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学兵  汪嘉佳 《重庆医学》2022,(20):3511-3515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绝对值(ALC)比值(LA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5月7日至2021年5月26日确诊的DLBCL患者50例,收集所有患者首次化疗前1周内的静脉血LDH及ALC,计算出LAR。利用χ2检验分析LAR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生存分析研究LAR对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其联合LAR对DLBCL患者PFS的预测效能。结果 DLBCL患者LAR与IPI和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IPI≥4分患者高LAR百分比明显高于IPI<4分患者(79.2%vs. 11.5%,P<0.001),Ann Arbor分期为Ⅳ期患者高LAR百分比明显高于Ⅰ~Ⅲ期患者(56.7%vs. 25.0%,P=0.0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LAR组和低LAR组患者2年累积PFS分别为15.8%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ENKL,NKTCL)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特征、预后评估方式、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中心、经病理确诊为NKTCL的8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平均年龄46.25岁,男女性别比例约2∶1).依据Ann Arbor分期评估结果分别接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放化疗联合等3种不同方案的治疗,纳入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评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案等指标,运用Kaplan-Meier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等统计学法分析上述指标对NKTCL生存的影响.结果 85例患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为41.1%,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 rate,PR)为21.1%,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8.2%、48.4%、32.7%,疾病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 rate,EFS)分别为56.0%、45.3%、3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IPI、ECOG评分、LDH、淋巴瘤B症状、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灶性CD20、EBV等对NKTCL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是NKTCL的独立预后因素.单纯放疗、单纯化疗、联合放化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淋巴瘤B症状、高LDH、异常白细胞、低血红蛋白、灶性CD20(-)、EBV(+)与NKTCL预后相关;AnnArbor分期、ECOG、IPI评分可作为其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况,探讨MYC/BCL-2共表达在DLBCL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确诊并采用利妥昔单抗初治的非特指型DLBCL病例的Ann Arbor分期、标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免疫组化Hans分型和临床疗效等临床病理参数,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6例DLBCL组织中,MYC阳性表达55例(72.4%),BCL-2阳性表达41例(53.9%),MYC与BCL-2共表达者33例(43.4%)。MYC/BCL-2共表达者Ann Arbor分期中高分期者比例显著增高,且临床治疗未缓解者明显增多(P<0.05)。但与Hans分型和原发部位等因素均无相关性。标准IPI评分与DLBCL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联系。结论MYC/BCL-2共表达可能是DLBCL的特殊免疫组化表型,作为标准IPI预后评分的补充,对利妥昔单抗初治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盼盼  胡欣  郭莉  刘炜  李妍  杨顺娥 《广东医学》2014,(16):2552-255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患者不同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确诊的维吾尔族、汉族DLBCL患者167例,应用Hans分型方法分为GCB和non-GCB型,研究维吾尔族、汉族两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IPI评分、结外受侵情况、Ann Arbor分期、CD10、Mum-1及免疫亚型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结外受侵及免疫亚型可独立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P值分别为0.007、0.000和0.001。结论 GCB型较non-GCB型预后好;民族与预后之间无相关性;老年、高IPI评分、有结外受侵、Ⅲ期和Ⅳ期、CD10阴性、Mum-1阳性及non-GCB型的DLBCL患者预后差;年龄、结外受侵情况和免疫亚型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7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5例.自体移植3例.结果: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22%;,随着Ann Arbor分期增高,生存率明显下降;有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index,IPI)评分≥2者,其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无全身症状者或IPI评分<2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l25)或D-二聚体(D-dimer)升高者对化疗反应较差.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IPI及B症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CA125和D-dimer也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及临床特征对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505例老年DLBCL(≥60岁)患者。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GNRI的最佳截断值,应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均衡组间协变量,比较匹配前后两组基线特征、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男性273例(54.1%),中位生存时间为62.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NRI、年龄、乳酸脱氢酶(LDH)、Ann Arbor分期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GNRI的最佳截断值为99,经PSM后,成功匹配GNRI <99与GNRI≥99组各102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NRI可以对BCL-2~-组、BCL-6~+组和CD5+/-组、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和IPI评分处于中高危和高危组的患者进行精准分层。结论GNRI、年龄、LDH和Ann Arbor分期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2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汉族39例,维吾尔族13例;男性38例,女性14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5.5岁(8~75岁)。单纯化疗35例,放、化疗综合治疗11例,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化疗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95%CI:19.2~40.8个月),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39%与32%。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骨髓受侵、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及治疗方式与PTCL-NOS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骨髓侵犯及PS评分是PTCL-NOS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PTCL-NOS总体生存率较低,其治疗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佳莉  罗茜  张敏 《西部医学》2020,32(10):1517-1520+152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p53 依赖性凋亡调节物(TP73 AS1)的检测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9例DLBCL患者为DLBCL组,同期110例淋巴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TP73 AS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全身(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形态的关系,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TP73 AS1对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COX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P<0.05)。与LncRNA TP73 AS1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年龄(≥60)、部位(结内)、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IPI评分(中高危)、LDH(异常)升高(P<0.05),生存率降低(P<0.05)。LncRNA TP73 AS1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是影响B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LncRNA TP73 AS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LncRNA TP73 AS1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198例初诊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基本临床特征、免疫学亚型、CD5、Bcl-2、Ki-67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61例行免疫学亚型检测,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non-GCB)型发病率(67.08%)显著高于生发中心样B细胞(GCB)型(32.92%)。134例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88%。84例行CD5检测,阳性表达率为19.05%。165例行Ki-67检测,其中有92.73%的患者Ki-67表达>50%。GCB型与non-GCB型患者在相关临床特征及肿瘤细胞CD5、Bcl-2、Ki-67表达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组症状、PS评分、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免疫学亚型、CD5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均影响DLBCL患者的生存时间。PS评分、IPI、免疫学亚型、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DLBCL肿瘤细胞来源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PS评分、IPI、免疫学亚型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64例的临床资料,评价影响淋巴瘤的预后因素。结果:本组64例中,T细胞淋巴瘤29例,NK/T细胞淋巴瘤16例,B细胞淋巴瘤16例,3例未分型。Ann Arbor分期:Ⅰ期31例,Ⅱ期21例,Ⅲ期11例,Ⅳ期1例。25例行化疗,27例行化疗加放疗,5例行放疗。3年总生存率为67.24%,单纯化疗的3年生存率和化疗加放疗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单因素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一般状况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仅IP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喉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和鼻窦T细胞淋巴瘤多见,化疗加放疗并未改善疗效,IPI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征、BCL-2、CMYC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94 例DLBCL患者病例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中BCL-2、CMYC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HBV相关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蛋白表达及预后比较.结果 ① 94例DLBCL患者中乙肝感染率(HbsAg+)为27.6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7.18%);HbsAg(+)组DLBCL患者与HbsAg(-)组相比:疾病分期更晚(P=0.032)、国际预后指数(IPI) 评分更高(P=0.047)、脾脏更易受累(P=0.02);在性别分布、年龄、免疫学亚型、化疗疗程方面无显著差异;② 两组在BCL-2、CMYC蛋白表达方面:HbsAg(+)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bsAg(-)组(84.6% vs 58.8%,P=0.018),在CMYC蛋白表达、BCL-2/CMYC "双表达"方面无显著差异;③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乙肝病毒感染、BCL-2阳性、CMYC阳性、CMYC/BCL-2双表达、IPI高危组均为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MYC/ BCL-2双表达、IPI 高危组均为OS、PF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HB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HBV感染、BCL-2、CMYC、BCL-2/CMYC双表达、IPI均与DLBCL预后相关;HB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BCL-2作用影响DLBCL发生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TAT3和MMP-2在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MMP-2蛋白和mRNA在8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者在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两者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维吾尔族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TAT3和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STAT3和MMP-2蛋白在维吾尔族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STAT3、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STAT3、M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绘制乳腺癌患者术后60个月生存曲线,STAT3和MMP-2 mRNA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STAT3和MMP-2蛋白和mRNA表达高的维吾尔族乳腺癌可能更具有侵袭性,预后更差。STAT3和MMP2在维吾尔族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患者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低中危组32例和中高危组28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各组之间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IP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随访的54例患者Th17细胞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中高危组Th17细胞、IL-17、IL-21均低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IL-23低于对照组,TGF-β高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患者Th17细胞、IL-17、IL-2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TGF-β与IP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Th17细胞者和低Th17细胞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45.0%,Th17细胞水平对DLBCL患者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PI评分密切相关,Th17细胞与IPI评分呈负相关。 Th17细胞对预后有影响,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刘春艳  王玉 《中国热带医学》2017,(10):1021-1026
目的分析mi R-31、mi R-21和mi R-15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92例DLBCL患者和84例对照mi R-31、mi R-21和mi R-155的表达水平,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患者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根据Hans的分类方法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erminal center Bcell type,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结果 DLBCL组mi R-31、mi R-21及mi R-1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 R-31、mi R-21及mi R-155在non-GCB型的表达高于GCB型(P0.05)。与MYC基因没有发生重排的患者相比,mi R-31、mi R-21及mi R-155在MYC重排的患者中表达下调(P0.05)。mi R-31、mi R-21及mi R-155在p53基因丢失组的表达较基因正常组下调(P0.05)。BCL-2蛋白阳性组mi R-31、mi R-21及mi R-155的表达较BCL-2蛋白阴性组下调(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 R-31、mi R-21及mi R-155高表达的DLBCL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mi R-31、mi R-21及mi R-155表达水平、免疫分型、p53基因与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 R-31、mi R-21和mi R-155对DLBC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成为DLBCL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行根治性放疗的新疆地区143例维汉族鼻咽癌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汉族和维吾尔族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以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9月~2002年12月收治的首诊行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的维吾尔族鼻咽癌56例,汉族鼻咽癌87例,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分期、临床分期、颅神经损伤、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后鼻咽残灶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维汉族鼻咽癌患者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汉族鼻咽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分期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害等因素影响预后(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维吾尔族鼻咽癌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病理类型、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鼻咽残灶等因素影响预后(P〈0.05);多因素分析中,鼻咽残灶、年龄、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维汉族患者的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颅神经损害、鼻咽残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年龄、临床分期、颅底骨质破坏、颅神经损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维汉族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年龄小,分期晚,比汉族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由吉西他滨(GEM)、顺铂(DDP)、地塞米松(DXM)组成的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例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应用GDP方案化学治疗(GEM 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DDP 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DXM 10~40 mg.d-1,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 d重复1次,2个疗程后随访疾病进展情况,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17例患者中5例(29.4%)获完全缓解,6例(35.3%)获部分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GEM联合DDP、DXM的GD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DLBCL的近期疗效较好,易耐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对一线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取一线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并至少完成2个周期本方案化疗初治的维族及汉族NSCLC患者共6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检测患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至少每2个周期进行化疗疗效评价1次,随访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一线化疗完成,并对两民族患者间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维汉两族NSCLC患者的性别、吸烟史、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汉族NSCLC患者血清叶酸水平较维族患者高(P<0.05).性别、吸烟史、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均对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NSCLC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而汉族患者较维族患者预后好(P<0.05),血清叶酸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好(P<0.05).汉族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维族NSCLC患者.结论 汉族NSCLC患者血清叶酸水平较维族高,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维族,血清叶酸水平可能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A20基因)缺失情况,探讨A20基因缺失对DLBCL临床过程及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核因子-κB(NF-κB)通路活化的关系.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其A20基因缺失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中A20、Survivin、P65、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水平,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LBCL病例A20基因缺失率为21.7%,活化后B细胞样型(ABC)-DLBCL的A20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GCB)-DLBCL(30.6% vs.8.3%,P<0.05),A20蛋白表达与A20基因缺失呈负相关(r=-0.259,P=0.023),P65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A20基因缺失呈正相关(r=0.280、0.313,P=0.015、0.007);肿瘤细胞凋亡在A20基因缺失的DLBCL病例中较低,在A20蛋白表达阳性病例中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病例,在Survivin和P65蛋白阳性表达病例中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病例(P<0.05),而在ABC-DLBCL和GCB-DLBCL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20基因的缺失、DLBCL类型和Ki67表达是DLBCL独立的生存相关因素;A20基因缺失者的生存状况明显较未缺失者差(P=0.015).结论 A20缺失可能影响A20蛋白表达,使其对NF-κB活化的负调节作用减弱,使Survivin表达上调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A20基因缺失对DLBCL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因单纯性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治疗性早产的患者及一级亲属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因单纯性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治疗性早产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和汉族患者及一级亲属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维汉对比分析。结果 维族组与汉族组的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组平均产次、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孕妇比例、体重指数均高于汉族组;维族组产前检查次数低于汉族组;维族组患者母亲的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其父亲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父母及维汉组的父母分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族孕产妇更应注重改善饮食结构,控制孕期体重,加强孕期保健,使得此疾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避免治疗性早产。  相似文献   

20.
Wei YL  Peng X  Ma YT  Yang YN  Xie X  Fu ZY  Ma X  Li XM  Huang Y  Chen 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810-814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男性吸烟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6个地区年龄在35岁以上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男性人群作为样本.探讨两个民族男性人群吸烟与MS及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4019人,维吾尔族吸烟869人,哈萨克族1114人,两民族吸烟组MS患病率分别为24.74%和29.62%,非吸烟组MS患病率分别为16.75%,2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同民族间基线资料比较发现在维吾尔族吸烟组中,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血糖和甘油三酯均高于非吸烟组,而高密度脂蛋白小于非吸烟组,其中舒张压、腰围、甘油三酯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哈萨克族中吸烟组腰围、甘油三酯、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高于非吸烟组,但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在吸烟组中的水平均低于非吸烟组,其中收缩压、舒张压和腰围在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MS中,吸烟OR值分别为1.698(95%CI 1.129~2.553)和1.845(95%CI 1.544~2.206),且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男性吸烟人群中MS患病率较高,吸烟可能为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MS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moking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among male Uygur and Kazakh adults residing in Xinjiang.Methods Four-stage selected random sampl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k factors of smoking and metabolic syndrome.The sampled adult populations over 35 years old were collected 6 localities (Urumqi,Kelamayi,Fukang,Turfan Basin locality,Hetian locality & Yili Kazakh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Xinjiang,China.The subjects were 4019 males of Uygur and Kazakh.Each individual answered a questionnaire,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s and a biochemical indicator survey.The smoking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complic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other not.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lso made to identify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and their powers on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ith smoking.Results With regards to the habit of smoking,the smokers of Uygur and Kazakh were 869 and 1114 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of MS was 24.74% and 29.62% for Uygur and Kazakh smokers respectively.And 16.75% and 24.72% for Uygur and Kazakh non-smokers respectively.The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showed that,in Uygur males,the mean values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waist circumference and triglyceride were higher in smoker group than those in non-smoker group ( P < 0.05 ); in Kazakh males,the mean value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higher than nonsmoker group (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R value of smoking was 1.698 (95% CI 1.129 -2.553) in Uygur and 1.845(95% CI 1.544 -2.206)in Kazakh of MS patients.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S is higher in male smokers than that in nonsmokers in Uygur and Kazakh.Perhaps smoking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