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国外对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外膜蛋白成分(OMPM)的研究已逐步深入,目前已进入了应用方面的研究。现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提取方法一、从物理破碎的菌细胞中提取将细菌在室温下解冻,加入1mg/100mlDNA 酶和 RNA 酶,再将细菌通过高压挤压  相似文献   

2.
死亡结构域蛋白Daxx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能参与细胞凋亡、抗病毒等活动。病毒感染发生时,病毒生成的某些蛋白与Daxx相互作用,经不同途径可抑制或促进Daxx的抗病毒反应。Daxx与不同病毒蛋白或甚至同一病毒的不同蛋白相互作用,都将产生不同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现对Daxx与人腺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等DNA病毒表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影响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提取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过程中发现在光滑型、粗糙型、非典型菌细胞中都存在着一组亲水性的小分子蛋白(MW<28kD),实验证明,这组小分子蛋白的存在是获得清晰,真切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电泳图谱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推测小分子亲水性外膜蛋白参与了布鲁氏菌已被公认的三组外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它是外膜蛋白达到综合平衡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获得布鲁氏菌感染血清学诊断优势抗原BP26重组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布鲁氏菌减毒株(104M)中扩增出bp26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BP26重组蛋白,然后分别用Western-blot,间接ELISA检测其抗原性。结果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PET-30a/bp2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免疫印迹和间接ELISA实验证明BP26重组蛋白可与布鲁氏菌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中序列全长为696bp,编码232个氨基酸的BP26蛋白,通过血清学反应证实,该蛋白为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17.3kDa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学评价(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获得布鲁氏菌保护性抗原17.3kDa重组蛋白并以此构建亚单位疫苗。方法用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17.3kDa蛋白纯化后加氟氏佐剂肌肉注射免疫小鼠,三免后测定免疫功能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价。结果ELISA、WesternBlot检测到免疫鼠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产生,蛋白苗所诱导产生的IgG1抗体远远高于IgG2a;通过细胞因子和CD分子测定表明重组蛋白以诱发ThⅡ型免疫为主。结论所表达的布鲁氏菌17.3kDa蛋白苗具有诱导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可作为潜在的布鲁氏菌新型疫苗或诊断抗原,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因其敏感性较高已广泛地应用于布病的检测。使用的抗原多为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1生物型如104M的培养物或是其脂多糖(LPS)。其和光滑型布鲁氏菌产生的血清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但对布鲁氏菌粗糙性抗原产生的抗体则不能发生可见的阳性结果,而布鲁氏菌属各菌种  相似文献   

10.
11.
布鲁氏菌噬菌体用于鉴定和鉴别布鲁氏菌种属,其种类、遗传特性以及基因组功能对布鲁氏菌鉴别分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布鲁氏菌噬菌体的研究备受关注。基于当前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基本特征、基因组功能、基因组比对以及最新应用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了解布鲁氏菌噬菌体基因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别构建含目的基因flgE和bls-flg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并对其免疫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从NCBI得到布鲁氏菌鞭毛钩蛋白基因flgE和2,4二氧四氢蝶啶合酶基因(bls)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目的基因,与载体pET30a连接,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使用带His标签的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蛋白。纯化后的蛋白建立ELISA法检测布病阳性血清和健康人血清,收集灵敏度和特异度数据。结果成功克隆了FlgE鞭毛钩蛋白和BLS-FlgE融合蛋白,经过优化表达条件,目的蛋白获得较大量的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可被阳性病人血清识别。以FlgE蛋白构建ELISA法检测得到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3%和41.67%,以BLS-FlgE蛋白构建ELISA法检测得到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75%和52.08%。结论成功表达布鲁氏菌鞭毛钩蛋白FlgE和融合蛋白BLS-FlgE,分别作为诊断抗原总体符合率低,免疫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噬菌体展示羊型布鲁氏菌16M株表面蛋白文库,差减筛选具有良好特异性、亲和力及反应原性的蛋白,为确定新型诊断用抗原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噬菌粒载体pYW01构建重组羊型布鲁氏菌16M株基因文库,辅助噬菌体VCSM13感染基因文库进而构建噬菌体展示羊型布鲁氏菌16M蛋白文库。利用PEG纯化后,扩增蛋白文库。随机挑取单克隆,提取质粒,测序鉴定蛋白文库。通过差减筛选,选择具有良好特异性、亲和力及反应原性的表面蛋白,为确定诊断用抗原奠定基础。结果 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羊型布鲁氏菌16M基因文库,库容量达到108 pfu/ mL,并且随机性良好。利用辅助噬菌体VCSM13包装基因文库,随机挑取蛋白文库中单克隆,提取质粒,经测序鉴定,成功构建噬菌体展示羊型布鲁氏菌16M株表面蛋白文库。利用免疫血清及感染血清对噬菌体展示蛋白文库进行差减淘选,筛选出6个噬菌体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分析6个噬菌体融合蛋白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及特异性。结论 成功构建噬菌体展示布鲁氏菌蛋白文库,差减筛选出6个具有较好反应原性及特异性的融合蛋白,为后续新型血清学诊断制剂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要传染病,近些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布鲁氏菌种/型分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判断预测疫情动态、研究流行特点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高亲和性的羊布鲁杆菌M5-90 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方法 将质粒pET-28a-BP26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L21 (DE3),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BP26,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Ni-NTA)纯化、重组BP26蛋白(rBP26).将纯化后的rBP26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成乳化抗原,接每只100 μg/0.1 ml在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初次免疫;2周后,按每只50μg/0.1ml 在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再次免疫.再次免疫后2周,小鼠尾静脉取血测效价,检测免疫效果;在细胞融合前3天,将乳化抗原按每只小鼠50μg腹腔注射加强免疫.将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与脾细胞按1∶5比例在聚乙二醇( PEG) 1450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0 d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筛选分泌抗rB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反复3次克隆,筛选出单克隆全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建株,用杂交瘤细胞株制备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以初始杂交瘤细胞克隆导命名.利用羊布鲁杆菌M5 -90疫苗株制备膜蛋白提取物(NMP),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及斑点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对筛选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特性鉴定,用单克隆抗体亚型试剂盒进行抗体分型和Kappa (κ)和Lambda(λ)轻链鉴定.结果 成功地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rBP26抗原的高亲和性杂交瘤3C3和5A5单克隆抗体,并能与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上的NMP结合,构建成M5-90 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抗体亚型分别为IgG1和IgG2b,轻链均为κ链.结论 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2株羊布鲁杆菌BP26抗原的高亲和性单克隆抗体,抗体具有识别M5-90疫苗株的膜蛋白构象表位的能力,优势表位的识别可为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的改造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布鲁杆菌6种抗原表位所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保护效率。方法布鲁杆菌核糖体蛋白L7/L12、胞质蛋白P39、细胞表面蛋白BCSP31、二氧四氢喋啶合成酶BLS、16.5×103的外膜蛋白PAL和翻译起始因子IF3的基因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构建的核酸疫苗及上述6条片段转入pET32a( )后诱导表达的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3次免疫后进行攻毒实验,对其免疫保护效率进行初步观察。结果L7/L12和BLS的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P39的核酸疫苗、IF3和BCSP31的重组蛋白疫苗也产生了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L7/L12核酸疫苗的保护效率最高。结论初步认为布鲁杆菌的优势抗原表位所获得的基因工程疫苗可产生一定的抗布鲁杆菌作用,可作为未来布鲁杆菌新型疫苗的候选者,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支原体是一类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作为常见的人类病原体,主要通过黏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并释放多种有害物质破坏黏膜上皮从而引起肺炎等多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与其黏附能力密切相关,实现细胞黏附的蛋白位于一个尖端结构——黏附细胞器上,其中包含1 627个氨基酸的P1蛋白作为主要黏附蛋白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强抗原性也为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方向。因此,对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致病机制,并做出针对性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和bp26基因的表达、克隆与测序,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血清学鉴定。方法从布鲁氏菌基因组中获得OMP10和bp26基因连接入PMD18-T克隆质粒并测序,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OMP10和PGEX-4T-1/bp26,在大肠杆菌中将该蛋白表达。用western-blot分析重组表达的GST-OMP10和GST-bp26的免疫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GEX-4T-1/OMP10和PGEX-4T-1/bp26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OMP10和bp26基因,布鲁氏菌免疫动物血清能特异性识别所表达的蛋白。结论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10和bp26基因的成功表达,它可以与布鲁氏菌免疫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为之后的抗原性以及免疫原性研究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传统分离与鉴定方法周期长, 对操作条件要求高, 作为常规鉴定方法的补充和替代, 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其快速灵敏易操作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将近年国内外的布鲁氏菌分离鉴定, 布鲁氏菌属的PCR鉴定, 布鲁氏菌种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以及检测蛋白质和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鉴定的方法做一综述,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