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3~5月住院的CRF患者21例作为病例组,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比浊法测CRP。结果CRF患者与对照组CRP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RF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CRF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有效防治炎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血透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CRF血透组30例,CRF未曾透析组36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结果:CRF血透组与未曾透析组的血浆t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与CRF未曾透析组一样,血透组患者也存在轻、中程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陈龙峰  林少荣 《吉林医学》2014,(8):1660-1662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的原因。方法:收集32例体检健康人群和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包括肾功能代偿期2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4例,肾功能衰竭期25例,尿毒症期20例,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肾功能不全患者各组血清Hcy、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Hcy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人群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方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的三酰甘油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期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正常对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以及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尿毒症期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等脂代谢异常,是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并发症高的原因。应重视血清高Hcy水平非传统独立危险因素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年龄、性别配对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 42例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血浆tHcy水平 (4 9.0 9± 44 .8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0 .86± 3.0 7μmol/L ,P <0 .0 0 1)。结果表明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 Sc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查其血清Hcy 和 Scr。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血清 Hcy 和 Scr 与对照组血清 Hcy 和 Scr 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组高Hcy(hHcy)发生率达78%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Hcy与Scr相关性为r=0.467,r2=0.218(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普遍存在高Hcy血症;其血清Hcy与Scr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但是肾功能损伤的加重只能解释小部分Hcy升高的原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Hcy升高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11):1118-11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5-03—2017-04间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检查结果分为肾功能代偿期24例,肾功能失代偿期20例,肾功能衰竭期22例,尿毒症期24例。另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循环法检测其血清Hcy水平,血脂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包括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观察组四个时期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的肾功能不全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四个时期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血清Hcy、LDL的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的肾功能不全患者TG水平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见于肾功能不全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终末期肾病,其发生率高达85%以上。有资料证明:终末期肾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而致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30倍,是该人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直接死亡原因。大量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HCY是CV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其稳定性,分为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和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和hs-CRP水平.结果 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的Hcy水平(33.28±7.60)μmol/L和hs-CRP水平(38.61±8.10)mg/L均明显高于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的Hcy水平(19.79±4.80)μmol/L和hs-CRP水平(23.45±3.9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Hcy和hs-CRP的水平与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高脂血症患者(病例组)与1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分析超声检测结果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说明CRP水平联合血脂LDL-C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因此,调节血脂、降低血清CRP水平是防治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水平的测定,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血Hcy水平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明显增多(P(0.01),同时高Hcy血症患者比正常Hcy血症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P(0.01)。结论高Hcy血症通过多种机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根据检测结果分为3组: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用比浊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并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CY的浓度也明显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CY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血清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李卫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2-229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者58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并检测hs-CRP和Hcy水平。结果 DMCI组hs-CRP和Hcy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6.4%)与CI组(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hs-CRP和Hcy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hs-CRP和Hcy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并检测hs-CRP以及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与不同级别颈动脉斑块及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2级以上斑块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有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斑块级别2级以上的患者其hs-CRP水平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组较非脑梗死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龄是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斑块级别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与判断缺血发生机制和评价危险因素.hs-CRP水平能够提示斑块不稳定性,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脑梗死早期检测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宁  余振球  周子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263-126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测定的斑块积分将其分为3组,先行单因素分析,对比各组Hcy、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吸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确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Hcy、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吸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因素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除传统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外,Hcy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50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单纯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组)、5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IMT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D-二聚体测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结果:①3组个体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C组(P<0.05).②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定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UA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中心城区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脂血症的关系,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老年患者共226例,进行血清HCY、血脂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颈动脉斑块与血清HCY、血脂关系。结果:大于70岁组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增高;不同年龄层次男性高HCY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中,男性高HCY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男性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与高血脂无统计学意义;高HCY患者及高HCY+高TG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中应关注颈动脉斑块发生以及血清HCY、血脂水平,应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及早给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在预测冠心病发病及严重度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上海浦东医院老年科收治的老年(>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7例,根据有无高Hcy血症、颈动脉斑块分为4组:对照组(无高Hcy血症、无颈动脉斑块)(n=76),高Hcy组(仅伴高Hcy)(n=50),颈动脉斑块组(仅伴颈动脉斑块)(n=46),高Hcy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同时伴高Hcy和颈动脉斑块)(n=85)。高Hcy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组中血脂正常患者25例,血脂异常60例。比较各组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高Hcy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22.0%、16.0%)显著高于对照组(6.6%、4.0%)(P<0.05),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发生率(67.4%、39.1%、28.3%)均显著高于高Hcy组(6.6%、4.0%、2.6%)(P<0.05);高Hcy合并颈动脉斑块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83.5%、50.6%)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组(67.4%、28.3%)(P<0.05)。高血Hcy合并颈动脉斑块组中血脂异常组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93.3%比60.0%,63.3%比20.0%)(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检测血清Hcy、血脂及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在技术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联合观察血清Hcy、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