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骨溶解症,又称大块骨溶解症,是一种以特发性、进行性骨质溶解、吸收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该病首次由Jackson于1938年报道,Gorham和Stout[1]于1955年又对该病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病因可能为淋巴管瘤和多发性血管瘤,因此该病又称为Gorham-Stout综合征。骨溶解症是一种大量毛细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骨溶解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发病机理不明,髋关节骨溶解症更少见。  相似文献   

2.
骨吸收分子酶学机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吸收是骨代谢的重要过程,在骨塑形和改建,机体钙磷代谢调节,骨生物材料降解,人工关节松动,肿瘤及炎症性骨破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一些骨代谢疾病如骨骨质疏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骨吸收分子机其酶学研究进展,阐述了这方面研究意义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块骨质溶解症,又称为特发性骨质溶解症、gorham病/综合征、消失骨病、急性自发性骨吸收、鬼怪骨。1938年jackson首次报道本病,1954年gorham首次正式描述本病,1958年johnson和mechure将本病命名为大块骨质溶解症。本病是一类罕见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的,受累骨进行性溶解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石骨症家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遗传性石骨症家系调查报告裴祥和,杨明刚,王建军石骨症为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家族性骨病,近年来国内报道瞩家族性石骨症仅有18例,本组为一家族中4例患石骨症的调查报告。监床资料本组一家族三代,共10例,男5例,女5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的18个月。发病...  相似文献   

5.
骨移植替代物医用硫酸钙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医用硫酸钙(Osteoset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2005年5月,采用Osteoset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治疗9例四肢良性肿瘤性骨缺损(四肢组),其中肱骨黄色纤维瘤1例,髋臼黄色纤维瘤2例,肱骨骨囊肿1例,桡骨骨囊肿1例,股骨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股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同期将材料作为自体骨增量物用于5例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患者(脊柱组),其中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峡部裂1例。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Osteoset颗粒的成骨作用。结果 14例患者平均获随访6.2个月(3~9个月),Osteoset颗粒植入后1~3个月开始吸收,4~6个月完全吸收并被骨组织替代。四肢组患者术后骨肿瘤无局部复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脊柱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医用硫酸钙是一种成骨性能优良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石骨症又名Albers Schonberg病,是由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导致的一种以骨吸收障碍为主的罕见遗传性代谢性骨病,发生率约为1∶100 000,且具有一定的地区性~([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骨密度增高、骨骼畸形~([2])。石骨症患者因骨脆性增加,骨组织弹性降低,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既往文献主要涉及石骨症并四肢骨折的处理~([2])。又由于石骨症患者以骨吸收障碍为主,因此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石骨症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石骨症12例报告义乌市人民医院骨科(322000)郑国雄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310009)袁中兴指导石骨症又称广泛性脆性骨硬化症,大理石症,Albers-schonberg病等,为一种少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病。我院在临床过程中遇见12例,现报告...  相似文献   

8.
瘦素、骨保护素与骨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生命的始终。骨重建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10年成人骨骼完全再生一次。对于健康青年人,骨形成量与骨吸收量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年龄增长,骨吸收日益占据优势,由此可导致骨质疏松等衰老性疾病的发生。骨重建的过程有赖于两大类细胞的活性:其一是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骨(骨形成);其二是破骨细胞,负责破坏旧骨(骨吸收)。骨代谢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调控机制,以期实现骨重建的动态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代谢性骨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和与年龄相关的骨量丢失是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始自胚胎时期,并持续到出生后20多年。成年人骨量不再发生变化,但骨的代谢却持续不休,即骨生成和骨吸收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年龄超过40岁后骨生成保持不变,骨吸收却增加,数十年后骨量是30岁时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能提高椎间融合率的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例。结果 5例病人随访1年~4年9个月,术后腰腿痛及马尾压迫症状均缓解,滑脱腰椎复位满意,椎间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现象。结论 前路腰椎间自锁式植骨术植骨块嵌合牢固,椎间融合率高,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的形态、结构通过不断的形成与吸收来维持。形成与吸收的不平衡造成以骨量改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 ,如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和石骨症 (Osteopetrosis)。而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是一个高度调节过程 ,受全身和局部因子调节。基因在其中起决定因素作用。一、概述成骨细胞 (Osteoblasts,OB)是骨形成细胞 ,由基质干细胞起源。破骨细胞 (Osteoclasts,OC)则主要负责骨吸收 ,来源于单核 巨噬细胞系的前体细胞。造血前体细胞在骨营养激素和骨微环境产生的局部因子调节下 ,在骨吸收部位分化…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双L截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徐立录作者自1988~1994年,采用小切口双L截骨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中男性94例,女性56例;年龄21~68岁,平均43.9岁;病程7d~5年。急性发...  相似文献   

13.
一、骨转换的概述 骨骼的动态代谢是由体内受精细胞调节的骨重建过程完成的,骨重建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方面。在儿童和成年的早期骨形成多于骨吸收,骨量不断增加直到30—40岁时达到峰值,即骨量的平台期。之后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开始降低,甚至出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是有生命的组织,其吸收与形成的骨转化过程周而复始贯穿于人或动物的生命全过程。简单的讲,骨吸收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或数量增加的结果,继而发生的骨形成则由成骨细胞完成。这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种偶联关系。研究证实,幼年及青壮年时期成骨活动占优势,表现出随增龄而骨骼长度与重量增加。成年后,女性约40岁、男性约50岁起逐渐出现破骨活动占优势的现象,表现为虽无明显骨骼大体结构的变化,但骨量减少,骨密度明显减低及骨显微结构受损(骨小粱变细小或连续性中断)。  相似文献   

15.
Gorham 病是一种表现为骨骼自发溶解吸收的极罕见的骨骼系统疾病,病因未明[1].1838年,Jackson首次报告1例手臂骨骼溶解消失的病例资料[2],其后又有多例报道.1955年,Gorham等[3]对该病进行系统归纳并因此命名为Corham病或Gorham-Stout Syndrome.该病在全身骨骼均可发生,但发生在脊柱的病例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6.
骨组织时刻都在进行骨重建。首先是破骨细胞形成吸收陷窝,然后由成骨细胞分泌新的骨基质填补吸收陷窝。在年轻的成年人,骨吸收和骨形成保持平衡,骨量维持恒定。绝经早期,骨丢失速度加快,可达到3~6%/a.这是由于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代偿不足所致,其原因在于雌激素缺乏。在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吸收常有加强,而骨形成不平衡,导致每年丢失骨量约0.5%。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据预测,1997年中国骨质疏松患者约为83.9百万人;2010年约为114百万人;2025年约为151.3百万人。采用骨矿仪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症密切相关,肾虚症患者因肾精亏损,导致骨髓和血化源不足,致骨失髓血充养,出现骨骼脆弱无力,易骨折等症。防治研究多从补肾方面进行。基础实验研究显示;多种补肾方药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使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骨密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软骨和骨胶原生长代谢等方面发生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激素和某些与骨生长有关因子的数值亦有明显改变。补肾中药临床使用效果和实验研究相似,其独具特色的显著优势就是对临床软弱无力,腰膝酸痛等症状改善迅速,明显,许多患者在骨指标无明显改善时,临床症状已经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目前认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既不同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雌激素类),也不同于促进骨生成的药物(氟制剂类),而是标本同治,通过对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纠正机体激素失衡和负钙平衡作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髂腹股沟骨皮瓣在阴茎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决阴茎再造术后游离移植骨吸收和外露的问题。方法 以髂骨由旋髂浅血管供血为解剖学基础。设计髂腹骨沟骨皮瓣。结果 5例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随访时间最长10年,无一例明显骨吸收及外露。结论 阴茎再造的方法很多,而髂腹股沟骨皮瓣应用于阴茎再造,很好地解决了游离移植骨的吸收和外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19例报告王永东1孙德隆1温贵满1刘宝江1张连生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报道较少。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7年6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7例,其中合并椎体后缘骨块19...  相似文献   

20.
石骨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并发脊髓型颈椎病需手术者未见报道。本院近期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