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髋臼盂唇是附着在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组织,它一方面加深髋臼窝,分散应力稳定关节,另一方面起着调节关节滑液营养软骨的作用.创伤、退变、发育不良、髋关节运动过度、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髋臼盂唇损伤的主要因素.髋臼盂唇损伤后引起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加速关节软骨磨损,提前出现骨性关节炎.近年来髋关节镜技术成为治疗盂唇损伤的主要治...  相似文献   

2.
郭福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23+1925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它由髋臼和股骨头等骨性结构构成,周围的韧带肌肉包绕而成。在人体的运动中,承担着负重、杠杆、多方位运动的重要功能。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对于髋关节的解剖研究越来越多。结合临床需要,对髋关节的解剖加以探讨,结合其结构特点与生物力学关系,研究髋关节的运动医学特征和损伤原因,有助于在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结果 x线表现为:髋关节间隙狭窄50例;髋臼及股骨头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22例;股骨头及髋臼关节面下囊变20例;股骨头及髋臼虫蚀状骨质破坏8例;附着点病19例;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模糊5例.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探讨髋关节镜下治疗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间采用髋关节镜下盂唇清理及关节腔清理术治疗的23例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疼痛改善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结果见,9例髋关节疼痛消失,14例疼痛明显改善,关节绞锁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病例.[讨论]髋关节镜下治疗髋臼盂唇损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倪安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97-2098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应尽早诊断,及时行CT检查,治疗上,应尽快行髋关节复位,对髋臼骨折用拉力螺钉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1a~3a,髋关节功能活动好,骨折愈合好。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形式多样且累及关节面。治疗不当,极易导致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只有早期诊断和恰当的处理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伟  邓华军  韦敏荣  何义  谭云飞 《广西医学》2020,(23):3107-3109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骨骼肌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理变化包括髋关节发育性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全脱位等,若不能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股骨头坏死及骨性关节炎,导致下肢残疾。髋关节造影不但有助于诊断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了解髋臼内的解剖结果及评价复位效果,还能预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走向,对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及早行手术干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就髋关节造影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又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多见于喜好运动的青壮年,以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为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解剖形态异常,造成髋关节在活动终末期发生撞击,长此以往引起盂唇和软骨损伤,继而进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盂唇作为正常髋关节解剖结构的一部分,在维持髋关节稳定和功能正常中发挥重要作用[1].盂唇是切面呈三角形的纤维软骨组织,附着于髋臼边缘,与髋臼横韧带一起,扩大了髋臼的接触面积和容积,优化了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的包容关系.另外,盂唇还可以起到密封作用,有助于维持髋关节内部负压,使关节滑液均匀分布,帮助分散、平衡、降低关节软骨表面的压力,从而起到保护软骨,保证髋关节微稳定的作用[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对髋关节圆韧带损伤的镜下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收治3例术前怀疑圆韧带损伤患者,但MRI及造影检查未能显示出髋关节圆韧带的断裂.3例患者经髋关节镜探查确诊,均为完全断裂,髋臼窝内及股骨头均未见撕脱骨折,韧带组织散乱呈绒毛状,组织间有少量瘢痕及出血、水肿滑膜组织.此外,1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还合并前外盂唇的磨损.镜下对损伤的圆韧带予以清除,并同时清理关节腔,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对前外侧磨损的盂唇予以修整术.结果 随访5~23个月(平均14.8个月).术后1周,3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除髋臼发育不良者外,其余患者术后6周腹股沟疼痛症状消失,外展并极度外旋痛阴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6周仍有较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术后3个月基本消失.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镜不仅能准确探查、诊断髋关节圆韧带损伤,而且可同时在髋关节镜下对损伤的髋臼圆韧带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关节疾病发病率进一步增加,髋关节(hip joint)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属球窝关节,是典型的杆臼关节。股骨关节面占头面积的2/3,嵌入髋臼内。臼的月状面围绕髋臼窝,窝内充填脂肪;髋臼唇附着于臼缘增加臼的深度。髋臼横韧带封闭髋臼切迹,神经血管经过韧带下出入关节。髋臼凹陷与股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间隙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成人此间隙宽为4~5mm。间隙的上半较窄,显示两相对骨性关节面的距离。下半较宽,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窝底之间的距离。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颈下缘与闭孔上缘虽不相连,但共同形成一比较自然的弧形曲线,称为耻颈曲线(Shent-on曲线)。关节囊一般坚厚,而其后下方较薄弱;在髋骨附于髋臼周缘及横韧带;在股骨,前方附于转子间线,上方与下方附于大小转子附近,在后方附着于离转子间嵴约1cm处。因为其特殊的解剖结构,髋关节疾病是骨科的一类常见病,髋关节疾病主要包括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炎、创伤性髋关节炎、扁平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软骨瘤等等。面对髋关节疾病,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常规手术,关节镜治疗,几种治疗方法各有千秋,笔者将对各种方法作综述,并着重对髋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付喆 《开卷有益》2022,(6):23-26
<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指一系列髋臼和股骨近端畸形以及头臼相互关系异常的疾病,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完全脱位三种形式。一、认识DDH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异常“DDH”是儿童常见的骨与关节系统出生缺陷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儿童髋关节疾患,指因某种因素导致患儿出生时或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的异常(股骨头完全或部分脱出于髋臼之外)或髋臼形态的异常(髋臼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运动员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在广东尖子运动员髋关节疼痛的诊治中,对于9例受伤涉及的肌肉带有共通性,即以累及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股方肌等五块肌肉为主,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活动痛及出现假交锁的患诊断为急性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而对于没有明显受伤史,于髋前、外侧和臀部肌肉同时出现压痛及抗阻痛的21例病例诊断为慢性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以上30例患髋关节X光检查均未见异常。对以上病例采用局封、按摩、针灸和理疗等治疗,结果:优8例占27%,良16例占53%,中6例占20%,差无。结论:对于患有髋关节周围肌肉复合性运动损伤的运动员采用局封、按摩、针灸和理疗等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髋关节病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髋关节病变患者给予CT扫描,对其三维重建成像给予分析,观察患者病变立体形态与周围结构关系,跟常规X线结果实行对比。结果 X线检查的患者,漏诊误诊率为61.66%,其中骨折漏诊20例、结核漏诊10例、关节内骨碎片误诊19例、关节内骨碎片漏诊25例;CT扫描,漏诊误诊率为16.67%,其中骨折漏诊8例、结核漏诊5例、关节内骨碎片误诊4例、关节内骨碎片漏诊3例。两种检查方式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X线有限的髋关节病变显示,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更直观地将病变以立体形态显示出来,可明确地显示复杂骨折粉碎的程度与移位,可作为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的影像学指导。且相对于X线检查,CT检查对髋关节病变患者诊断更为精准,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7-2006—06收治的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治疗包括:保留假体的感染灶清除术1例;工期翻修4例,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11期翻修2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后,1例安置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团,另1例未放置间隔器,给予置管抗生素液冲洗引流,感染控制后安放翻修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平均18.6个月,感染均无复发。Harris评分平均为85.3(58—96)。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诊断和治疗都是困难的,保留假体感染灶清除术的选择要慎重,Ⅰ、Ⅱ期翻修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raf超声检查法在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临床疑似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婴幼儿10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73例;年龄28 d~6个月,平均年龄35 d;依据Graf常规超声检查法,评估双侧髋关节冠状面髋臼形态、股骨头位置及a、β角度并进行髋关节分型.结果:临床疑似病例中超声诊断为发育不成熟型(Ⅱa型和Ⅱb型)占7%,病理型(ⅡC型,Ⅲ型,Ⅳ型及D型)1.3%.结论: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与临床体格检查法相比,Graf超声检查法能够准确地对小儿髋关节进行早期的定性、定量评估,减少过度治疗,降低晚期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频探头的问世及计算机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频超声检查以其简便、迅速、可重复性好、可以双侧对比观察等优点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成为最具优越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髋部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神经等结构,是获得髋部正常超声解剖声像及其各种病理声像图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髓部骨折患者的心理抑郁和功能恢复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交互的复杂联系,持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髓部骨折患者术后髓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对老年髓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和X线平片在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41髋外伤性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诊治经过。结果:36例41髋中共有骨折118处,12处髋臼或者股骨头骨折在X线平片中未能发现,检出率89.8%;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全部显示清楚,检出率10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的诊断中,与普通的X线平片相比,显示了其明显的优越性,是诊断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手段,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中应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6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对髋关节疾病误诊率、漏诊率。结果X线平片对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28%、75.86%、68.75%;螺旋CT对髋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结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77%、100.00%、100.00%,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仅出现骨折漏诊、关节内碎片漏诊各1例(0.86%),髋关节疾病漏诊误诊合计发生率为1.72%;X线平片骨折漏诊、结核漏诊、关节内碎片漏诊、关节内碎片误诊率分别为6.03%、3.44%、4.31%、3.44%,漏诊误诊合计发生率为17.24%,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可有效、全面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结核、股骨头骨折典型影像学征象。结论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均可有效显示不同髋关节疾病的图像表现,多层螺旋CT对髋关节疾病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平片,漏诊误诊率低。  相似文献   

19.
髋关节CT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髋关节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并对髋关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为影像诊断学和外科学提供准确、直观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20例患者,对其髋关节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上进行骨骼三维重建。选取中国首例女性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之髋关节连续薄层断面解剖图像,在SGI工作站上对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分别进行精确勾画、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清楚显示髋关节骨性结构的毗邻空间关系。髋关节可视化重建对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结构均能进行三维立体重现。结论髋关节CT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三维解剖模型可全面准确重现髋关节三维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Hip fractures and fluoridation in Utah's elderly popu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Danielson  J L Lyon  M Egger  G K Goodenough 《JAMA》1992,268(6):746-748
OBJECTIVE--To test the effect of water fluoridated to 1 ppm on the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DESIGN--Ecological cohort. SETTING--The incidence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 65 years of age or older was compared in three communities in Utah, one with and two without water fluoridated to 1 ppm. PATIENTS--All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who were 65 years of age and older over a 7-year period in the three communities, excluding (1) those with revisions of hip fractures, (2) those in whom the hip fracture was anything but a first diagnosis, (3) those in whom metastatic disease was present, or (4) those in whom the fracture was a second fracture (n = 246). OUTCOME MEASURE--Rate of hospital discharge for hip fracture. RESULTS--The relative risk for hip fracture for women in the fluoridated area was 1.2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08 to 1.46) and for men was 1.41 (95% CI = 1.00 to 1.81) relative to the nonfluoridated areas. CONCLUSIONS--We found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risk of hip fracture in both men and women exposed to artificial fluoridation at 1 ppm, suggesting that low levels of fluoride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hip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