙胫骨的方法,提高树脂包埋法的效率及稳定性,探索减少树脂切片脱片的方法。方 法取15只B6小鼠共30胫骨,标记、固定、脱水、渗透后将其包埋于直径4 mm的圆柱型树脂块中,胫骨近端1/4处切断后再对剩 余的3/4胫骨包埋。在包埋时将5个胫骨切面贴于平整树脂板并包埋于同一树脂块中。分别在包埋液制备、切片、染色3个阶段 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3个改良组中采用以下方案处理,包括:向包埋液冲入CO2;在切面上涂抹包埋液;在脱 塑水化前以95 ℃加热切片15 min。分析树脂凝固时间、切片脱片率及骨形成、成骨细胞定量指标。结果成功包埋6个树脂块, 每个树脂块内有5个胫骨,胫骨横截面于同一平面上,树脂块凝固完全,适于切片。向包埋液冲入CO2可以缩短树脂块凝固时 间,提高凝固成功率。在切面上涂抹包埋液可以显著降低切片时的脱片率(P<0.05)且不影响骨标记的荧光分析(P>0.05)。在 脱塑前加热切片可以显著降低脱塑水化后的脱片率(P<0.05),且不影响成骨细胞定量分析(P>0.05)。结论复数小鼠不脱钙胫 骨的树脂包埋改良法有效可行,这可能是一种理想的不脱钙骨组织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由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钛种植体的粗糙表面对种植体周围早期骨矿化沉积率的影响。方法:在两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下颌骨愈合拔牙窝分别植入SLM种植体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 etched, SLA)种植体共16颗,分为埋入愈合和穿龈愈合即刻负重,在植入后2、4、8周分别注射3种四环素类荧光标记物,用以标记和观察新骨。植入12周时处死两只比格犬,制作硬组织切片共16张,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对比各组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情况并计算平均骨矿化沉积率。结果:SLM种植体在植入术后12周与骨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新生骨在其粗糙表面爬行生长并渗透于孔隙之间,SLM种植体的平均骨矿化沉积率明显高于SLA种植体(P<0.01)。结论:SLM法制备的钛种植体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骨整合,提高早期骨矿化速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诱导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垢骨界面形成。方法:将Ti75种植体植入犬新鲜拔牙创,左侧置GTR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12周组织切片行定量组织学分析。结果;GTR技术能促进骨再生及完全性融合。结论:GTR技术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