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接种小鼠,尾蚴攻击后诱导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变化。方法 采用10^6CFU和10^8CFU疫苗皮下接种BALB/C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扑杀小鼠,收集血清,用常规ELISA法检测IgG及其亚类。结果 疫苗免疫后8周血清IgG水平明显升高;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6周血清IgG2a显著培养,但IgG1和IgG2b无明显变化。结论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可能诱导宿 主产生高水平的IgG和IgG2a,从而提高其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本文用10^6克隆形成单位(Colony-froming unit,CFU)和10^8CFU疫苗皮下接种BALB/c鼠,接种后8wk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k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同时设PBS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发现肝脏病变明显减轻,肉芽肿数目少,体积小;电镜观察发现肝组织病变轻微,大部分肝细胞变性,肝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以免疫后不同攻击感染时间,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免疫粢九为主要参数,。结果 各实验组经为29.69%~39.74%,各实验组减虫率和减卵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8周,SCI组可诱导最佳的保护性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保护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鼠后对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6和10^8CFU疫苗皮下接种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测量虫卵肉芽肿周长和面积,测定血清中CAg、IgG及其亚类水平,同时设有PBS和BCG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减虫率为16.64%-46.20%,减卵率为55.75%-60.50%,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虫卵肉芽肿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显著减少,血清IgG和IgG2a水平明显升高,10^8CFU组CAg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是一种新型比较理想的疫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的免疫应答,探讨该疫苗的免疫机制。方法将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32)疫苗分别经口服(PO)和滴鼻(IN)途径免疫BALB/c小鼠,在免疫后0~20周,每隔2周每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脾并制备脾细胞悬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脾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ort)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和脾细胞凋亡、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水平和血清抗体IgG及其亚类、IgE和IgA的动态变化。结果当SjAWA和ConA刺激或不刺激时,PO组和IN组脾细胞增殖水平均于免疫后6周达最高水平,分别于6周和8周达最高脾细胞凋亡发生率,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分别在6周和8周达峰值,两组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在免疫后2~20周升高不显著,PO组脾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水平均分别于10周、6周和8周达峰值,IN组分别在10周、8周和8周达峰值,口服组血清抗体IgG、IgG1、IgG2a、IgG2b、IgG3和IgA水平均于8周达峰值,而IN组除IgG和IgA于8周达峰值外,其余均于12周达最高水平,IgE于14周达峰值,两组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和TNF-α水平分别在免疫后(PO组)14、6和8周及(IN组)8、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该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产生TNF-α和IL-1的影响。方法:实验1分别采用10 6CFU和10 8CFU疫苗皮下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螺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6W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10 6CFU疫苗皮下和注射分别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W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j26或丝裂原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用成纤维细胞增殖法检测IL-1于免疫后4-8W达最高水平,静脉注射组TNF-α和IL-1分别于免疫后16w和4-8W达较高水平。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促进小鼠脾细胞较早分泌TNF-α和IL-1,它们在血吸虫保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αααα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国家卫生部规划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和安徽的江湖洲滩地区及四川和云南的大山区,郝阳等(2007)报道我国现症患者67.12万人,病牛2.48万头,钉螺面积38.01亿平方米,受威胁人口4000万以上。随着三峡建坝、南水北调、农田水利建设、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和移民建镇等水利工程的实施,导致钉螺的迁移扩散,有可能引起血吸虫病的潜在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含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谷胱甘肽S -转移酶 (Sj2 6 )和天冬酰胺肽链酶 (Sj32 )的真核载体 pBK-CMV -Sj2 6 /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情况。 方法 将质粒按 5 0 μg/只在 0w ,3w ,5w免疫小鼠股四头肌 ,第一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作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在 0w、3w和 6w经小鼠尾静脉取血 ,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及阳性反应率。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示血吸虫成虫抗原能特异性刺激免疫鼠脾细胞 ;第一次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效价开始升高。抗体最高效价为 1∶2 0 ,3次免疫后有 91.7%小鼠血清呈阳性反应。结论 真核载体 pBK -CMV -Sj2 6 /Sj32可诱导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从 Mitchell 实验室引进与我们报告的24—26kD 抗原类似的重组 Sj26抗原基因的 E coil,从中抽提并纯化出 rSj26抗原。重组 Sj26抗原初步应用的结果表明:(1)rSj26抗原 ELISA 可以检测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感染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1:320,不比同种24—26kD 抗原检测的效果差;(2)用24—26kD 抗原检测 rsj26免疫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以 rSj26抗原检测的水平相似,而用 SEA 测抗 rSj26抗体水平较差}(3)用 rSj26免疫鼠后以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减虫率可达44.4%,表明 rSj26可诱导一定程度保护性免疫力预防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感染。对 rSj26抗原引进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混合DNA疫苗pBK-CMV-Sj26/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含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谷胱甘肽S -转移酶 (Sj2 6 )和天冬酰胺肽链酶 (Sj32 )的真核载体 pBK-CMV -Sj2 6 /Sj32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情况。 方法 将质粒按 5 0 μg/只在 0w ,3w ,5w免疫小鼠股四头肌 ,第一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作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在 0w、3w和 6w经小鼠尾静脉取血 ,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及阳性反应率。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示血吸虫成虫抗原能特异性刺激免疫鼠脾细胞 ;第一次免疫后特异性抗体效价开始升高。抗体最高效价为 1∶2 0 ,3次免疫后有 91.7%小鼠血清呈阳性反应。结论 真核载体 pBK -CMV -Sj2 6 /Sj32可诱导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接种BALB/c鼠后肝脏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血吸虫重组 BCG- Sj2 6 GST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本文用 10 6克隆形成单位 ( Colony- froming unit,CFU)和10 8CFU疫苗皮下接种 BAL B/ c鼠 ,接种后 8wk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感染后 6 wk剖杀小鼠 ,分离肝脏 ,观察其病理学变化 ,同时设 PBS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发现肝脏病变明显减轻 ,肉芽肿数目少 ,体积小 ;电镜观察发现肝组织病变轻微 ,大部分肝细胞变性 ,肝纤维组织增生 ,有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结果为阐明血吸虫重组 BCG- Sj2 6 GST疫苗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疫苗的研究及其保 …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的DNA疫苗进行研究,并观察了其免疫保护效果。分别构建含Sj26GST基因的重组质粒pCD-Sj26和pBK-Sj26,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pCD-Sj26和pBK-Sj26分别导入NIH3T3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法(IFA)证实Sj26GST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分别将pCD-Sj26和pBK-Sj26及pBK-CMV肌注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实验一采用106和108CFU疫苗皮下接种BALB/c小鼠,接种后8WK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6wk剖杀小鼠,取脾制备脾细胞,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二分别用106CFU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小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和16wk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FACsort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CD4+和CD8+亚群百分比。结果实验一疫苗免疫络小鼠经尾蚴攻击后脾T细胞CD4+亚群明显升高,CD8+亚群缓慢增加。实验二动态观察发现在皮下和静脉注射组,CD4+亚群分别于免疫后10和18WK显著增加;皮下注射组CD8+亚群在整个观察期间均无明显变化,静脉注射组则于免疫后4~16wk有轻度增加。结论T细胞CD4+亚群可能在疫苗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抽提的24—26kDa抗原与源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的重组Sj26抗原之间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比较研究。ELISA、IFA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观察结果均表明,24—26kDa和rSj26抗原免疫后所诱导的特异性抗体与其对应的抗原之间具有明显的抗原交叉反应,而与其它血吸虫抗原如可溶性虫卵抗原也有交叉反应。若以两种抗原加福氏佐剂分别免疫小鼠,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减虫率相似(26~32%),表明两种抗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保护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rSj26抗原,或是根据已知Sj26 cDNA核苷酸序列制备DNA探针,从已构建的日本血吸虫(大陆株)cDNA库筛选相关目的基因,加速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 方法 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4组, 于小鼠耳廓分别注射细胞悬液(浓度1×106/ml)0.2 ml, A组注射Sj26基因转染的DC、B组注射质粒pcDNA3转染的DC、 C组注射未处理的DC, D组注射RPMI-1640。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2条尾蚴。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第 2 周以及攻击感染后第 6 周采血, 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特异性抗Sj26 IgG抗体,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噻唑蓝法(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A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吸光度A491值),免疫后(A491=0.117)显著高于免疫前(A491=0.049)(t=2.73,P<0.05),也显著高于B组(A491=0.061)和C组(A491=0.058)(t值为2.48和2.56,P<0.05)。A组血清能特异识别血吸虫成虫抗原Mr 26 000蛋白。血清IL-4水平,各组免疫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IFN-γ水平,A组血清免疫后为(101.4±4.9)pg/ml, 明显高于免疫前的(15.0±1.9) pg/ml(t=5.80,P<0.01),亦高于免疫后的B组(40.1±3.1) pg/ml和C组(35.6±1.2) pg/ml (t值为3.98和4.13,P<0.01)。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诱生的IFN-γ, A组(171.2 pg/ml)显著高于 D组(91.0 pg/ml)(t=4.25,P<0.01)。 经SEA刺激诱生的IFN-γ, A组(70.8 pg/ml)显著高于D组(49.7 pg/ml)(t=2.83,P<0.01)。经ConA刺激诱生的IL-4水平,A组(79.7 pg/ml)明显低于D组(125.2 pg/ml)(t=4.40, 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L-4,A组(50.7 pg/ml)明显低于D组(70.5 pg/ml)(t=2.62,P<0.05)。A组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分别为4.1和2.82,均高于其他各组(与D组比较,t=3.20, P<0.01和t=2.15,P<0.05)。 结论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观察重组两歧双歧杆菌(Bb)pGEX-Sj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血清IgG及其亚类、IgE和IgA的变化.方法 将96只BALB/c小鼠接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每组48只,分别经口服灌胃(PO组)和鼻腔黏膜途径(IN组)用重组Bb( pGEX-Sj14-3 -3)疫苗单次免疫小鼠,免疫后0、2、4、6、8、10、12、14、16、18、20、22周时每组各剖杀4只小鼠,眼球取血,采用常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及其亚类、IgE和IgA水平.结果 PO组和IN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22、2~ 14、2 ~ 22、2~22、2~20、2~22、2~22周升高,PO组分别在8、6、6、4、8、10、6周达最高水平(0.065±0.001、0.021±0.002、0.011±0.001、0.015±0.003、0.014±0.002、0.011±0.001、0.013±0.002),与同组0周(0.032±0.001、0.015±0.002、0.005±0.002、0.005±0.001、0.006±0.001、0.006±0.001、0.005±0.001)比较,除IgG1、IgG2b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而IN组分别在4、6、4、4、8、10、8周达最高水平(0.064±0.003、0.022±0.002、0.012±0.003、0.019±0.001、0.013±0.001、0.015±0.001、0.014±0.003),与同组0周(0.032±0.001、0.015±0.002、0.005±0.002、0.005±0.001、0.006±0.001、0.006±0.001、0.005±0.001)比较,除IgG1、IgA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结论 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 10周)可通过促进IgG2a、IgG2b、IgG3和IgG1、IgE、IgA合成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方法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开始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百分比分别为32.0%±1.6%和8.4%±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将120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鼻腔内接种组、口服灌胃组、对照组.将疫苗分别采用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单次接种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于小鼠鼻腔黏膜.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脏,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不同组的小鼠脾细胞CD4+、CD8+亚群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56、22.08,P<0.05),不同周数的小鼠脾细胞CD4+、CD8+亚群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75、6.29.P<0.01).鼻腔内接种组的脾CD4+、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8、12周升高,在免疫后10、12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348±0.013、0.090±0.003.与0周(0.230±0.022、0.069±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32、5.32,P<0.01或<0.05);口服灌胃组脾细胞CD4+、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6、8-18周增加,分别在免疫后10、16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0.405±0.006、0.096±0.004,与0周(0.230±0.022、0.069±0.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7.53、5.35,P<0.01或<0.05).结论 CD4+、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与正常感染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差异,探讨其与致弱尾蚴免疫小鼠诱导免疫保护作用间的关系.方法 40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即分3组:一组为辐照致弱尾蚴免疫后攻击感染组(A组),一组为直接攻击感染组(B组),每组各16只小鼠;其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疫苗叶蛋白,将其浓度配制成20μg/μL,1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100μL(约含1μg融合抗原)灌胃接种和10μL(约含0.1μg融合抗原)滴鼻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 d 1次,连续免疫2个月,同时设非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滴鼻免疫对照组。在末次免疫后0、2、4、6、8、10、12、14、16、18和20周各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灌胃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6~10周和4~12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8周达高峰,百分比分别为0.294±0.002和0.168±0.027;滴鼻接种组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4~6周和4~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8周达高峰,百分比分别为0.318±0.051和0.197±0.008。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