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技术。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对实施的86例104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行TKA的膝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中的软组织平衡问题进行讨论。其中男19例23膝,女67例81膝;年龄57岁~78岁,平均66岁。行单侧TKA术68例,双侧18例。均为初次行TKA的OA患者。术前内翻角为6~34°,平均12.3°;其中软组织性内翻占总内翻角的56.7%,骨性内翻占43.3%。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10°以下21膝,10~19°45膝,20~29°22膝,30°以上16膝,平均18.9°。结果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18.9°,术中除4例残留5°屈曲挛缩外,其余患者术中膝关节均能达到完全伸直。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7个月,6例残留5~10°屈曲挛缩,余膝关节可达到完全伸直。术前内翻角6~34°,平均12.3°;术后测量股胫角170.3~175.6°,平均174.7°,其中2例残留内翻角〉3°。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内侧副韧带股骨起点损伤2例;髌骨弹响2例;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塞各1例,经内科治疗后未遗留神经症状。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结论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高度畸形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2.
Wang XF  Chen BC  Shi CX  Gao SJ  Shao DC  Li T  Lu B  Chen J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39-842
目的通过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或后交叉韧带(PCL)部分松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屈曲间隙过紧进行处理,分析这两种方法对TKA术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测量6例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完整状态下、正常TKA、屈曲间隙过紧、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PCL部分松解TKA术后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及最大屈曲度。结果屈曲过紧TKA与正常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及旋转松弛度均显著较小(P〈0.05)。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后,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和旋转松弛度均明显增大(P〈0.05)。PCL部分松解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明显增加(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增加(P〈0.05)。与PCL部分松解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的内外翻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较大(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0°、30°、60°和90°时明显较大(P〈0.05)。屈曲过紧TKA的最大屈曲度(120.4°)与正常TKA(130.3°)及增加胫骨后倾角(131.1°)相比明显较小(P〈0.05)。增加后倾角与PCL部分松解(124.0°)相比,最大屈曲度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6)。结论屈曲间隙过紧TKA术后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最大屈曲度均减小;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后,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最大屈曲度均明显增大;PCL部分松解仅能明显增大前后松弛度。因此对于TKA术中屈曲紧张的膝关节,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比PCL部分松解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学。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手法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骨科动态》2007,3(3):148-15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初期对部分屈曲角度不能超过90°的患者可能须进行麻醉下的手法松解,以改善关节活动度。本目的是评价全膝置换术后手法松解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患者(113膝)因术后平均10周时患膝屈曲角度≤90。而进行了手法松解。分别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前、手术、手法松解前、手法松解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以量角器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黑:90例患者中81例(90%)在手法松解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获得改善。膝关节平均屈曲角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2°,中皮肤缝合后111°,手法松解前70°。术后5年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角度较手法松解前平均提高35°(p〈0.0001,配对t检)。术后12周之内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与术后12周之后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相比,平均屈膝角度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最终仍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其术前膝关节协会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未进行手法松解的患者(更痛,p=0.0027)。结论手法松解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前疼痛明显的患者术后更趋向于须手法松解。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初步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本组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40例60膝,术前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SS)的膝评分平均为16.28分(-32~47分),功能评分平均为18.36分(-20~60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79.22°(20°~145°)。结果36例52膝术后获得平均随访时间为20.41m(1.5~40m),随访时KSS膝评分平均为84.88分(70~9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0.58分(55~90分),ROM平均为110.48°(85°~140°)。所有随访患者术后X线片均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假体的TKA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便,截骨量较少,如果手术配套器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能够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则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情况,股四头肌肌力。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悬吊运动可以有效提高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促进TKA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范晓东  张敬堂  张宏伟 《骨科》2021,12(5):451-455
目的 比较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和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拟行TKA手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膝关节伸直位连续缝合切口,观察组(61例)采用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直腿抬高活动时间、屈膝90°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Hollander切口愈合(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ale,HWES)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直腿抬高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HWE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屈膝90°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48 h的HSS评分、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ROM大于对照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膝关节屈曲90°连续缝合切口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程度,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膝关节辅助支具在儿童肢体延长术后关节僵硬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12个肢体)行骨骼矫形延长手术患儿,术后佩戴自制膝关节辅助支具保护,并施以正确的维护,以及功能锻炼、疼痛处理、针道及延长肢体等护理措施。结果外固定器固定时间150~188d,肢体延长3~6cm,拆除外固定架后,无1例发生膝关节僵硬,膝关节伸直达0&#176;,屈曲范围0&#176;~90&#176;,随访2~8个月,优良率达98.0%。结论膝关节辅助支具能有效防止膝关节挛缩、膝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有助于提高矫形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20 只八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膝关节行自体双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自由活动组(n=10)和CPM组(n=10).自由活动组笼内自由活动;CPM组应用兔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运动.术后第2天,近红外光技术装置ODISseyTM 局部组织血氧监护仪测量每一来回(屈曲30°~110°)不同CPM速度(分别为2.35°/s、3.2°/s 、8°/s)时的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StO2)变化,选择最好的CPM范围和速度.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观察膝关节CPM不同角度时切口局部组织StO2的变化. 结果 与自由活动组相比,3种速度的CPM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均保持较高的StO2,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CPM速度之间StO2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一来回(屈曲30°~110°)运动速度为3.2°/s时保持最高的StO2.在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等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30°、60°、90°、110°时St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时间点(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4天)切口的StO2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天最低,然后逐渐上升.术后第2周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血肿和切口裂开. 结论 兔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膝关节CPM(屈曲30°~110°),可增加切口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以3.2°/s的CPM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9.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en H  Zhang XL  Wang Q  Shao JJ  Ji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083-1086
目的比较不干扰股四头肌(QS)微创全膝置换术与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QS微创全膝置换术完成26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QS组),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屈曲活动度,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下肢胫股角和直腿抬高时间等,并与同期33例标准髌旁内侧入路TKA比较(标准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12~23个月)。平均切口长度QS组为(9.5±1.5)cm,标准组为(14.0±2.3)cm(P〈0.05)。止血带时间QS组为(83±16)min,标准组为(55±11)min(P〈0.05)。平均胫股角QS组为外翻(5.7±1.5)°,标准组为(6.0±1.4)°(P〉0.05)。VAS评分术后1、3和7dQS组明显低于标准组,术后6周VAS评分无差异。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术后1周QS组可达到(107±12)°,标准组为(95±11)°(P〈0.05),术后6周和3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平均屈曲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腿抬高术后1周QS组为23例(88%),而标准组为21例(64%)(P〈0.05)。术后6周膝关节评分QS组为78±15,标准组为71±20(P〈0.05)。QS组1例出现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标准组3例;QS组1例伤口愈合不良。所有病例未发现深部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QS微创全膝置换,术后疼痛轻,有利于早期伸膝功能和活动度的恢复,但手术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虚拟影像导航辅助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导航系统下进行小切口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26例。统计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48h引流量,进行HISS评分分析,测量下肢力线和关节活动度。结果在导航系统下顺利完成26例小切口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切口大小为7—8cm,手术时间为70—90min,出血量为100-150mL和48h引流量80—150mL。术前HISS评分72分,术后2周为98分。术前髋膝踝角为5&#176;-10&#176;,术后2周为0&#176;-200术前屈曲挛缩0&#176;-10&#176;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76;-120&#176;,术后2周屈曲挛缩0&#176;-4&#176;,膝关节活动度为125&#176;-135&#176;。2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髌股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应用解决了MIS-UKA操作中视野的局限,同时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下肢力线变化、膝关节假体旋转对位和软组织韧带平衡情况,并提供几何学和形态学资料,对膝关节进行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重建,提高了假体放置的精确性,使骨质和假体之间有了最大的贴合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促进膝关节松解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对26例伸直位膝关节僵硬关节松解术后患者采用间断屈膝位石膏固定结合主动功能锻炼的康复护理。结果随诊6个月至3年,平均20.0个月。关节活动度23例达130°,3例100°~110°。结论间断石膏固定有利于伸膝结构愈合,主动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伸膝装置的弹性和力量,二者结合科学舍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是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证明,日常生活中膝关节所需的最小屈曲度数通常认为是90°.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都能达到比较好的屈曲度.影响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非手术因素以及手术因素,目前已确认的影响TKA术后关节活动度的非手术因素有:术前关节活动度、患者体重、年龄、胫股骨内外翻角、术后康复等方面,但这些因素对膝关节术后的功能影响是好是坏,很多学者各说不同.本文从患者自身因素,术后处理及康复等非手术因素方面就当前影响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罗涛  周勇刚  孙菁阳 《中国骨伤》2021,34(12):1147-1152
目的:探讨外移股骨开髓点并设置个性化股骨外翻角能否改善合并股骨外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下肢力线。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50例(55膝)合并股骨外弓拟行TKA的膝内翻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男10例,女40例;年龄63.1~80.5(67.8±5.8)岁。单侧45例,双侧5例。55膝的骨关节炎分期均为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Ⅳ级,病程2~10年。术前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疼痛(15.20±3.52)分,功能(8.30±2.96)分,活动度(10.15±2.85)分,肌力(4.20±1.95)分,屈曲畸形(5.50±3.05)分,稳定性(6.15±2.20)分,总分(47.93±3.39)分。股骨外弓角6.4~16.7(10.63±2.29)°,胫股角7.4~12.6(12.04±3.59)°,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83.10~91.20(84.55±1.66)°,膝关节中心至下肢力线距离2.01~6.00(3.57±1.12) cm。置换术中均通过个性化设置股骨开髓点与外翻角,获得良好下肢力线。结果:术前股骨开髓点外移距离0.24~0.74(0.54±0.10) cm,股骨内外髁间距离6.86~8.12(7.27±0.27) cm。术前股骨外翻角(valgus correction angle,VCA)7.20~13.80(9.38±1.38)°;矫正后VCA''6.10~9.50(7.36±0.82)°。5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36(13.5±5.8)个月。术后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HSS评分疼痛(25.30±3.05)分,功能(18.25±2.05)分,活动度(16.05±0.75)分,肌力(6.20±2.10)分,屈曲畸形(8.80±1.85)分,稳定性(8.20±1.75)分,总分90.00~93.00(91.82±0.98)分,总分较术前提高(t=1.728,P=0.038)。术后X线片复查示,假体没有松动、下沉及骨溶解等征象发生;术后第2天负重位X线片上胫股角1.30~4.90(2.53±0.83)°,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87.50~91.30(88.73±0.86)°,膝关节中心至下肢力线距离0.02~1.20(0.23±0.05) cm,均较术前改善(t=2.415,P=0.019;t=1.496,P=0.041;t=1.912,P=0.033)。结论:合并股骨外弓的TKA中通过外移股骨开髓点并设置个性化股骨外翻角能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韬  熊燕  张钟  唐新  李箭 《中国骨伤》2020,33(12):1134-1141
目的:探讨依据分期分型诊断进行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的个体化修复与重建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0~63(47.35±11.90)岁;左膝17例,右膝23例,双膝2例。对所有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期分型改良Schenck诊断,其中急性期患者(≤ 3周)23例,陈旧期(>3周)患者19例,脱位Ⅲ型27例,脱位Ⅳ型9例,脱位Ⅵ型6例,并实施相应闭合手法与切开松解复位、韧带直接缝合、锚钉缝合、穿骨缝合等修复方法和各种韧带常规重建等技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应"循序渐激"康复方案。患者术后2、4、6、8周及3、6、9、12个月完成门诊复诊和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评估随访,比较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优良率、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使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级,IKDC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按期完成门诊复诊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伤口Ⅰ期甲级愈合,4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通过术后抗凝治疗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5例腓总神经损伤通过松解术并进行积极的术后康复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2个月患肢肌力均达到Ⅴ级,主被动活动度恢复到120°以上;5例前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急性期患者术前IKDC主观评分(20.46±12.61)分,Lysholm(22.58±16.83)分,Tegner(0.71±1.14)分,术后1年IKDC主观评分(69.55±16.57)分,Lysholm(77.73±15.14)分,Tegner(3.14±1.67)分,8例IKDC评级为A级;陈旧期患者,术前IKDC主观评分(39.87±18.52)分,Lysholm(44.22±25.45)分,Tegner(1.87±1.51)分,术后1年IKDC主观评分(67.04±19.07)分,Lysholm(74.87±14.58)分,Tegner(3.06±1.70)分,6例IKDC评级A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功能评分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脱位依据分期分型采取相对应的手术修复与重建等治疗,术后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案,术后1年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于严重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来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肯定、效果优良的治疗措施。TKA手术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TKA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是骨科医师和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对髌骨内外倾运动的影响,及其在TKA术后膝前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6具成人尸体左侧下肢标本建立伸膝装置(股内侧、股中间、股外侧肌群按1.25∶1.5∶1的比例施以负荷)按比例负荷膝关节自由运动模型,应用激光束定位与X线摄片技术,分别测量正常膝关节与采用PFC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过程中的髌骨内外倾角度。结果胫股关节屈曲30°、60°、90°、120°、150°时,以股骨滑车为参照标准,膝关节置换前后髌骨的倾斜角度分别是:0°±0°、0°±0°、0°±0°、0.24°±0.35°、-3.21°±1.80°;0°±0°、0°±0°、0°±0°、0°±0°、-1.12°±1.20°。三维空间参照系内,膝关节置换术前,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150°时髌骨平均外倾:0°±0°、-3.10°±2.25°、2.50°±1.07°、5.46°±2.60°、6.32°±2.16°、-2.10°±1.90°;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150°时髌骨平均外倾:0°±0°、3.24°±0.35°、2.30°±1.39°、1.65°±1.17°、1.29°±1.03°、-0.86°±1.42°。结论TKA术后虽然髌骨与股骨滑车的对合关系保持正常,但在三维立体空间内髌骨的内外倾模式与幅度较未置换前发生了变化。膝关节初始屈曲时,TKA术前髌骨内倾,术后髌骨外倾,其变化的幅度与股骨假体外旋的幅度一致。膝关节屈曲60° ̄120°范围内,TKA术后髌骨外倾较术前减小,而表现为相对内倾,内倾幅度与TKA术后股骨假体相对内翻的幅度一致。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关节镜诊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纤维束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的日益普及,术后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假体松动和感染比较常见。自2000年1月~2001年6月,我们收治了4例5膝不明原因的当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即出现疼痛的病例,均采用关节镜诊治痊愈。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自2000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4例5膝TKA术后关节运动到特定角度发生疼痛的患者,均为女性。例1 64岁。RA,双侧同时行TKA(Scorpio)术后16个月。屈膝40°时髌骨外侧疼痛伴弹响。髌股关节外侧压痛,ROM为100°-0°-0°。WBC为7.47×109/L,ESR为87mm/h。局部封闭疼痛能暂时…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程度屈膝挛缩畸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屈膝挛缩畸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行TKA的65例97膝屈膝挛缩畸形患者资料。其中骨关节炎51例74膝,类风湿关节炎14例23膝。单膝置换33例33膝,双膝同时置换32例64膝。按屈膝挛缩畸形程度不同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屈曲挛缩<20°(0~15°)32例49膝,B组屈曲挛缩≥20°(20~60°)33例48膝。A、B两组膝关节术前屈曲挛缩度数、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KSS(kneesocietyscore)评分及功能评分分别为10.7±8.0°、104.6±20.0°、29.1±18.0、32.6±20.7和28.2±7.8°、60.8±26.6°、12.1±13.2、26.8±18.1,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均采用Scorpio后稳定型骨水泥固定假体,行初期置换。术后3~4d在同一康复师指导下行CPM及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患者获随访8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A、B组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数、ROM、KSS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0.4±2.1°、108.6±19.0°、82.1±13.8、72.3±29.1和1.3±3.2°、98.6±16.4°、75.9±8.2、81.4±26.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4.6%,无深部感染及再翻修者。结论膝关节屈膝挛缩畸形严重与否对TKA的早期疗效无明显影响;TKA后ROM有“趋中”现象;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也是获得功能改善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EMINI PS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初期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采用LINK公司的膝关节假体GEMINI PS行TKA治疗膝关节疾患28例(32膝),术前及术后应用膝关节HSS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及活动度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9.8个月,术后3周与术前HSS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及活动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S评分:优24膝,良8膝,短期优良率100%.结论 GEMINIPS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并且能在术后短期内提升膝关节活动度,达到高屈曲状态.其手术效果取决于适应证的选择,假体的设计改良,成熟的手术技术以及良好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