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对病情的评估提供更多依据.方法:AS患者30例,根据临床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3组,即静止组、可疑活动组、活动组,所有患者均行骨盆正位片、MRI检查,对患者进行平片分级,并采用MRI评分系统(SPARCC)对骶髂关节病变行活动性评分,对3组病人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分析AS骶髂关节MRI脂肪信号并评估脂肪沉积的程度,与平片分级做对照研究.结果:3组之间SPAR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与BASDAI评分呈正相关(rs=0.66,P<0.05);骶髂关节平片Ⅰ~Ⅱ级,MRI表现无或轻度脂肪沉积.平片Ⅲ级,MRI表现中度或重度脂肪沉积.平片Ⅳ级,MRI表现重度脂肪沉积.结论:在AS骶髂关节病变中,骨髓水肿程度的SPARCC评分可作为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的依据之一,骶髂关节脂肪沉积的程度可以反映AS患者病情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涌  曾阳东 《广西医学》2009,31(4):482-48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行骨盆X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对比分析X线、MRI扫描征象。结果23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2.2%,MRI检出率87.0%。Ⅰ-Ⅱ级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Ⅲ-Ⅳ级患者除有Ⅰ-Ⅱ级的表现之外,还可见大范围的骨质硬化、骨髓内脂肪沉积。Ⅰ-Ⅱ级病变MRI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Ⅲ、Ⅳ级病变两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MRI能够显示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理改变,可作为A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覃杰  邓星河  康庄  林云崖  唐文杰 《广东医学》2006,27(9):1374-137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UH)早期改变的NRU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个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NRI表现。结果 MRI显示47个SIJ滑膜软骨异常,45个关节骨髓水肿,28个关节骨髓内脂肪沉积,15和6个关节分别见到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动态增强示3个关节无强化,30个轻度强化.重度强化17个。结论 滑膜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是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重要征象,可作为诊断早期AS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I征象,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68个骶髂关节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临床诊断标准(MNY)【1】AS患者行MRI检查者,分析其MRI征象。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MRI征象包括:关节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信号改变,骨髓水肿,局灶性骨质侵蚀、缺损、中断、囊变。结论 MRI可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场磁共振(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符合修订纽约临床诊断标准(MNY)的7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进行CT、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及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分级情况.结果 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总检出率为97.33%,显著高于CT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0级、I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67%、14.67%,明显高于CT的1.3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诊断价值很高,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广全 《大家健康》2013,(7):153-154
目的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有 《中原医刊》2005,32(17):78-79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及MRI表现,评价其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X线及CT表现和12例患者的MRI骶髂关节表现,对照其分级阳性情况发生率,分析其在强直性脊枉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8个骶髂关节X线及CT表现分别为0级25个,Ⅰ级41个,Ⅱ级156个,Ⅲ级26个,Ⅳ级8个。12例AS患者的23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取代之为无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结论骶髂关节X线平片仍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最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对于分析定性不如CT及MRI,CT及MRI在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方面无差异性,但在显示关节滑膜增厚、软骨破坏、韧带损伤方面MRI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与HLA—B27联合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确诊的AS的MRI和HLA—B.检测资料,并比较MRI与MRI联合HLA—B27对ASsIJ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结朵48例AS病例中,MRI检查诊断AS的阳性率为79.2%:HLA-B。检测阳性率为89.6%;MRI联合HLA-B检测阳性为91.7%:MRI联合HLA-B。,诊断AS的阳性率高于单纯MRI检查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59,P〈0.01)。结论MRI与HLA—B。联合可提高As诊断的阳性率,有利于AS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到本院进行特殊疾病鉴定的可疑AS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双侧骶髂关节MRI和CT检查,依据纽约标准进行分级,分为早期(0~Ⅰ级)和晚期(Ⅲ~Ⅳ级)两组,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 CT和MRI对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炎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0~Ⅱ级)的判断二者相差较大,对于AS的早期骶髂关节炎炎诊断MRI明显优于CT,具有统学计意义。结论 MRI对AS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或变窄、关节强直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较CT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MRI检查。使用Marconi超导型1.5T磁共振机型,脊柱线圈。患者仰卧位,扫描方位全部为轴位。采用常规SE(spine cho,SE)T1WI(TR 700ms,TE 12ms)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fast spin echo,FSE)序列T2WI(TR 3000ms,TE90ms)、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序列(TR 4000ms,TE 90ms,TI 150ms)。层厚3mm,层间距0.8mm,采集矩阵256x256,NEX=2。结果 ASI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1例,IV级6例。侵及髂骨侧34例,侵及骶骨侧7例。I-Ⅱ级MRI主要表现为T2WI滑膜信号增高;T1WI显示软骨不规则增粗或扭曲,T2WI显示软骨信号增高,骨髓水肿信号不均匀增高。Ⅲ-Ⅳ级主要表现为:T2WI软骨信号不均匀增高或减低,骨性关节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骨质硬化的征象是线样的无信号带不规则增宽。骨髓水肿范围更大。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可以显示X线、CT观察不到的软骨异常、骨髓水肿等早期变化,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MSCT、MRI及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MSCT、MRI及X线平片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分级情况及表现结果,对比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的总检出率(8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平片及15例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改变6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66例,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30例,中度骶髂关节炎25例,重度骶髂关节炎17例;髋关节改变37例;72例HLA-27抗原阳性61例。结论:骨盆、骶髂关节正位片及左、右斜位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左、右斜位片更利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观察,而CT扫描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更具有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黄淑琴  王杰  丁国成 《河北医学》2006,12(8):728-729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HRCT表现。方法:分析50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HRCT资料。结果:50例中42例有骶髂关节异常表现。包括:Ⅰ级1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Ⅳ级4例。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高分辨率CT(HRCT)扫描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和X线平片的表现。方法:收集57例14岁以下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对其双侧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CT片进行分析。结果:在57例114个骶髂关节中,无异常改变者31个关节,有异常改变者83个关节,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增宽,髂骨侧关节面毛糙、不规则,骨皮质不连续、变薄或增厚,关节面下囊状透光区,骨质硬化,骨质缺损。骶骨侧关节面改变较轻。结论:骶髂关节炎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主要的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和髋关节CT资料.结果:骶髂关节和髋关节CT表现均未见异常者2例;骶髂关节受累,髋关节未受累及17例.骶髂、髋关节改变表现为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密度不均匀10例;关节面下囊性变,虫蚀样骨质破坏17例;关节面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7例;关节强直,关节间隙部分或完全消失12例.结论: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的表现,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