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200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滋病哨点监测是指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内连续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信息,以获得该地艾滋病性病流行趋势,并为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及其效果评估等提供依据的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浙江省自1995年开始设立艾滋病监测哨点,以后逐渐扩大监测面和哨点数量,到2004年哨点覆盖了全省11个市的16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2.
截至2005年底,我国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约65万人。九江市从1998年首次发现2例经性传播感染者至今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58例,发病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性病患者、女性性服务者和吸毒者三类高危人群中HIV感染情况,2007年在全市设立了12个监测哨点(国家级哨点3个,省级哨点9个),其中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6个,暗娼哨点1个,吸毒者哨点及专题调查5个。现将九江市2007年HIV哨点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南省郴州市高危人群与孕产妇中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信息。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2009年共监测4类人群320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15人。吸毒人群HIV阳性率为1.36%,暗娼人群阳性率为0.06%,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HIV阳性率为0.50%,孕产妇监测哨点HIV阳性率为0.25%。吸毒者注射毒品占91.69%,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为39.71%,暗娼人群中注射过毒品者占11.18%。结论HIV在郴州市高危人群中呈低流行,但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高危险人群及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监测性乱人群、吸毒人员、献血员、孕妇4类人群性病感染变化,为政府制定预防性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方法,对4类人群每年固定监测各500人,连续监测5年行为学和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尿道炎、HIV感染。结果 5年4类人群共检出6种性病1004例,平均感染率为10.0%,其中性乱人群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26.0%、吸毒人员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7.6%、孕妇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4.3%、献血员2种性病总感染率为2.3%。在2000年人群感染性病率达到高峰,同时病种构成出现变化。结论 孕妇性病感染、吸毒人群中存在的注射吸毒情况和病种构成的改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哨点监测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基层疾病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经性途径的传播呈不断上升趋势。暗娼人群已经成为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和桥梁人群,2010年姜堰市正式成为国家级暗娼监测哨点。根据全国艾滋病监测哨点实施方案(试行)要求,为分析当地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价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我们于2010年4—6月连续收集姜堰市娱乐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和监测,并采集血液带回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哨点监测是指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连续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通过分析了解当地艾滋病流行趋势以评价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2010年我省在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MSM)、暗娼及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4类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中设立了  相似文献   

7.
2007年广西自治区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7年广西自治区级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人群进行监测。结果(1)吸毒者哨点HIV感染率中位数为8.6%,共用注射器吸毒比例各哨点差异较大,中位数是44.7%。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是14.3%。(2)暗娼哨点HIV感染率中位数为0.8%,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是56.1%,暗娼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上升。(3)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HIV感染率中位数为1.1%,个别哨点HIV感染率上升较明显。(4)孕产妇哨点HIV感染中位数为0.4%,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在贵港市、宁明县等4个市县开展孕产妇哨点监测以来首次检出HIV感染者。结论广西艾滋病的流行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以减缓艾滋病的流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张武力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13-1414
目的掌握怀柔区性病就诊者梅毒、艾滋病流行动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性病门诊就诊量较大的区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3家医院的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设立监测哨点,主动开展性病就诊者监测工作。结果2005-2007年3年共监测性病就诊者810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监测出艾滋病(AIDS)患者1人,检出率0.12%;梅毒确诊试验抗体阳性检出126例,检出率15.6%;梅毒血清试验RPR阳性检出85例,梅毒现正感染检出率10.5%。结论性病就诊者是一组特殊的性活跃人群,是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也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人群。提示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此类人群梅毒、艾滋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哨点监测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流行病学监测方法,适用于艾滋病感染率、流行趋势和流行因素分析。我省自1995年开始设立艾滋病监测哨点,2003年我省在原有监测哨点的基础上增加监测点数量和高危人群覆盖面,使得监测数据更具代表性,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义海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38-1739
2002年以来,贺州市在世界银行第九个中国卫生贷款项目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子项目支持下,持续开展了针对暗娼人群的哨点监测。为进一步掌握贺州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流行动态和相关的高危行为情况,我们对贺州市2002-2007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以评估该人群感染HIV病毒的危险及宣传干预效果,为在该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2000~2001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目的 分析广东省各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广东省2000-2001年HIV/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省2000-2001年共报告HIV/AIDS1874例,感染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已开始向周边地区蔓延;静脉吸毒是目前的主要感染途径,占81.3%。性途径占3.7%;感染中90.6%是男性,女性为9.4%;16-35岁的青壮年是最主要的感染人群,占79.4%;吸毒HIV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分别为2.31%,1.02%,0.18%;静脉吸毒中有52.69%共用针具;暗娼中仅有32.13%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广东省HIV/AIDS流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静脉吸毒中共用注射器情况仍然严重,性乱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仍然偏低;当前工作重点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HIV/AIDS从吸毒人群向暗娼以及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广西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摸清广西艾滋病感染的流行势态。方法 采用2000年哨点监测的结果进行流行形势分析。结果 全区各类哨点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率为:吸毒哨点(DUS)14.6%,比1999年的11.0%升了32.7%;暗娼哨点(CSW)为10.3%,比1999年的6.2%上升了66.1%;性病门诊就诊病人哨点(STD)平均感染率为0.36%,比1999年的0.31%上升了16.1%;孕妇哨点(PRG)中未发现HIV感染者。结论 广西的艾滋病感染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方式,但性传播已经逐渐呈上升趋势,将成为广西艾滋病流行的另一条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郑国英  刘刚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4):480-481,489
本文对1997年四川省艾滋病哨点监测,专题调查和常规检测报告中检测的102781例高危人群进行了分析总结,共检出HIV-1抗体阳性者194例,检出率为0.19%,4类哨点监测人群中只在吸毒者和性病门诊者中发现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8 ̄6.64%和0 ̄0.17%;劳教吸毒人员专题调查的检出率为1.64%;各类高危人群的常规检测的2检出率为0.09%,结果显示,目前我省艾滋病流行仍以吸  相似文献   

14.
中国1995~1998年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更科学地监测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进行干预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从1995年起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性传播疾病(STD)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长途卡车司机,以及孕产妇和供血员进行监测。结果 1995年首次监测的8个吸毒者监测哨点未发现HIV感染者,219个吸毒者监测哨点已有17个哨点发现了HIV感染者。在1995-1998年乌鲁木齐点HIV感染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嘉兴市艾滋病5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艾滋病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艾滋病的流行规律 ,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嘉兴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外来流动人员多 ,自 1998年首次在外来流动人员中发现艾滋病病人 ,至 2 0 0 2年共监测 89555人。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监测对象 :①常规监测 :按照国家卫生部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界定及我市的具体情况 ,对性乱人员、吸毒人员、性病病人、献血人员及临床可疑病人等开展艾滋病监测。②哨点监测 :选择嘉兴市市区、桐乡市、海宁市3个性病专科门诊作为艾滋病监测哨点 ,性病患者初次就诊时列为监测对象。 (2 )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四川省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能力进行调查评估。方法:对省、市、县三级有关单位以问卷调查,访谈和现场考察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监测网络。省级机构开展艾滋病性病监测的能力较强,强全省的哨点监测点数量较少,布局较局限;县级单位对监测资料的利用能力较差;行为学监测尚未末展,结论:省、市级艾滋病性病监测能力已经具备,县级监测能力尚需提高,并需要在试点地区开展行为监测。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2001年HIV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从 1987年开始艾滋病监测工作 ,1995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计划开展哨点监测。从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 ,新发现的HIV感染者每年不断增加。 2 0 0 1年 1~ 12月 ,全省共检测各类人群 2 35 4 4 7例 ,检出HIV感染者 30 5例(其中 12 3例为替代法阳性 ) ,其中发病 9例 ,死亡 9例。现将 2 0 0 1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2 0 0 1年四川省艾滋病监测资料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 1 哨点监测 全省共有国家级哨点 7个 ,省级哨点 8个 ,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对戒毒人群、性病门诊患者、暗娼、门诊孕产妇和长卡司机 (每年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3-2006年阳泉市艾滋病病毒哨点及相关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检测(RPR)结果,为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哨点人员和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梅毒检测。结果4年检测性病就诊者1333人,未发现初筛HIV阳性和复检阳性者;4年中,RPR阳性率分别为5.06%、4.92%、7.14%和9.00%。4年检测暗娟865人,未发现初筛HIV阳性和复检阳性者。4年检测吸毒者588人,2003、2004、2005年初筛均未检测出HIV阳性者,2006年初筛和复检均检测出2例(1.10%)HIV阳性者。临床检验哨点有记录的检测结果68人份,2003年与2006年检验结果缺失。2004年初筛阳性结果24份(54.55%),复检阳性结果4份(9.09%),2005年初筛与复检均有阳性结果4份(16.67%),没有RPR阳性结果。其他高危人群也有HIV与RPR阳性结果检出。结论4年中阳泉市在不同高危人群中均有HIV和RPR阳性检出结果,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形式不容乐观。应加强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HIV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合肥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H IV)、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制订和实施在高危人群中行为干预提供信息。方法按《全国H IV哨点监测方案》操作。结果暗娼哨点(CSW)H IV阳性检出率一直较低,10年感染率波动在0.0%~0.3%;近3年监测梅毒阳性率平均16.3%。吸毒哨点(DUS)2003~2004年监测均发现H IV阳性者,感染率0.5%~1.3%;梅毒感染率平均5.9%。性病哨点(STD)2004年监测643人中检出1例H IV阳性。暗娼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历年都较低,平均为9.5%,近3年监测发现暗娼中伴吸毒行为比例较高,占38.5%。吸毒哨点人群注射吸毒比例较高,占75.8%,其中51.3%曾有共用注射器注射吸毒行为。吸毒者中有商业性行为的占55.4%,其中63.7%从不使用安全套。性病门诊人群68.2%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行为,非婚性行为的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18.1%;仅4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目前合肥市H IV感染尚处于较低水平,但诸多的感染H IV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必须继续加强和扩大重点人群监测,及时针对不同高危人群特点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中国丙型肝炎(丙肝)哨点5类人群HCV感染率,为评估丙肝的流行趋势和评价防控效果提供数据。方法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87个国家级丙肝哨点,对无偿献血者、单位体检者、医院侵入性诊疗患者、血液透析患者以及计划生育门诊就诊者5类哨点人群进行监测,了解HCV感染状况。2016、2017年4-6月以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5类哨点人群开展丙肝监测,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 2016年86个哨点(1个哨点未能开展调查)完成了监测,监测人数115 841人,HCV总阳性检出率为0.38%(442/115 841,95% CI:0.23%~0.53%)。2017年87个哨点完成了监测,监测人数120 486人,HCV总阳性检出率为0.37%(449/120 486,95% CI:0.23%~0.52%)。2016、2017年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中,血液透析患者的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6%(223/5 005,95% CI:2.18%~6.73%)和4.39%(216/4 919,95% CI:2.29%~6.50%),医院侵入性诊疗患者的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5%(44/5 200,95% CI:0.27%~1.42%)和0.70%(36/5 150,95% CI:0.15%~1.24%),无偿献血者、单位体检者和计划生育门诊就诊者3类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均≤ 0.25%,5类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F=23.091,P<0.001;2017年,F=20.181,P<0.001)。结论 5类监测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血液透析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医院侵入性诊疗患者HCV抗体阳性率,其他3类监测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