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时,胫骨骨道定位不准会产生重建韧带与髁间窝的撞击或起不到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ACL胫骨止点的位置非常重要。目的:研究膝关节ACL胫骨止点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与软组织标记后交叉韧带(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从而明确ACL胫骨止点在胫骨平台的位置,为ACL损伤双束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解剖18个膝关节尸体标本(左膝10个,右膝8个),测量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并分析左、右膝关节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MB中点与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的距离分别为(15.00±3.97)mm和(19.78±4.10)mm;PLB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0.17±5.56)mm和(19.50±4.40)mm;ACL中点与两者的距离分别为(12.67±4.52)mm和(19.61±3.87)mm。左右膝关节ACL中点、AMB中点、PLB中点与软组织解剖标记的距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ACL损伤行手术重建时,可采用PCL和外侧半月板前角作为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2.
单束重建(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与双束重建(double—bundle reconstruction)是目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两个学术流派。传统的ACL重建将ACL视为一个整体,采用自体或异体材料作为整体进行单束的重建。目前ACL重建一般采取等长重建。等长重建是指屈膝30°,骨隧道关节内定点在胫骨髁间隆起前内缘和股骨髁间窝外侧壁的后上缘(右膝11点钟,左膝1点钟位置),  相似文献   

3.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保留交叉韧带(anterior erueiate ligament,ACL)部分束支与残端纤维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价值.[方法]前交叉韧带损伤89例,其中运动伤32例,训练伤24例,交通事故伤23例,生活中扭伤10例.关节镜下发现ACL在股骨髁间窝处断裂24例,胫骨髁间止点断裂28例,ACL前内侧束(AMB)断裂14例,后外侧束(PLB)断裂23例.采用保留ACL残端四股胭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32例,自体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嵌压固定法重建20例;保留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双股胭绳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37例.胫骨端采用界面钉固定和在胫骨桥上肌腱缝线打结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7.5分,终末随访平均95.2分,术后提高27.7分.Rulermetr测试胫骨位移距离4 mm±3 mm 72例,6 mm±2 mm 17例;Lachman试验阴性79例,弱阳性8例,阳性2例.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76例,良13例.[结论]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及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建立,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概念及分型和各型的关节镜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30例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病人症状、体征、放射检查及关节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全部随访,时间平均1年,伸膝受限改善率平均80%。撞击感消失,疼痛明显减轻,优:10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结论: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是由于股骨髁间窝继发性狭窄和(或)胫骨髁间嵴增生增高和(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增生,造成膝关节伸直位时撞击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分为3型:A型:股骨髁间窝型,即股骨髁间窝骨赘增生。B型:胫骨髁间嵴型;Bl型:胫骨髁间嵴增生增高型;B2: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增生型;C型:混合型。关节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和(或)胫骨髁间嵴部分切除术,和(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切除术,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7月我们采用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借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时胫骨端隧道收紧固...  相似文献   

6.
髁间棘是胫骨平台中间的一条不规则的隆起,是前交叉韧带(ACL)下止点的附着部.髁间棘撕脱骨折上移明显时,顶挤髁间出现顶部撞击,除影响膝关节伸直外,由于前交叉韧带松驰,会出现前交叉韧带缺失的症状,表现为膝关节前向不稳[1].因此,对有移位的髁间棘撕脱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复位骨折并要进行很好的固定.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实质部是既有弹性又有刚性的致密结缔组织,位于关节内,却被滑膜包绕,是关节内滑膜外结构。韧带起于股骨外侧髁后内侧一个半圆形的区域内,向前内下走行,穿过髁间窝止于胫骨前部到髁间棘之间。长度约30~38mm,宽度约10~12m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前内束及后外束股骨止点的解剖位置,找到确定ACL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的简单可行的方法,为双束重建ACL手术中的股骨骨道定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解剖18个新鲜膝关节标本(25~45岁)的股骨端前内束和后外束的足迹,以标定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的位置。在屈膝90°位,测量ACL前内束及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股骨髁间窝外侧壁前方、后方和下方软骨缘的距离。再对测量数据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ACL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前方软骨缘(8.55±1.33)mm,距离股骨后方软骨缘(8.65±1.54)mm,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t=-0.191,P〉0.05);而ACL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下方软骨缘(5.11±0.79)mm。ACL前内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前方软骨缘(14.95±2.06)mm,距离股骨后方软骨缘(6.08±0.88)mm,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t=16.633,P〈0.01);而ACL前内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下方软骨缘(9.10±1.55)mm。结论膝关节屈膝90°时,ACL后外束的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股骨髁间窝外侧壁距离下方软骨缘5mm的高度,并处在与前方和后方软骨缘几乎等距的位置。而ACL前内束的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股骨髁间窝外侧壁距离下方软骨缘9mm的高度,并处在前后连线大约后1/3的位置。在ACL双束重建的手术中,应用本研究的结果能够简单、快捷地确定ACL前内束和后外束股骨骨道位置。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也称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是一个多条肌腱、韧带组成的解剖及功能复杂的膝关节后外方稳定性结构。PLC由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共同组成,主要结构有外侧副韧带、胭肌腱和胭腓韧带复合体,次要结构有膝关节后外侧关节囊、豆腓韧带、弓状韧带、髂胫束、股二头肌腱、腓肠肌外侧头。其中外侧副韧带、胭肌腱和胭腓韧带复合体具有解剖学的稳定性。外侧副韧带主要防止膝关节内翻,同时也辅助防止胫骨外旋和后坠。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与慢性前交叉韧带合并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虽然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ACI/PLC)联合损伤相对少见,但PLC损伤所造成的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PLRI)是ACL重建失败常见的原因之一。实验证实:Ⅲ度ACL损伤合并PLC撕裂,膝关节在伸直状态下胫骨前移、膝关节内收和外旋增加,说明PLC是保护ACL的重要的辅助限制结构。因此,ACL合并PLRI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概念及分型和各型的关节镜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30例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病人症状、体征、放射检查及关节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全部随访,时间平均1年,伸膝受限改善率平均80%。撞击感消失,疼痛明显减轻,优:10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结论: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是由于股骨髁间窝继发性狭窄和(或)胫骨髁间嵴增生增高和(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增生,造成膝关节伸直位时撞击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分为3型:A型:股骨髁间窝型,即股骨髁间窝骨赘增生。B型:胫骨髁间嵴型;B1型:胫骨髁间嵴增生增高型;B2: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增生型;C型:混合型。关节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和(或)胫骨髁间嵴部分切除术,和(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切除术,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118-1120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于胫骨止点处的解剖形态以及测量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汇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对胫骨骨道定位的解剖学意义,为ACL重建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8例,仔细剔除关节周围肌肉、后关节囊等结构,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及两侧侧副韧带,保证膝关节正常屈伸范围。在屈伸膝关节时按照ACL纤维张力区将其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附着处将ACL切断制备ACL损伤模型。用测量工具和Phontoshop软件获取ACL基本解剖参数以及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分别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结果]ACL平均体部直径为(11.21±0.76)mm,ACL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最大横径为(11.34±0.79)mm,平均最大前后径为(16.54±0.82)mm。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3.35±29.65)mm~2和(83.29±16.99)mm~2。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以及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2.13±0.96)mm,(21.14±0.83)mm和(8.82±0.77)mm。[结论]利用胫骨平台骨道定位ACL在股骨的解剖止点现实可行,在ACL重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erueiate ligament,PCL)的基本解剖和功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PCL有一个相对密集的胫骨附着部,位于内、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关节线下方的胫骨后窝,纤维向上前方走行,呈扇形,在股骨有相对更广泛区域的附着部,位于股骨内侧髁的髁间窝面,自临近髁软骨面的前上部向后下延伸。许多研究己表明PCL是跨越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主要限制胫骨后移。尽管有了这些基本知识,但PCL仍是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概念及分型和各型的关节镜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30例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病人症状、体征、放射检查及关节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全部随访,时间平均1年,伸膝受限改善率平均80%.撞击感消失,疼痛明显减轻,优:10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结论: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是由于股骨髁间窝继发性狭窄和(或)胫骨髁间嵴增生增高和(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增生,造成膝关节伸直位时撞击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分为3型:A型:股骨髁间窝型,即股骨髁间窝骨赘增生.B型:胫骨髁间嵴型;B1型:胫骨髁间嵴增生增高型;B2: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增生型;C型:混合型.关节镜下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和(或)胫骨髁间嵴部分切除术,和(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赘切除术,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征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等距和非等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鲜尸体观察等距ACL的解剖结构,在尸体和模型上重建等距和非等距ACL,分别观察重建后ACL长度和胫骨平台表面压强的变化。结果 等距ACL的重建在膝关节的全范围活动中长度的变化值最小,胫骨平台所受的压强也最小。结论 只有等距的ACI。的重建才能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而非等距重建的ACL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或活动受限),或者使膝关节表面的压强增加。  相似文献   

16.
韩亮  黄长明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2):154-156,163
髁间棘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下止点的附着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造成ACL胫骨止点部损伤的常见原因。随着运动伤和交通伤的不断增多,其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在一般人群每年每十万人均有3人会发生。髁间棘撕脱骨折占整个人群ACL损伤的14%,通常好发于8~12岁儿童,且总是累及胫骨髁间棘的前部,而胫骨髁间棘后部骨折却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17.
前交叉韧带的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止于胫骨髁间棘上,陈旧性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由于前交叉韧带松弛,导致膝关节前方不稳,会继发出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以及因骨折块与股骨髁间顶部的撞击引起的伸膝功能受限,故仍需尽早手术治疗.自2003年1月~2006年9月,笔者使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现象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科自1992年至今发现膝关节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现象24例,主要病因为股骨髁间窝狭窄、骨赘增生或前交叉韧带胫骨嵴止点升高,造成股骨髁间窝出口前缘于伸膝时磨擦撞击前交叉韧带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其典型表现为膝关节前部钝痛、反复膝关节积液和伸膝活动受限,关节镜及手术中发现为股骨髁间窝前内缘和前交叉韧带在接近胫骨止点的部分的前侧的磨损。伸膝位检查可证实上述部位发生撞击和磨擦现象,其中20例病人接受股骨髁间窝成形手术。  相似文献   

19.
于潼  谢利民 《中国骨伤》2013,26(12):1002-1004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胫骨髁间棘的增生是否会引起前交叉韧带损伤。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收集58例(70膝)无外伤史的膝骨关节炎病例,均行膝关节MRI检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在冠状位上测量内外侧髁间棘的高度、矢状位上测量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面积,分析髁间棘的高度与前交叉韧带的异常信号面积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58例(70膝)中5膝有膝关节内游离体,其余65膝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0例,女48例,平均年龄61岁(39~79岁)。内侧髁间棘高度(10.02±1.46)mm,外侧髁间棘高度(8.92±1.69)mm,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范围(318.42+130.10)mm。。内侧髁间棘高度与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面积存在相关性(P=0.00),相关系数为0.60,二者呈正相关;外侧髁间棘高度与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面积无相关性(P=0.10)。结论:内侧髁间棘高度与前交叉韧带的异常信号面积呈正相关,交叉韧带异常信号的临床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双束双隧道6股腘绳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束双隧道6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8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股骨胫骨双隧道建立前内侧束(AMB)及后外侧束(PLB)。分别将股薄肌腱、半腱肌腱编织成3股肌腱,用于重建PLB与AMB。AMB与PLB股骨端均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胫骨端AMB用Bio-Intrafix固定,PLB用Milagro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9.54±3.84)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18-60(34.79±12.53)分,术后1年为90-98(95.54±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议(t=26.51,P〈0.01)。结论双束双隧道6股腘绳肌腱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