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回顾(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正姿势: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初期或一些由于压缩性骨折和假性关节所致的慢性骨折中,刚度的降低可以导致骨折活动的增加,这可以通过动态的屈伸X线片得到证实。在这类骨折中,脊柱的后伸至少可以部分恢复椎体的高度和脊柱后凸。姿势复位后通过骨水泥填充骨折的椎体来恢复椎体的高度。再膨胀的程度与发病的时间密切相关.慢性骨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三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Sky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它能恢复椎体力学强度、稳定骨折椎体、缓解疼痛和预防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9月应用PVP(14例)、PKP(8例)和Sky(6例)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影像学特点,评价其在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PKP治疗。依据术前X线及MRI特点,将骨折分为两型:Ⅰ型为上下终板凹陷(凹陷压缩),Ⅱ型为椎体压缩成楔形(楔形压缩)。术中精确穿刺部位,实施复位。统计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统计术前、术中球囊扩张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百分比了解椎体形态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0个月。67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6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Ⅰ型和Ⅱ型骨折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Ⅰ型骨折术中球囊扩张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百分比较术前增加不明显(P0.05);Ⅱ型骨折术中球囊扩张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百分比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实施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中进行精确靶向穿刺,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对于Ⅱ型骨折更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注射椎体成形术后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力学影响。方法自愿捐赠的4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尸体,取胸腰椎骨质疏松标本,平均年龄69岁,男、女各2具。每具标本随机取6个椎体,制备24个单椎体标本,建立前屈方向加载单椎体骨折模型。将CPC粉末与固化液以2.5g∶1ml调和制备CPC骨水泥,对骨折标本行CPC成形强化,每个椎体注射CPC约4ml。分别进行骨折前、成形后屈曲压缩力学检测。结果骨质疏松椎体标本骨折前最大载荷为1954±46N,位移长度为5.60±0.70mm,刚度为349±18N/mm;骨折间隙CPC填塞成形后最大载荷为2285±34N,位移为5.35±0.60mm,刚度为427±10N/mm,各指标骨折前和成形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加强成形后单椎体的承载能力强度较骨折前提高16.92%,刚度较骨折前提高22.31%。结论椎体内注射CPC能明显恢复骨质疏松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909-191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统计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并依据骨折情况将患者分成骨折组(59例)和未骨折组(282例)。制作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年,59例(17.3%)患者相邻椎体发生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折程度、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易发生骨折,而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水泥渗漏是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或PKP治疗术后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概率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PVP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2例。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椎体骨折部位、治疗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体内分布类型、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水泥漏等纳入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新发椎体骨折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30例患者出现了新的椎体骨折,占总人数的8.28%。其中26例为邻近椎体骨折,占新发椎体骨折总人数的86.67%。术后出现新发椎体骨折的平均天数为600 d。新发椎体骨折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患者年龄、治疗方式、骨密度和骨水泥漏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大、骨密度低和骨水泥漏是影响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最确定的因素。[结论]患者年龄、骨质疏松和骨水泥漏是影响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6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4例新鲜骨折病人卧床复位满意后再注射。结果:2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满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h一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18例骨质疏松症病人中14例完全缓解(0-2),4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0-2分),3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70%。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8例病人(其中肿瘤病人3人)随访8-10个月,治疗部位疼痛末明显加重,椎体形态未有改变。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PVP,观察组应用手法复位联合PVP。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CR%)、Cobb's角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增强患者的椎体强度、稳定性和疼痛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人数增加.由其所致的骨折人数也明显上升,其中脊柱骨折约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30%左右。传统的保守治疗使患者活动受到限制.导致骨骼脆性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新的微创技术,如椎体成形术(percutafl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应用,可起到迅速止疼和稳定脊柱的作用;同时PKP还具有使骨折塌陷椎体部分复位、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英杰  刘利芳 《中国骨伤》2004,17(9):565-56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所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已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我院自2002年2月运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影响胸腰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78例,术后12-36个月内胸腰椎再骨折患者43例.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再骨折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中取材活检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209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PVP或PKP治疗,其中男44例,女165例,年龄36~93岁,平均68岁。24例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术前诊断为肿瘤性椎体骨折,185例患者术前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有患者术中病椎均取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与取活检相关的并发症。183例患者病理结果符合术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24例有恶性肿瘤病史患者中,14例活检结果为椎体转移性肿瘤;10例活检未发现恶性肿瘤成分。2例术前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活检结果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另1例为椎体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术前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活检证实为椎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1%(2/185)。结论:PKP与PVP术中取材活检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但有助于明确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应常规进行。  相似文献   

13.
快速制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短期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30具猪三联椎体分成2组,应用EDTA进行化学法制备成类似骨质疏松状态,并造成压缩性骨折模型,测量并记录各个数据。结果 所有样本的椎体骨密度和骨强度均下降,并顺利做出压缩性骨折模型。结论 EDTA脱钙方法是一种制备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动物模型的比较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77椎),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分析疗效。结果 VAS评分术后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后高于术前,Cobb角术后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8.2±1.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疼痛加重情况。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有效恢复并保持脊柱功能,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对19例22个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经3~12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其中优4例(21%),良12例(63%),可3例(19%)。术后5例患需阶段性口服药物缓解疼痛,2例骨水泥外溢,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明显疗效,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痛苦,恢复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技巧.方法 分析自2007年5月以来随访资料完整15例,进行临床效果及影像分析.结果 随访6~20月,临床有效率93%,椎体压缩均有明显恢复,并发症有骨水泥渗漏,气胸,再骨折等.结论 椎体成形术为良好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方法,但需严格适应症及熟练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T11-L2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对病损部位邻近椎体和上下终板的影响,尤其是应力的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72例,构建T11、T12、L1、L2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软件读取不同对象相邻椎体、相邻椎体上终板、下椎板应力,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 4组病人基本情况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点(骨折前、骨折后、恢复后)比较,T11组和T12组、L1组和L2组病人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数据比较,在骨折前、骨折后、恢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经过椎体前缘高度的多次测量方差分析4组病人,影响病人椎体前缘高度的因素包括分组情况、时间因素、分组和时间的相互作用(P0.05);将4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相邻椎体间和终板应力的比较,发现4组病人相邻椎体应力、相邻椎体上终板应力、相邻椎体下终板应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病人,椎体前缘高度及相邻椎体终板应力都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Sky)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适应证及其技术优势。方法回顾分析采用Sky治疗74例(8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16例附加后路USS固定融合。按照Genant分级:一级29个椎体,二级41个椎体,三级17个椎体。新鲜骨折46例,陈旧性骨折28例。术前VAS评分8.7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第3天的平均VAS评分为1.4分(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0.9°恢复为平均12.4°,疗效满意。结论Sky椎体成形术对新鲜和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适用,该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15例因胸腰椎OVCFs行PV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14例,女201例;年龄65~89岁,平均(76.97±4.92)岁;单椎体骨折216例,双椎体骨折85例,三椎体骨折14例。对患者行PVP治疗,术后追踪1年,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将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骨折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Cobb角、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 经过1年的追踪随访,315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2.4%。其中术后3个月内骨折者23例,术后4~6个月骨折者11例,术后7~12个月骨折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方法以264例各种原因的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为基础,分析其临床表现、放射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单处骨折122例,2处骨折84例,2处以上骨折58例。20l例有外伤史,63例无外伤史。初诊时,局部有疼痛者210例,有明显脊柱后凸畸形者138例,伴有神经功能损伤6例。椎体前后缘呈不同程度压缩,以轴向压缩为主、周围爆裂较轻,且骨质疏松越严重,脊椎爆裂样骨折越不典型,常常无法区分压缩型和爆裂型骨折。骨折早期仅8例进行了开放性手术,7例行椎体成形术;249例行非手术治疗中,50例卧床8周后下地活动,124例卧床4~6周后下地活动,80例卧床时间不足3周。经随访,非手术治疗组有106例因明显腰背痛需经常口服或外用止痛药,有7l例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其中2例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与发生于青壮年患者的非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在临床表现、放射学和治疗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