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微炎症、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6月来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血液透析(HD)组(n=30)、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35)和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组(n=35),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其中Hb及ALB均明显升高,IL-6、CRP和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的微炎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与HD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和HD+HP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F组及HD+HP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HP组和HD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开展HDF以及HD+HP治疗,可起到一定改善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观察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肌无力症状。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D)治疗组、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清除率,观察并记录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3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HD组治疗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D+HP组治疗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3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率比较,HD组为(5.65±3.25)%、HDF组为(40.30±2.70)%、HD+HP组为(41.16±5.30)%,HDF组、HD+HP组均优于HD组(P<0.01),HDF组、HD+H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HD+HP组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肌无力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HD组(P<0.05)。 结论 定期进行HDF与HD+HP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蓄积,减少长期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灌流(HP+HD)、血液透析滤过(HDF)三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MHD患者,均采取基础治疗法,然后随机分成HD(对照组)、HP+HD(A组)、HDF(B组)三组进行治疗,均持续3个月,对比三组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营养状态、并发症、C-反应蛋白、ALB、钙磷乘积、补体C_3,血常规等指标情况及治疗费用。结果:A、B组治疗后β_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β_2-MG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WBC、RBC、PLT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营养状态、BMI、ALB、Ca P乘积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A组并发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总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HD、HD+HDF均可缓解MHD远期并发症,HD+HP对比HDF具有明显优势,更可以调节内环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糖基化终产物(AGEs)、肌酐(BUN)和尿素氮(Cr)清除的影响.方法 将4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HD组、HDF组、HP+HD组,每组16例.在透析前后分别取血检测患者AGEs、BUN及Cr.结果 3组患者透析前后比较BUN及Cr均明显下降(P<0.01).HDF组和HP+HD组患者透析前后AGEs显著下降(P<0.01),而HD组透析前后AG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DF、HP+HD均能有效地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小分子溶质,而HDF、HP+HD对AGEs清除能力明显优于HD.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3种常用血液净化方式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6个月后患者残余肾功能( RRF)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组( 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 HD+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 HD+HP组)。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尿肌酐、尿素水平,通过公式计算RRF;比较透析前、后患者残余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激(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LFHD组、HD+HDF组和HD+HP组患者R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3组患者RRF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其中LFHD组下降最显著,与HD+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HDF组RRF与HD+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前β2-微球蛋白、PTH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 HD+HDF、HD +HP 组β2-微球蛋白、PTH 水平明显低于 LFHD 组(P 〈0.05);HD+HDF组与HD+H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过程中RRF均有下降,但HD+HDF组及HD+HP组RRF下降程度明显低于LHHD组,提示HD联合HDF治疗和HD联合HP治疗比单纯LFHD治疗能延缓患者RRF的减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IDH)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中低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各组均为10例。比较三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后,治疗24周后测定血清血β2-微球蛋白(β2-MG)、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血浆白蛋白(ALB)。结果 (1)HDF+HD、HP+HD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2)与治疗前相比,首次治疗后HDF能降低血β2-MG水平(P<0.05);治疗24周后,HP+HD、HDF组均可降低血β2-MG浓度(P<0.05),且HP+HD组下降更明显(P<0.05)。首次治疗及治疗24周后,HD组均不能降低NT-pro BNP水平,而HDF、HP+HD组均能有效降低血NTpro BNP浓度(P<0.05)。首次治疗和治疗24周后3组患者AL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期3组患者ALB水平的差异亦不显著(P>0.05)。结论 HDF或HP+HD能有效降低MHD患者IDH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磷及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的基础上,血磷值大于1.78 mmol/L、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值大于300 pg/ml,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每组20例,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i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1 3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HD+HDF组与HD+HP组对血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D组治疗前后血i PTH水平无显著下降(P>0.05),HD+HP组与HD+HDF组治疗后血i PT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HD+HP组清除率与HD+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血磷,且HD+HDF及HD+HP清除血磷的效果明显优于HD;HD不能清除血PTH,HD+HDF及HD+HP均能有效清除血PTH,尤以HP+HD清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 HDF)、血液灌流(hemoperufsion, HP)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溶质清除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分成4组(HD组,HDF组,HD+HP组,HDF+HP组),比较4组患者溶质清除疗效。结果: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的血电解质(钠、钾、钙、磷)在治疗前后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尿酸于透析后较透析前均有明显下降,4组治疗后对小分子毒素清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组相比,HDF组与HD+HP组显著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而HDF+HP组较其他3组增加更为显著。结论:4种血液净化方式都能有效地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尿毒症毒素;对血电解质及小分子毒素具有相似的清除效果,在清除患者体内增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方面,HDF+HP法较HD、HDF以及HD+HP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脐疗联合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又分别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F),各20例。治疗组在对应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贴脐疗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和行为评分(BRS)法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情绪评分、皮肤干燥程度评分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甲状旁腺素(PTH)、血清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GB)、血清肌酐(Scr)、血细胞压积(HCT)、钙磷乘积、钙、磷]的变化。结果 2组HD组、HD+HDF组、HD+HP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组HD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2组HD+HDF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瘙痒程度评分、情绪评分、皮肤干燥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组HD+HP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瘙痒程度评分、情绪评分、皮肤干燥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脐疗通过穴位、经络、药物、物理刺激及长疗程、小剂量的药效累积作用,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情绪、皮肤干燥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刘新君 《海南医学》2013,24(1):28-30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营养状况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血液透析组(HD)和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HD+HP),每组各1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血,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结果 (1)HD组与HD+HP组患者治疗前血CRP、TC、TG、Hb、Alb、LDL、H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组患者CRP、TC、T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HD+HP组治疗后血CRP、TC、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H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b升高(P<0.05),Alb升高(P<0.05),HDL变化不明显(P>0.05);HD+HP组治疗后Hb、Alb、HDL均升高(P<0.01)。(3)HD+HP组治疗后Hb、HDL水平升高较HD组大(P<0.01),Alb上升幅度较HD组明显(P<0.05),CRP、TC、TG、LDL下降幅度较HD组大(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降低血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血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血脂状况。  相似文献   

11.
谭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55-25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8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均血透半年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血透组30例,联合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血透组继续给予血液透析,两组均给予饮食护理指导,治疗半年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63.3%,χ2=1.29,P〉0.05),治疗后联合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血透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vs 26.7%,χ2=16.73,P〈0.05),血透组治疗后尿素氮下降,联合组治疗后尿素氮、甲状旁腺素下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合理的营养护理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MHD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CRRT组和HD组各30例.另选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HD组和CRRT组治疗前CD3+、CD4+、CD4+/CD8+比值水平均低于N组(P<0.05),BNP、CD8+水平高于N组,但HD 组和CRRT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BNP、CD8+水平降低,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RRT组改变大干HD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NP和CD4 +/CD8+比值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CRRT和HD均能部分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CRRT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H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reg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衰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6例合并心衰的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心衰组)、20例无合并症的血液透析患者(血透普通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来定义其外周血中Treg表达的百分比,同时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介素-6(IL-6)、IL-10水平。结果血透普通组和血透心衰组的Treg较健康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清CRP、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心衰组的Treg及IL-10水平低于血透普通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血透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Treg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改善血透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纠正慢性心衰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透并发心肌梗死1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透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原因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观察184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透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4例的临床情况。结果:经继续血透治疗,7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血透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后继续血透和内科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 内脏脂肪素(visfatin)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0例,并选取健康对照组60例,观察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水平及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随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HD)、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D+HP)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3组,观察三种治疗模式单次治疗4 h后、连续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内脏脂肪素的表达水平及清除率。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脏脂肪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内脏脂肪素表达水平与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明显正相关,HD组治疗前后血清visfatin无明显变化,HDF、(HD+HP)组治疗前4 h及3个月后血清visfati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HP)组清除率大于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明显升高,与患者微炎症状态明显相关,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均能清除内脏脂肪素,血液灌流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无法清除内脏脂肪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技术对急性肾衰竭(ARF)患者外周血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肾内科确诊的AR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HD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两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血;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正常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β、SAA、IL-10水平。结果:①灌流及透析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β、SA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IL-1β、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灌流及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SA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HP+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促炎症因子IL-1β、SAA及抗炎症因子IL-10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存在炎症反应;血液灌流能清除急性肾衰竭患者外周血中促炎症因子IL-1β、SAA,而对抗炎症因子IL-10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透析(HD+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尿毒症脑病(UE)患者 102 例,分为 HD+HDF 组(连续 HDF 治疗 3-5 次后改为 HD 2~3 次/周+HDF1 次/2 周治疗)51 例和 HD 组 51 例。疗程为 12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钾(K + )、钙(Ca 2+ )、磷(P 3+ )、二氧化碳结合力(CO 2 CP)、尿素氮(BUN)、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尿毒症脑病的缓解情况。结果 51 例 HD+HDF 组患者中尿毒症脑病完全缓解 46 例(90.2%),部分缓解 3 例(5.9%),无效 2 例(3.9%)。51 例 HD 组患者中尿毒症脑病完全缓解 35 例(68.6%),,部分缓解 10 例(19.6%),死亡 6 例(11.8%)。HD+HDF 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 HD 组。治疗前后两组血清 BUN、Scr 均明显下降,但两组的血清 BUN、Scr 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两组血清 K+、Ca2+、P 3+ 、CO 2 CP 等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均明显改善或纠正(P< 0.01),差异有极显著性,但两组间比较其变化幅度无明显差异。HD+HDF 组治疗前后 iPTH 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HD 组治疗前后血清 iPTH 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DF 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机体内各种毒素,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郑峰  姜燕  江蕾  洪海娟  臧秀娟 《安徽医学》2017,38(4):411-414
目的 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治疗40例(HP+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肱动脉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及微炎症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组、HP+HD组透析前肱动脉FMD均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下降[(7.10±1.52)% vs (4.75±1.65)%](P<0.05),而HP+HD组则上升[(7.08±1.60)% vs (8.40±1.53)%];HP+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大于HD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动脉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单纯血液透析加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需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降压,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串联组(HD+HDF)15例,采用一周2次HD联合1次HDF;②对照组(HD组)15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HD。上述连续治疗3个月。每次HD4h、HDF4h。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6.66%(10/1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6%(1/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9/1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4.02±0.32)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够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